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对商代都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环境对商代都城的影响,认为商代在建国立都时着意选择了生态环境优越、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的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能导致都城的变迁;生态环境对商代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都城是一个国家执掌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通常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古代社会,都城包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城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她是历史发展的地理枢纽,在这里交汇着各种历史线头,存储有多种历史信息,透过都城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出中国历史无数的隐秘,解读中国文明长存的密码;都城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她的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完美建筑形式和伦理化城市设计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90年来的考古表明,殷墟是公元前13至11世纪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殷墟内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各族邑聚落成为殷都内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它们以片状集中分布在一起,以道路、河道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居、葬、生产"合一的社会形态。殷墟内这些庞大的手工业集群,分区明确,构成了殷墟作为都城的基础。殷墟作为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可能与后期秦汉时期以政治为中心的都城不同,它应该是以手工业经济为核心的都城,当然也应该兼具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4.
董琦 《江汉论坛》2004,(8):88-89
作为商代早期最大的都城,郑州商城的历史意义十分巨大,必须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 首先,应当成立“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商城遗址”虽然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有为数不少的高地貌专名,表明其时人们对山地丘陵地貌的熟悉。与山、阜、麓、丘、京相关的地名有近200个,启示我们文明时代早期不仅都城选址位于“大山之下”,一般聚落亦或大量分布于山麓或丘陵地区。商代早晚期都城分别位于豫西山地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及太行山东麓山前地带,周围王畿区都有着数量众多的中小邑聚。根据考古资料考察冀南与鲁西北两个区域不同地形的聚落数量,更可揭示商代聚落有缘山分布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居室建筑是商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殷人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将殷墟卜辞中有关居室建筑的字形与考古发掘资料综合起来,就其穴居、宫室以及建筑技术进行考察,这对于深入研究商代的手工业生产工艺和社会生活,无疑是会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的社会文化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新 《江西社会科学》2006,39(8):105-109
《洛阳伽蓝记》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兴废为题,记述了北魏定都洛阳期间的政治、人物、风俗、掌故传闻及北魏和西域文化交流等,该书不仅可视作了解北魏洛阳佛教史及社会政治史的辅助材料,而且可以说是一部反映该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洛阳伽蓝记》的内容涵盖了地理、历史、宗教、风俗、文学等各方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一曼 《殷都学刊》2008,29(3):5-12
80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出35000多片刻辞甲骨和有铭青铜器600多件,为商代甲骨和金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研究者将甲骨文晚商金文的有关资料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相结合,研究商代社会(如商代的族氏、人物、官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略论商代后期的宫廷乐舞刘志伟历代的都城作为具有特殊意义和范畴的城市,是为城市的最高形式,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中心(包括宗教、祭祀等)。作为一种隶属上层建筑领域的狭义的文化,它的繁荣与否往往和国家的稳定、发达、经济基础的丰厚程度直接相维...  相似文献   

10.
王玉哲先生是著名的先秦史专家,他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对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代社会历史诸如方国地理和古代民族、商王名号、王室世系和王位继承制度、奴隶和"众"等社会群体的身份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对涉及到的甲骨学问题,诸如文字的考证、卜辞的释读、甲骨的分类、周原甲骨的族属和性质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阳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是自公元710年至784年迁都长冈京之前70余年间的都城所在地。笔者曾赴日本奈良对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模型陈列、宣传导游设施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本文根据考察的内容和安阳殷墟近几年来中报过程中的体会,对两个都城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形式、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殷墟的考古发掘源始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探究。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导致了殷墟考古的重大发现。殷墟考古发现对中国上古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至大。在此之前,由于疑古之风盛行,连商代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可靠性都趋于动摇,很多学者怀疑它的存在。正是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才根本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仅使商代历史由此而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商代以前的夏代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有益的探索阶段。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考古学概念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来,殷墟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代文献和商代后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殷都应有城墙。从甲骨文材料看,甲骨文中如“邑”“南门”等记载也表明殷都筑有城墙。而目前考古上没有找到殷墟都城城墙,除自然损坏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周王朝替代了殷王朝,使原有的殷都城墙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夏商周三代均曾在今洛阳地区建都,但三代选择以洛阳为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这种择都原因的差异直接反映着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夏代选择在洛阳地区建都以族群的生存发展需求为主;商代早期在夏故都附近建立都城则出于确立国家正统地位的政治诉求;直到西周时,综合性的都城择址理念才日渐成熟,西周成周和东周王城在洛阳的兴建正是先秦成熟都城择址理念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5.
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隆重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不仅证明中国有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同样古老的文字,同时也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一千余年。发掘殷墟甲骨,直接导致商代考古学的建立,并为寻找夏文化,探索夏代历史奠定了学术基础。总之,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明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头等大事。100年来,甲骨学、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张新斌 《中州学刊》2005,(6):159-161
赵都中牟问题,是先秦时期赵国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赵国初期的都城在中牟,即今鹤壁市南郊的鹿楼、故县一带,历二代三王.赵都中牟时期,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关键时期.加强赵都中牟时期的赵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史研究中,夏商两代的历史资料古文献记载很少。近五十年来,虽然夏文化的考古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研究夏代历史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物证,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夏王朝的文字。应当肯定地说,夏是有文字的王朝,发现夏王朝的文字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有关夏的许多传说,也一定会用它的文字来证明是历史事实。商代在九十年前有许多问题也是列为传说的,但是,自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发现了殷墟甲骨文,次年(1899)被认出是商代的遗文以后,随着殷墟甲骨文字不断的出土和对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商代历史的概貌也就清楚的展现出来。今天虽还不敢说把商代历史讲得头头是道,至少能说具有约六百年历史的商王朝,不少的历史问题不再用“传说”二字来描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都城的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既是关中地区经济衰落和全国经济重心转移的结果,又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军事中心的转移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经济重心的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城由长安回归中原,横跨汴河之上、坐待漕运之利的水陆交通枢纽——汴梁最终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条件而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主要都城。  相似文献   

19.
辽代都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辽代都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京的朝向、上京"城分南北"的原因、中京城的历史功能、辽代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仿效等相关问题上,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及其争论,有必要综合既有的意见,对各问题加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都城与文明同步,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它是城邑制度的最高形式。在浩如瀚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都城分别以京、都、国、邑、京师、京辇、京城、京华、京阙、京畿、国都等各种美称而彪炳于史册。我国悠久的历史,铸造了为数众多的名都。这些星罗棋布的都城,曾以绰约的风姿和伟岸的身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人类文化增添了异彩。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为人君者,取象于天。”揭示出了中国古代文化各种基本形式祖述其天文之源的奥密。试以都城规划而论,有关“象天”的迹象比比皆是,有踪可寻,充分表现了独具风格的华夏文化和中国古代人们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