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文化解码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揭示文化多元中的民族个性、文化创造中的主体精神、文化整合中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绝不是一个狭隘民族主义的口号,而是中华文化主体在多元文化背影下文化创造和文化整合过程中发挥主体精神形成中国道路模式和中华民族个性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进共生”关系。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以及发展历史。中国各民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各民族及其先民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各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中国各民族必须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的历史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拓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延伸与深入,加快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壮大;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升华,提升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速度。探析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探索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详细记载,而且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支撑。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精神载体,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更新与进步.不同肤色、不同人种构成世界多元化体系,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以不同的生存理念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也正是生成新的艺术语言形式与风格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本质力量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文化最典型的表现是其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民族的还是区域的文化,由于相通的内容和共同的运行规律而具有同一性,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内部的民族、地域文化发展形式和程度不同,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是促进中华文化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珠宝,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少数民族精神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历史性进展,旅游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冲击也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在西部大开发下旅游城镇的建设浪潮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及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已颇为引人注目。在评述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深化研究及其实施的思考意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从文化身份入手,重新确立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要将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作为增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举措;要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加大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要在相互关联的大格局中,构建完备的国家文化安全大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淮河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与长江、黄河文化一样 ,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从淮河地域特征、地理位置、历史环境、治淮治国关系论述淮河文化的成因和优秀文化的形成 ,特别强调治淮精神的积淀对中华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场由经济、科技力量悬殊而导致的文化上的认同危机。通过解析文化的构成可以发现,从文化层面适时倡导中华文化价值观重构,以具有历史血脉与当下联系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提升中国在中华文明文化辐射区域内的文化软实力,是化解危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华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心理特征与行为价值规范特征的稳定持久的价值观念。它深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指引着中国人的价值行为选择。遵循共性原则、主体原则及前瞻性原则,以对自然、对人、对社会、对事、对精神的态度可初步构建起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稳定内核,并从文化维、民族维、地域维三个维度构成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弘扬民族精神要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民族精神要换一种眼光──以全球眼光对民族文化定位 ,要换一个坐标──以开放、融汇、更新、创造的坐标思考民族文化艺术如何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弘扬民族精神要开掘、发挥中华文化在兼容并包、开放融汇中不断创新的品格 ;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 ,在当代全球文化总格局中对民族文化作新的把握 ,还要下功夫做好双向话语转换 ,在转换中接轨 ,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后,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涌入中国社会中,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极大影响。而依托弘扬民族精神助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可以坚定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伐。本文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助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对当前开展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仔细分析,并尝试从全面把握民族精神内容、加强民族精神思想引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事业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文化存在形态,它具有浓重的关东文化的精神渊源,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属于中华文化区域中的亚文化类型。地域文化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地域自身文化精神特征的显现。在辽宁人的性格和文化观念中,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关东文化意识”。这个地域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文化系统。独特的历史背景,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多民族混居的社会生存形态,历史上多种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多元要素,构成了辽宁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由于地域文化的积淀影响,在辽宁人的性格中,坚韧乐观、豁达豪爽、开放宽容的阳刚品格,是性格中的优点;而易满足,少激情,容易小富即安和知足常乐的阴性气质,则是性格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地域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当地的人文精神,并建构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支撑。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域形成独特的国内外形象的重要因素。综观中外城市,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经济强市,另一类就是文化名城。区别于此城市与彼城市的常常不是经济实力的强弱,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南通要造势扬名,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战略的强大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其发展目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中国梦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理解中国梦战略的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反对复古主义与虚无主义,科学地对待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人类与森林长期相互依存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有机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所处地域、民族、城乡和国度差异,其衍生的文化形态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地域、民族、城乡、国度和自身文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将为人们认识色彩斑斓和经久不衰的森林文化提供另一参照系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更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了充实的、有益的营养;他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的继承;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华文化更加灿烂多彩。  相似文献   

18.
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荆楚文化的地域范畴大体与现今所说的长江中游地区相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荆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近代文化中居于先进地位倍受世人瞩目。开放性、兼容性、进取精神 (含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爱国兴国等具体精神 ) ,以及浪漫主义特色和多元的价值取向等 ,是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于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传统的“传”与“变”是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前提。使传统服从现实、更新传统是解决现实与文化传统的矛盾,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途径。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文化的再创造,既不是抛弃传统,也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融汇古今,再塑现代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观、“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和厚德载物的价值观,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