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不仅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从现代化-科学技术-教育这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中,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在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教育先行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思想。教育就是发展,是许多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反映了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趋势。教育就是发展,要求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必须解决国民经济内部比例失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以及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环境和谐发展、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等思想.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的竟争取决于科技的竟争,科技的竟争又取决于人才的竟争、教育的竟争。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最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又强调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山东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四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认真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和山东实际情况、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鲁”的战略方针,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对我省高校提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科技功能观,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经济功能思想外,还包括科技的精神功能、决策功能和社会功能思想。邓小平的科技功能观表明,科学技术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又是促进社会意识进步和国民素质提高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既是推动领导水平提高的决策力量,又是促进国家繁荣和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在我们今天致力于经济建设、着重于发挥科技的经济功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发挥科技的其他功能,全面完整地贯彻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以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河北省会石家庄所辖县域为样本数据,选取了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的四大类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该市县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石家庄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差距较大,存在结构性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优势科创体系、加强科创环境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水平等5个方面提高石家庄市各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无数事实表明,当代科学技术确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或个别的生产技术上有所发展,而且几乎在各门学科和各个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新兴的工业部门、新兴的理论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生产数量、质量和总体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程度,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这个英明的论断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共识。要想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要振兴科技就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二十一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乃是其国民智能水平的较量。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上保持长期的高速度发展,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成败的关键。只有依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我们才能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从而促使我们的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的高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历史渊源的阐述,来说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试图加深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文章分析了深圳市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水平及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具备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定经济基础,发展特色经济是青藏高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快速发展的切实需要。文章提出了青藏高原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定位等总体构想,以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进行体制和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地区经贸合作、加大对外开放等特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水平构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对我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所说:“科技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体化经济持续发展的渊源,创新更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动力。随着国际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化经济趋势增强,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令有眼光的企业家们清楚地认识到:唯有不断地创新才可崛起于企业之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力量的竞争力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对于企业--经济的细胞,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创新(Innovation)这一概念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王鹃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潮流。它预示着世界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引起了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化,经济结构的...  相似文献   

13.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方式范式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教育不仅本身发展具有整体化趋势,而且以科技、教育与生产的整体化发展为特征。适应这一形势进入80年代后,世界上发达国家竞相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针发展本国经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我国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时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学习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理论努力搞好高校科研工作汪国铎,沈童元,施瑞曼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孕育和提出我国是一个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家,旧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事业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选择总体经济实力、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经济外向度、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的有关指标,分析兵团的经济发展状况,认为兵团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速度较慢。兵团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应从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调整方面来着手,而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实施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重视人才,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视科学技术,真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国有企业的现实选择。而要走上科教兴企的道路,就必须按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方面有赖于求得思想上正确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赖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赖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资源是西部经济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约束因素,资源的深度开发是西部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深度开发资源必须依托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以后的先期工业化国家走的是以消耗和破坏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道路。中国在童视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同时,必须注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而循环经济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来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道路受到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资金、体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制约,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