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广泛的文艺思潮,是一定的过渡历史时期,确切的讲,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特徵。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金钱”王国,通过广阔的社会斗争和无情的经济改革,为自己铺平了走上统治地位的道路。一个新的、比封建社会更高级、但交织着极深刻矛盾的社会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了。随着这个新社会的内在矛盾的发展(这些矛盾到后来[世纪的中期]变成为劳动和资本间不可调和的冲突),随着有组织的职工运动的成长,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广泛地以不同方式显示自己的思想现象,失去了根据。(注:浪漫主义倾向甚至到以后也并没有在英国文学中消逝,但是作为一种广泛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是枯竭了。)  相似文献   

2.
在世纪末,当我们回望18 世纪浪漫主义的演进和发展之时,我们注意到了卢梭以其反文明的第一声呐喊,为浪漫主义的勃兴埋下了伏笔,谢林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令人关注的是浪漫主义思潮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以无法被当时人们真正理解的表达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洞见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分岐,预言了两者分道扬镳的最终结果。透过浪漫背后的现实,那是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与深刻的洞察力的表征,是一曲人文精神即将失落的哀歌,是对科学理性一统天下的警示。这里,蕴含了诸多智慧的闪光:首先,在浪漫主义那里,我们看到了变革年代所产生的先天叛逆性;其次,虽然浪漫主义在寻找人的真正解放时或是通过艺术,或是通过教化,或是返归自然,甚至皈依宗教而走上了一条乌托邦式的道路,但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现象的揭示使他们对工业文明下人的社会境遇有着深刻洞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浪漫主义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蕴含的内在精神的延伸却不会因它本身苦难的结局而停止  相似文献   

3.
<正> “你得做一个哥伦布,寻找你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找出航道来,不是为了经商,而是为了思想。”将美国作家梭罗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人毫无吝惜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那在他看来与哥伦布同样伟大的事业,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这就是华尔腾。(一) 1817年,亨利·大卫·梭罗诞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考德农村。这里秀山丽水,草木葱笼。梭罗的童年,一大半是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度过的。他颇以生得其地生逢其时为骄傲:“使我永远感到惊喜的是,想到我竟然会生  相似文献   

4.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对加拿大的殖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1756——1763)结束之后,法国在北美的“新法兰西”殖民地转属英国,从此,加拿大便成为英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殖民统治对加拿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亦从一个侧面映现了英国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沧桑历程.剖析英国对加拿大的殖民政策,有助于了解加拿大由殖民地、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文学中骑士形象的时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文学中的骑士形象蕴涵着该时期特有的时代意蕴。从文化趋向、读者接受以及审美认同等视角对骑士形象的时代寓言功能予以剖析,并进一步论述不同骑士类型生成的时代因缘。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这个话题不知不觉已延续了六、七个年头,至今仍然不见消歇.“新写实”从八十年代从容地跨到九十年代,一直占据着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尽管“后现代主义”的话题在中国文坛上已经出现,但小说创作的重心还没有“后”移.显然,“新写实”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注的、为现实时代所决定的、有牢固现实依据的创作倾向或文学流向.尽管人们对“新写实”聚讼纷纭,但“新写实”的基本因素仍然在继续发展,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外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起了催生和促进的作用,那么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历史联系始终呈现出清晰的脉络。中国新文学异常分明地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强烈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家,受到它的思想启迪和艺术滋养。而俄罗斯文学的大师们创造出的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形象,又多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中折射出同样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九世纪后期北欧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批准号:03CWW05)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是专著《对话北欧经典--易卜生、斯特林堡与哈姆生》.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二十年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来评说“文革”文学,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万恶的“四人帮”对文学的扼杀、践踏、摧残,致使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大倒退、大摧残,使成千上万的文化人被迫害致死.另一方面,从创作实践来看,既出现了不少为“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乃至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服务的带有明显“帮”文化的作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好的或比较好的为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作品.只有从这两方面辩证的看问题,才能全面、客观、公允、科学地评价“文革”文学.十年“文革”,给我们党、国家、人民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空前的灾难.从文艺方面来说,《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是“四人帮”在文艺领域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纲领.这个《纪要》炮制了一个“文艺黑线专政论”,于是“黑理论”、“黑作品”、“黑作家”三顶大帽子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压下来,一些正确的理论如“写真实”、“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等被诬之为“黑八论”加以讨伐;很多优秀的、深受人民欢迎的作品如《红旗谱》、《红日》、《三里湾》、《上海的早晨》、《保卫延安》、《茶馆》等在报刊上被公开批判;很多才华横溢、创作甚丰、为中国新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作家如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儿童书写的生成,有文学间的相互影响,也与作家的儿童情结密切相关。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儿童书写生成的外在成因,既有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有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其内在成因,是文学大师心底的儿童意识与儿童性情的结合,与文学大师心底里的儿童原型、儿童情结、童心意识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世纪末”在时间概念上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转型期的西方文学此时产生两股审美潮流,分别是“复归自然”的原始主义和“逆反自然”的颓废主义。看似完全相反的两股潮流共同成为工商文明的批判者,两者的批判性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科学主义时空观的重构。为适应资本增殖,科学主义意在塑造精确、可测、生产性的时空感。原始主义的批判性呈现为时间意识的空间化,颓废主义的批判性呈现为空间意识的时间化。“世纪末”的文学思潮催生了新的“时空”意识,为20世纪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质的世界观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文学的多个代表人物都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他们从创作理念、创作形式和创作手法等多个方面继承了莎翁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一点在过去的文学评论中鲜有论及。文章从创作理念入手,从浪漫主义文学的想象力、自然观和无意识创造等方面来论证浪漫主义文学对莎士比亚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俄国对新疆的地理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外国人在中国新疆的旅行、探险或考察,人们总是习惯地联想到经过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西方人留下的有关历史记载。这当然是一个饶有兴趣、值得研究和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国人对新疆的“地理考察”则所知甚少,有关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传入中国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以研究“人类”为对象的一门科学,出自西方。它究竟於什么时候正式传人中国?近二十年来,海峡两岸人类学工作者以及民族学者,曾於单篇论文或专著中一致认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林纾、魏易就德国哈伯兰《民种学》英译本转译成中文,在北京出版,是人类学传人中国的先导;1916年上海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2卷4期)刊出孙  相似文献   

15.
虽然共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使新月派人员无论在理论还是文学观上都自然趋向于稳健、保守的新古典主义,但此文还是想力图呈现新月派文艺思想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纠缠的事实,特别是"新月"的"一双柱石"徐、闻的人生与艺术、理论与创作的不一致以及梁实秋文论的内在混乱,主要表现为:追求文学的艺术性与整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矛盾;浪漫主义秉性及创作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矛盾;梁实秋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内在混乱和偏颇。  相似文献   

16.
17.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批判,以骑士般的骁勇果敢直面、反思并批判完全异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以骑士文学中高扬的贵族精神批判启蒙理性对生命的削平;以骑士文学中因信仰的虔诚而带来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思工具理性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以骑士文学中对爱情的忠贞、对冒险的歌咏批判市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算计.总之,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文化中的一件美丽的遗产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哲打开了,并将其灌注到了他们笔下的诗文中.在返回中世纪的回望视野中,骑士精神这种融汇了先民的蛮荒勇力、宗教的虔诚敬畏与世俗的情爱缠绵等多种非理性精神内涵混合而成,同时又积淀着千年荣誉的精神价值,成为浪漫主义诗哲与现代理性抗衡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肖霞 《齐鲁学刊》2003,(4):100-101
张资平在日本留学十年 ,其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张资平以他擅长的笔法和题材展示了五四新青年的苦闷与觉醒 ,表达了他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种种生存本相。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调 ,应该是严肃而有特色的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登上 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贺岁片”的兴起为中国人世纪 末的狂欢创造了影像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对刘节先生“天人合一”说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学术研究》1962年第1期刘节先生的論文“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问题”,我有几点感想,提出来向刘先生请教。我觉得刘先生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问题是进行了一番有独创性的研究的,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给了我很大的教益和启发。但总的说来,我是不同意刘先生論文的基本观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