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族化管理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初期 ,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有其必然性 ,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 ,家族化管理的封闭性、经验性、集权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化管理民营企业的顺利转型面临着制度障碍和委托—代理问题。家族化管理民营企业转型期政府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宏观上加强对民营企业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构建的指导 ,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相似文献   

2.
是继续采用家族化管理还是采用职业化管理仍是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的内在逻辑,认为任何企业的成长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资本条件下进行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及其管理模式的选择都是由当时的社会资本条件决定的。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家族社会资本和泛家族社会资本,而制度化社会资本相对缺乏,这就决定了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职业化管理的现实基础,也没有职业化管理的现实需求,家族化管理仍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实选择。对于那些能够进入现代企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职业化管理是其理想的选择,但需要我国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的家族意图与家族治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在家族企业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家族意图--家族治理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主在家族化意图和家族化治理行为方面的表现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具有不同自我认知的民营企业主在家族意图上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化"价值观"对家族化"态度"有正向的影响;家族管理意图与家族管理行为、家族控制意图与家族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族所有意图与家族所有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家族社会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家族在中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着普遍的家族化现象,渗透到融资方式、产权制度、人事制度、管理方式.从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来看,家族化利大于弊,但是其消极后果在后期阶段充分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企业必须走出家族化,融资方式和产权制度的转变相对容易,人事制度和管理方式就要困难得多,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如何解决权力结构一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模糊化,管理制度家族化,保障制度随意化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为适应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对产权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企业制度创新,使发展的企业与其制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家族化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几乎被忽视的问题.国企家族化的实质是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改制不彻底、监督制度的缺陷、外部监控机制的缺乏都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其源头和温床则是目前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遏止国企家族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在于改变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移植西方的信用文化,这或许是我国在面临全球金融一体化外部压力下快速构建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一种选择。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信用文化的移植说明了在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设中“产权基础”和“道德支撑”的重要性。信用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产权制度,其产权基础不仅决定信用制度内容和形式,而且还影响着信用制度的“道德支撑”。此外信用市场的公平性是信用制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信用契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金融信用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社会信用体系的道德支撑首先是以产权为基础的“理性道德”,其次是克服市场公平和解决委托代理危机的信息机制,除此而外,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金融的职业水准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当前治理信用缺失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而界定社会信用制度内涵,应使制度建设具有可操作性。信用制度内在包含信用文化、市场主体信用、信用奖惩机制等三个层次内容,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在信用环境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起符合国际规则的完善的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建设必须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是推进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化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浙江案例的分析发现,当前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因此,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着力提升其内外社会资本的存量,提升民营企业劳资双方的认识水平,转变政府和企业的治理模式,完善发展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有效推进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普遍存在着家族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国人私德有余、公德不足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息息相关。农耕文明导致中国家族制度的高度发达,家族制度重视亲朋好友之间道德规范的培养,而轻视公共领域中陌生人之间道德行为的规范。在企业这个公共领域日益发达的今天,国人公德的淡漠使得企业人之间难以同舟共济。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家为了降低监督成本,不得不任用亲朋好友介入高层管理。可见,企业家族化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最终必须自我扬弃,才能顺应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私营企业正作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私营企业融资却受到种种限制 ,严重地阻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要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必须动员政府、社会、国有银行和私营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政府要在法律上为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政策上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社会要逐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的服务系统 ;私营企业也应不断改进其管理水平 ,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经营和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集群企业成长中的阶段性与信任机制变迁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集群的出现,为研究集群演进与信任机制变迁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基于"人情"扩散而形成的关系型信任,促进企业集群迅速形成的同时也阻碍着集群的健康成长.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交易成本和社会嵌入对信任机制变迁的影响,揭示在集群成长的阶段性和网络化背景下,集群企业信任机制变迁的一般性轨迹.分析认为关系型信任机制与集群的发育期相适应,集群的演进更加需要计算型信任机制和制度型信任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连云港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连云港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以SA8000:2001国际标准为依据,构建了连云港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树立利益相关者满意的社会责任理念,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从而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强化连云港市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创建对环境和消费者负责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抑制我国社会充分就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政府正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劳动者就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形势严峻,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体制的因素,又有运行机制的原因,还有微观主体失业者自身的问题.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中,最紧缺的正是人才资源。这里针对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危机的形成原因和获取人才资源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民营企业应在管理理念上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同时,也应在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人才获取方式方法上克服障碍,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用被提到了民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内控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员工的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加明显,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慈溪市家电企业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健全企业选拔和用人机制、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等过程性管理措施,以期对慈溪市家电企业加强员工的有效管理,降低其流动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私营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演变及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结构单一、股权高度集中、产权主体具有难解的政治情结和浓厚的宗法色彩等特征 ,由此造成企业内部治理带有集权色彩和家族治理的痕迹。我国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从企业形态、控制权和管理岗位三维度演变 ,最终实现控制权转移 ,全部管理岗位对外开放以及股权分散化。必须促进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革 ,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同时 ,要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 ,降低私营企业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已成长为我国经济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正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冲突中艰难前行。对民营企业中制度冲突与人才流动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和人才流动也存在双向互动和双向建构的关系。制度冲突影响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从而影响其流动,而员工的流动必定促使民营企业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上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