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利与否关系到能否化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成功与否。本文试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政府、学校、社会三股力量合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已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重要政策选择,就目前我国国情而 言,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到城市中来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国家对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对经济体 制的选择。本文拟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其制度性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范小玉我国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全国人民能否实现小康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障碍,劳动者素质等多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二、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劳动力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表现尤为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到2000年,我国约有2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就业。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大军向何处去,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争论…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逐渐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了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分析了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以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结合阜阳等欠发达地区实际,全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直接的表象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而这一问题在西部尤其突出 ,本文认为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症结在于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今的西部 ,大力发展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应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在进入现代化进程后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制度安排和特殊国情使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突出。我国“三农”的根本性问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前,必须以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向非农产业的合理转移 ,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其中如何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更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 ,提出产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及有效需求不足等四个方面 ,同时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打破区域壁垒、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对农民岗位职业培训及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但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当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从分析"民工荒"现象入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规律,对现阶段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一些思考,为实践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操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 ,必须解决四个关键问题 (也即“三农”问题中的四个关键问题 ) ,即 :土地问题 ,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 ,农民负担及收入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三农”的排斥力、来自城镇化的吸引力和来自理性与非理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组织工作、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始终是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围绕"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这一课题,本刊组织一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数学模型,测算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运用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流动进行了因素分折,定量地指出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