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在《<儒林外史>原本应为五十回》(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4期)一文中,除了根据有关资料论证吴敬梓所写此书只有五十回外,还具体论证了五十六回本《儒林外史》的最后一回(不包括结尾一词)系后人窜入;本文则拟进一步探讨该本中后人窜入的另外五回到底是哪几回的问题。我认为:它们是第三十六回的一半,第三十八回至第四十回的前面一大半,第四十一回结尾至四十四回的前面一小半。一在探讨这问题之前,必须先指出一点:吴敬梓在写作时,对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经过周密考虑和计算的。因为这一点对辨认五十六回本中后人窜入的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儒林外史》的长篇艺术结构,“五四”以来,我国的研究者鲜有比较充分的肯定,甚至有胡适那种“没有结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全盘否定的看法流行一时.对此,美国学者林顺夫《<儒林外史>的礼及其叙事结构》一文(《文献》第十二辑),从中西哲学和文学思想的比较,指出胡适等人的偏见乃是“由于西方思想的框框和西方小说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影响”,忽略了“在《儒林外史》中发现的那样特殊的结构典型”。认为(《儒林外史》结构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决不比非常出色的西方小说作者逊色。”这是  相似文献   

3.
清代康熙年间辑集的《御定全唐诗》九百卷中,收录有相传为黄巢写作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诗三首(见《全唐诗》今本第733卷),此后,不少的唐诗选本乃至中国文学史沿袭了这一看法。“四人帮”利用评《水浒》,大搞阴谋文艺和影射史学,曾抬出所谓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当棍子,说什么:“唐末著名农民领袖黄巢写过一首冲天(菊花)诗,而宋江的江州‘反诗’中,曾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见《水浒传》三十九回)……”。并说:“宋江在菊花会上唱的调子(见《水浒传》七十一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的回评眉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时有刊布,且有专著问世。唯独有关《儒林外史》回评眉批的论著则不多见,令人不无遗憾。其实过去对《儒林外史》进行批评的著述并不少,目前可见的就有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的回评,同治年间又出现天目山樵(张文虎)的评点和齐省堂增订本的眉批。齐省堂本基本上翻印卧本回评,但在若干回增加了一些回评,在各回中均另有眉批。而天目山樵本的评语,其立论角度与卧本大不相类,各有千秋。本文仅就卧本回评中有关《儒林外史》民族特色的文字,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5.
有关《儒林外史》的情节取材来源 ,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 ,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 ,房日晰《〈儒林外史〉取材来源补笺》 ,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等 ,已做了大量翔实的笺证 ,功绩卓然。近来翻书 ,复辑得《儒林外史》情节本事一则 ,抄补于此 ,以就正于方家。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娄三娄四公子于书房宴请鲁编修 ,蘧公孙坐陪 :  奉席坐了 ,公子吩咐一声叫“焚香” ,只见一个头发齐眉的童子 ,在几上捧了一个古铜香炉出去 ,随即两个管家进来放下暖帘 ,就出去了。足有一个时辰 ,酒斟三巡 ,那…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利用"神道设教"完成了作品的艺术构思,这种艺术构思决定了《儒林外史》士风描写的特色.宗教叙事是了解《儒林外史》文本意蕴和艺术特色的关键,充分总结明清小说中的宗教叙事可以建构中国宗教叙事学;作者通过宗教叙事传达出来的创作意图和现代视野下的许多经典结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儒林外史》的情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幽榜并不是伪作,也不存在另外五回为后人伪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心路历程,其基本特点是“无边的怀疑”,属于一种“开放性写作”,对《儒林外史》在当时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准确定位,并循此思路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叙事方式以及第五十六回的真伪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是《儒林外史》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8.
<正> 一鲁迅在《叶紫作<丰收>序》里说:“《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也就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介亭杂文二集》)这末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当《阿Q正传》开始陆续发表,有些人由于栗栗危惧,向它扔石头的时候,茅盾首先发现《阿Q正传》的伟大,认为阿Q是个世界典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并加以严正保卫说,《阿Q正传》“实是一部杰作。”(一九二二年二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二号《通信》)并说:阿Q的诞生,虽“不免有许多人因为刻划‘阿Q相’过甚而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儒林外史》主题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大。其实,作者在第一回已经做了暗示。因为该书首回的“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就指明这一回是浓缩了全书正文的微型《儒林外史》。在这里,名流王冕的一生“嵌崎磊落”言行。无疑为全书定了基调。他品行高洁,澹泊自守,最讲究文行出处,和那不知姓名的三个趋炎附势的人迥然不同,决不与诸暨县凌虐百姓的翟买办,时知县和危老爷一流人来往。他尤其对当权者为知识分子安排的“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猎取  相似文献   

10.
<正>吴趼人是小说创作的多面手。他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的作品,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外,还有以南来历史为题材的《痛史》二十七回(第8—24期),以雍正年间的冤案为题材的《九命奇冤》三十六回(第12—24期),行义国外题材的《电术奇谈》二十四回(第8—18期),充分显示了他将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以及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熔于一炉的才能。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吴趼人开始在上海《南方报》附张“小说栏”连载他的《新石头记》,这既是晚清时期大量出现的以古典名著为由头的“翻新小说”(阿英称之为“拟旧小说”)的滥觞,更是学贯中西的吴研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关系的深沉思考的集中体现。 一 晚清最早出现的纠缠旧作的小说作品,当推甲辰(1904)《中国白话报》第十七期所载白话道人(林獬)的《新儒林外史》,一回,未完。此篇虽题“新”《儒林外史》,其中所写无锡城外乡下的冬烘先生李志万之窒碍不通,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情节上既不相照应,精神风格上也毫不相通。又有甲辰(1904)《二十世纪大舞台》第一、二期载寰镜庐主人(孙寰镜)的《新水浒》二回,亦未完。此篇叙一亡国之君落难逃走,被九龙山白鹤禅师首徒赤发魔王擒住,正要加以杀害,为广东翠环师姑首徒夜?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文学研究集刊”第四册上面发表了新发现的吴敬梓的“金陵景物图诗”,同时还登载了吴敬梓的从堂兄吴檠的“咫闻斋诗钞”选录。这些资料对研究吴敬梓的同志们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儒林外史”的创作方面还很少涉及。我在金榘的“泰然斋诗集”(卷二)里面,一直被研究“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人们所遗忘了的有关吴敬梓早期生活的三首七言古诗,公开发表出来,我以为对研究“儒林外史”的创作将是重要的资料。为了帮助读者易于理解,我略加了些注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杨执中的客厅里有一副这样的笺纸联:“三间东倒四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何泽翰同志认为这副对联的来源有两处:一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提到张晴岚的自题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一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载有鲁之裕的自题门联:“两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新颖、奇特的譬喻,生动、传神的细节,诙谐、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作者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到十八世纪中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有人把《围城》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儒林外史》,并非过誉之词。所谓新的《儒林外史》,这不仅仅是就它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生活的题材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指《围城》渊源于传统,并超  相似文献   

14.
鲍文卿是《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面形象之一。虽然鲍文卿不是儒林中人,而是社会底层身份卑贱的戏子,但是作者却赋予了他颇多君子之德,使之反衬出《儒林外史》中各种重功名富贵而轻“文行出处”的衣冠中人的鄙陋和虚伪,从而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念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的原本是五十回,此点經前人之考証,已成定論。但现存的却僅有五十六回本及六十回本兩种,其中六十回本顯系由五十六回本增补而成,因此可以说现存的基本上是五十六回本。研究“儒林外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辨清这五十六回中,那些是吳敬梓的原作,那些是后人的续筆。但在原本不存与資料缺乏的情况下,这是十分不易的事,虽然可以借着作品內容的联系來考察,——正象有些人所尝試的一样,但所得的最多也只不过是有限的一种假定而已。在这工作中,第五十六回即常人所謂“幽榜”一回,尤是論爭的焦点。金和在他作于一八六九年的“儒林外史跋”中说: 先生著書皆奇数。是書五十五卷,于琴棋書画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第3期《北方论丛》上发表的《石兄和曹雪芹》(作者戴不凡)一文,极力为其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石兄旧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巧手新裁改写成书的”观点辩护,竟把甲戍本首回开始介绍甄士隐(即“真事隐”)时的朱眉,主观武断地断读为: 能解者方有酸辛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然后加以发挥,说什么:“‘哭成此书’缺乏主语”,“‘哭成此书’的主语明是石兄,如非抄胥所漏,必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2002,(6)
邓晓芒在《江苏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4期撰文《全球伦理的可能性 :“金规则”的三种模式》指出 ,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金规则”或称“金律” ,现已被公认为世界各大文明中的一个普遍的道德规律。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它在各个不同民族文化中所体现的伦理思想的共性 ,而不太注意其中的差异 ,尤其是在表达方式上所透露出来的理解上的差异。作者认为 ,金规则的表达除了通常人们所指出的有“消极的 (negativ)”和“积极的 ( positiv)”这种明显的区分外 ,在更深的层次上还可以分…  相似文献   

18.
答《<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才旦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以《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是回族吗》为正题、以《〈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副题,对我们在《青海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一文提出质疑。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一、关于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认定问题。《质疑》的作者反复提出我们不应该“轻率地认定”卡力岗这部分群众是回族。认为我们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是“以偏概全”,是主观臆断下结论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中,只是到恩格斯逝世前不久才开始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借以阐述他们所发现的唯物史观。1890年9月21日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这封信中还说道,《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这两部书“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为详尽的阐述”(同上书,第479页)。1892年恩格斯为他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所写的英文版导言中,又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同年作者将导言后半部分译成德文,改题为《论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恩格斯指出:“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39页)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20.
孙步忠 《云梦学刊》2003,24(6):84-86
《儒林外史》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在叙述中夹有大量的诗词文赋的缘饰了。它的这种在文体上的变革,显示了其现代小说的特征。这样,《儒林外史》便彻底打破了白话小说融入诗词韵文的结构模式。促成《儒林外史》这种文体上的变革,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其“简捷地奔向戏剧”的小说艺术方法方面的原因,又有小说用“写实而真实”的创作手法创造其“形象体系”方面的原因,更有小说作者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来创造小说的“意象体系”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