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比科夫(1873—1930)是苏联布里亚特著名的藏学家和蒙古学家。为纪念这位学者,在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提议下,从1973年开始,每隔4年召开一次专门的藏学、蒙古学学术会议,会议名称定为“齐比科夫学术会议”,地点设在乌兰乌德。“齐比科夫学术会议”虽然是地方科学院主持召开的学术会议,但在苏联东方学界影响很大,苏联较著名的藏学和蒙古学中心几乎都派代表出席会议。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央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文学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至30世纪初,布里亚特的文化启蒙人物经常注意收集中央亚民族的中世纪书面文献,其中包括蒙古人和藏人的作品。第一位布里亚特学者道尔吉·班扎罗犬(1822—1855年)曾于1847年在彼得堡编纂了亚洲博物馆藏东方抄本及刊本目录(见班扎罗夫的《文选》,莫斯科,1955年)。为开展蒙文和藏文书面史料收集工作做出重人员献的学者有俄国著名东方学家A.M.奥登堡、A.M.波兹德涅耶夫。而布里亚特的著名收集活动家有Γ.Ц.齐比科夫(1873—1930年)、Ц.Ж.扎木察朗诺(1880—1637年)、Б.Б.巴拉丁(1878—1637年)。受俄国地理协会的派遣,齐比科夫1899—1902年曾赴西藏旅行考察,带回333卷藏文刊本。1905年他又赴中国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的东方研究所收集蒙文和藏文刊  相似文献   

3.
Г.Ц.齐比科夫生平与学术活动〔俄〕Р.普巴耶夫(Р.Пубаев)翻译申屠榕(内蒙古国际贸易公司)官布扎卜·采别科维奇·齐比科夫(ГомбжабЦэбековичЦыбиков)1873年4月生于外贝加尔州赤塔县斡耳朵—阿加地方一个布里亚特人采别科...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蒙古学是布里亚特传统的学科之一。早在十月革命前,布里亚特的一些东方学大师就已闻名于世,如:道尔吉·班札洛夫、嘎拉桑·冈巴耶夫、官布札布·齐比科夫、米哈依尔·杭加洛夫、仁钦·诺姆托耶夫。他们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为  相似文献   

5.
(续)在革命年代、国内战争年代和布里亚特自治组织的最初年代,Г.Ц.齐比科夫是在外贝加尔度过的。齐比科夫就其本性来讲是一位学者,而不是政治活动家。然而在我国急剧变化的革命年代,他不能不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当时的政治风波中去。早在1905—1907年第一...  相似文献   

6.
策伦—安奇克·杜嘎尔—尼玛耶夫是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蒙古学家。杜嘎尔—尼玛耶夫生于1929年10月23日,1955年在苏联作家协会下属的高尔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副博士论文题目是“霍次·那木斯来耶夫和扎木苏·图木诺夫创作中的历史题材”。他现在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文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1984年8月28日至30日,苏蒙两国学者于乌兰乌德举行了佛教哲学讨论会。会议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苏联哲学协会布里亚特分会和全苏汉学家协会布里亚特分会  相似文献   

8.
1958年9月英苏历史学家代表在倫敦举行了会议。苏联代表团成員有:A·A·古貝尔(代表团团长),E·A·科斯明斯基,Б·А·雷巴科夫,M·H·季霍米罗夫,B·M·赫伏斯托夫,A·B·阿尔齐霍夫斯基,B·M·拉夫罗夫斯基及В·Γ·特罗哈諾夫斯基(M·H·季霍米罗夫因病未出席)。大会第一天听取并討論了A·B·阿尔齐霍夫斯基和英国学者司徒亚特·毕哥特的“苏联与英国老古学近况”的报告。第二天听取并討論以下三篇論文:M·H·季霍米罗夫的“俄罗斯希腊正教教会的起源”(討論后由Б·А·雷巴科夫解答问題);英  相似文献   

9.
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联对于蒙古喇嘛教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重镇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分所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该所的学者多兼通藏文,故能多所成就。一、布里亚特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11.
1982年9月13—14日全苏《第三届列利赫学术纪念会》在乌兰乌德举行,以纪念著名的苏联东方学家Ю·Н·列利赫教授(1902—1960)诞辰80周年。会议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主持。会议分四个组进行:文学、艺术组;历史、考古、民族学组;哲学、宗教组;东方医学史料学组。会上宣读了50多篇学术报告及报导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1月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召开了以桑席耶夫命名的学术纪念会——“第二次桑席耶夫学术讨论会”。桑席耶夫教授(1902—1982)是苏联著名蒙古语言学家、语文学博士。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  相似文献   

13.
概  论1 91 0年Г .Ц .齐比科夫 (Г .Ц .Цыбиков)首次向欧洲读者介绍了阿旺丹达尔 (Агван -Дандар)及其在哲学、语文学方面的研究著作① 。 1 91 6年科学院院士Ф .И .谢尔巴茨科依( Щербатской)专门撰文介绍了阿旺丹达尔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С·Д·迪雷科夫蒙语音译、俄译、作序并注释,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出版,莫斯科,1981年。全书共148页。《伊赫·察基》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蒙古封建法规的重要文献,也是喀尔喀(漠北蒙古)和准噶尔(西部蒙古)历史的珍贵资料。这部法规是1640年在准噶尔汗国境内塔尔巴哈台山下乌兰布拉地方召开的喀尔喀和准噶尔大封建主大会上通过的。《伊赫·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从远古时代至十八世纪)》一书第一章第一节之节译。《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1980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出版。作者在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材料的基础上,对贝加尔湖流域居民的宗教观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了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突厥人之间宗教信仰的联系。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历史文献和资料;第二章,布里亚特地区萨满信仰的最古老阶段;第三章,原始公社制瓦解和早期国家联合体建立时期前贝加尔和外贝加尔萨满教的演变;第四章,十一——十四世纪蒙古语部族的宗教信仰;第五章,十四——十八世纪布里亚特的萨满教。本文回顾了布里亚特萨满教研究史,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著作作了扼要的评述,是研究萨满教及蒙哲史颇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主办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65年第2期)报道,国际经济协会于1964年9月2日至9日在意大利西西利岛巴勒莫举行了一次探讨社会集团和收入政策之间国民收入分配的会议。法国让·马夏尔教授担任议程委员会主席;西德普里塞教授、英国布朗教授、苏联普洛特尼科夫教授担任副主席。四十个与会者讨论了在会上提出的二十六篇报告。报道说,报告分成若干类。第一类事实报告,追溯在下述各国的分配趋势的历史:西方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2月3-4日,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召开了纪念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列利赫的学术报告会。Ю·列利赫教授(1902-1960)是苏联著名西藏学家、印度及中央亚文化史家,苏联每四年都要召开一次以他为名的专题学术纪念会。本次会议是由Ю·列利赫学会联合全苏东方学家协会及东方学研究所印度室和南亚室共同组织召开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 2 0 0 2年 4月 2 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4·2 8讲话”) ,同这之前 2 0 0 1年 8月 7日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8·7讲话”) ,同这之后 2 0 0 2年 7月 1 6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7·1 6讲话”)一起 ,构成关于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怎样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思想。这些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 ,这是江泽民同志继 2 0 0 1年“七一”重要讲话之后 ,对“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布里亚特喇嘛寺的情况在民族学家纳佐夫()收藏的资料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这些资料还从来未被研究者使用过。纳佐夫的事迹比同时期其他的僧侣要出色得多,他有佛教学者的水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和在他哥哥——一名共产国际的积极工作者——兹·邵伊热纳夫的支持之下,纳佐夫退出了佛教界,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无神论者、民族学收藏家。他到过许多地方,从而收集到了与喇嘛寺有关的各种资料。在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院手稿部收藏有纳佐夫的手稿276部。它们是从一、两页  相似文献   

20.
1983年8月3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了第一次苏蒙民族学学术报告会。这次会议是按照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制定的科学协作计划召开的。会议共听取了21篇报告,其中苏方7篇,蒙方14篇。蒙古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纳查格道尔吉致开幕词,他强调了苏蒙两国民族学合作的目的,以及1983年两国学者在乌布苏省共同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