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六朝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成为五七言古诗,唐代古近体诗都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世界华文诗歌,以五四时期诞生的新诗为主体;提倡诗歌革命并首先实践的是留学生,他们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的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支特殊的先导的知识分子群体;倡导诗歌革命乃是他们倡导中国文化、思想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善于借鉴外来诗歌文化,继承中国诗歌传统,从而成为五四以来新诗运动中最有影响和成就的代表者;台湾的诗歌是20世纪华文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诗人也是台湾华文诗坛的主要弄潮儿,大陆,台湾诗歌的此起彼落,正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完整轨迹  相似文献   

3.
齐梁诗歌是南朝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诗体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嬗变。沈约是齐梁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个文人。他的诗学理论对齐梁诗歌在理论上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为齐梁诗人开创了崭新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4.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它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高峰期,在这时期,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以至繁荣的发展过程,它完成了诗歌艺术由巫术的、功利的转化为抒情的、审美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对其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而言,《诗经》以兴的大量出现、比的抒情因素增长、用法纯熟巧妙标志着比兴的成熟,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以比的泛化延伸、比兴构成象征体系并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标志着比兴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主要分析了惠特曼,艾略特和金斯堡三位不同时代的美国诗人的部分诗歌,看出美国诗歌与诗人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三位诗人的诗歌分别表现出歌唱,哀鸣和嚎叫的曲调,反映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透过诗歌,看出了一百多年来美国诗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和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从一个侧面认识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诗歌所经历的发展道路和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美学风貌,是基于两种相互冲突、相互借鉴的语言观———工具论和本体论,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实现程度。在当下的复杂语境中,诗歌语言如何在自我指涉和外在指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重建现代汉语诗歌的价值维度,成了决定新世纪诗歌走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韵律与中国诗歌繁荣的相关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韵律的发展和中国诗歌在不同时代的繁荣情况,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诗歌的繁荣与韵律的发达程度是同步的,诗韵越发达、越精致,甚至越严格,中国诗歌越繁盛,表明韵律对中国诗歌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和贡献。3000年来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在无韵或韵律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中国诗歌获得过引人注目的繁盛,也没有一首无韵诗成为经典诗篇。因而,韵律虽然不是诗歌繁荣的充分条件,因为诗歌繁荣还与时代环境、内涵等要素密切相关,但由于韵律是诗歌外在形式的本质特性,显然是诗歌繁荣的必要条件。如果作一个延伸,可以认为,韵律也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任何完全不具备诗律的文字,不管如何排列,作为诗歌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尽管仅仅有诗韵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隋代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五言近体绝句已基本成熟,五言律诗已近于成熟,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也已具雏型,甚至类似五言排律的形式也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战诗歌从一出现便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余年来,抗战诗歌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大多是创作者;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对个体诗人和诗歌集团的文学活动、不同地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诗歌文本进行分析的研究框架;20世纪90年代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学者们在抗战诗歌的审美体验、精神情怀、演变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反思;从21世纪初至今为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在强化大后方研究的同时运用了新兴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小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审美样式,是一种即景抒情和哲理抒情的自由体小诗,表现诗人特定情境中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人生哲理体验。它勃兴于1921-1924年间,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歌流派的一个分支,对"五四"时期的诗歌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小诗的作者们在"五四"后革命低潮时期游离于社会革命的主潮,小诗在总体上表现为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慨叹,难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很快便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新诗诗体定型难,新诗诗体建设难。中国的20世纪是以革命、战争为主旋律的动乱时代,新诗长期承载了过多的非诗功能,使新诗处在既生不逢时,又长于乱世的恶劣生态中,极少有进行唯美的文人诗体建设环境,诗体建设总是处在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极端中,最终成为一种发育不良的文体。20世纪前半期,特别是一二十年代,是新诗诗体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最能呈现出新诗诗体建设生态的恶劣。  相似文献   

12.
邓新跃 《南都学坛》2005,25(2):60-63
诗学辨体理论研究,是对文学文本文体形态及其风格特征本身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批评史意义。明代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总结期。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繁盛突出表现在严格的尊体批评与诗文体制之辨,以及文学典范意识的确立与古近体诗之辨。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珂 《南都学坛》2002,22(3):59-65
2 0世纪 2 0年代是中国新诗最重要的建设时期 ,社会的相对稳定为新诗的文体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五四时期新诗的政治化革命向艺术化改良发展 ,使 2 0年代真正成为了中外诗歌大融合的时期。 2 0年代中期 ,特别是 1 92 6年是新诗文体建设最重要的年代 ,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的确立标志着新诗文体由自发进入自觉。新诗在 2 0年代不但建设起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两大诗形 ,还建立起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诗体 ,散文诗和自由体诗的建设也较有成就  相似文献   

15.
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语境 ,采用了极端的革命方式 ,是一次远远超过汉语诗歌承受能力的文体大革命 ,具有激进、极端的特点 ,完全打破了文体革命渐进才能有效地进行的原则 ,废弃了汉诗诗体的进化所具有的渐变传统 ,不是纯粹的文体革命 ,而是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 (政治化 )、世俗化 (急功近利地实用化 )的非诗的极端的文体运动 ,是利用了诗自身的文体革命潜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启蒙运动。这样的文体革命给汉语诗歌带来了特殊的后果 ,影响了汉语诗歌在 2 0世纪正常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初唐时,一群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吴越诗人名扬上京,所作大多为山水诗,在选材、基本表现技巧、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等方面都取法于小谢为代表的齐梁体。吴越山水诗以特有的境界W阔、生机蓬勃的清新诗风影响着诗坛,为盛唐山水诗奠定了优美清新的基调,显示了齐梁山水诗向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试图从杜甫的忧患意识去分析他诗歌"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形成。为了论述的方便,"沉郁顿挫"被分为三部分:"沉"、"郁"、"顿挫"。杜甫忧患意识的深广,决定了杜诗内容的深厚沉重,于是就形成了"沉"之风格特征;忧患意识这种情感体验越深厚沉郁,杜诗表现出的情感就越深厚郁结,这就形成了"郁"之风格特征。基于忧患意识的深广与忧...  相似文献   

18.
韩驹是宋代南渡前后的一位重要诗人,通过对他诗作的分析,概括了其“奇丽圆活”的诗歌特征,并从推敲字词、师法前人、受祥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其诗风形成原因,同时指出了他在当时诗坛融合苏(轼)黄(庭坚)、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群体研究具有个体研究不能取代的优点。晚唐五代诗格独特的著作群体对这一时期诗格独特风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著者身份的角度看,僧人是这一著作群体的主体,晚唐五代诗格显然受到佛教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特征;从著者诗风的角度考察,晚唐五代诗格作者多为苦吟诗人,作诗重推敲重磨炼,受其影响,晚唐五代诗格论诗也以句法、磨炼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上官婉儿两朝专美的身世经历是一个传奇,而她独树一帜的宫廷诗歌创作,以及她在宫廷酬唱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武后、上官婉儿等女性在政治及文学上专权的局面,激活了初唐中后期诗坛,也创造了一个女权文学的神话.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走向了成熟,在内容、意境、风骨方面为盛唐诗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