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和亲始于汉初,终于清代,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十年代就有王桐龄撰《汉唐之和亲政策》(刊于《史学年报》1929年创刊号),对此作了一些研究,解放后老一辈史学家如翦伯赞、范文澜诸先生都有不少精辟的见解。由于十年动乱,这一本来十分活跃的课题研究却沉默下来。近年来又出现了活跃趋势。据初步统计,一九八○年以来已发表了近五十篇论文和一般介绍性文章。现拟作些介绍。一、和亲的目的及性质和亲非同一般的民间通婚,而是比民间通婚具有更复杂的目的。华立认为,无论汉祖唐宗,他们从事和亲所希翼的,几手都是借以消除双方的对立状态,求得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以缔结姻亲的方式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赋予“和亲”二字的基本含义。(《清代的满蒙联姻》,《民族研究》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在粉碎“四人邦”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才重新起步的。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使国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有了准绳。同年10月,在桂林召开的“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上,根据“历史决议”的精神,集中讨论了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科学态度问题,要求实事求是地将其作为科学理论进行研究。在“历史决议”的指导下,在桂林会议的推动下,国内对毛泽东哲学 相似文献
3.
<正>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制定和实行正确的产业政策,对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于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是十分重要的。现将近年来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的产业政策问题研究作一概述,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及内容 1、产业政策的涵义 许多文章对产业政策涵义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一致,认为产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针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地区布局、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对外贸易结构的总体设想与布置,并系统地运用所拥有的各种影响力,对特定产业或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前景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探讨。现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探讨概述如下。一、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有的学者指出,当前国内文化学研究中存在着片面、随意、抽象、谈玄等倾向。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花大气力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把许多内涵广度相差甚大的“文化”概念任意交替使用。研究文化概念,不应停留在文化词义的疏证 相似文献
5.
学界一般认同,责任政府包括价值与制度层面,并和政府的责任体系密切相关.政府的责任包括政治、行政、道德、法律等方面,认为责任政府是自由、民主、宪政意义下的政府义务的回归与明确,对于中国的政府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政府责任和责任政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地探讨,此类研究必将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不清晰、内容不全面、理论不彻底、研究方法混乱、对国外研究了解不够等缺陷,从而影响了责任政府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资料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中产阶级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关于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关于能否用中产阶级的概念来研究中国社会 ;关于中国是否已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关于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特点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方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历来都十分重视四川地方史的研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云集巴蜀的学者就曾掀起过以探索秦统一前的巴蜀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巴蜀史研究“热”。建国以后,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开始,以徐仲舒、蒙文通和缪钺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以来,文化软实力一词在文化领域和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政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我国学者对文化软实力也积极开展研究,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解读和分析文章不断涌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本文试对相关情况作一简要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香港史研究,作为香港问题综合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内地关于香港史的研究却显得很薄弱。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杜定友(笔名丁又)《香港初期史话》(内部发行,113页)一书,是一本关于英占香港初期(1841—1907年)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尽管该书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资料来源及篇幅等的限制而对英占香港初期的历史未能展开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有些史实也尚待进一步的考订,但对于香港初期的历史概貌、中国人民在香港被占初期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反抗、斗争,均有所论述。同一时期,内地学者对于1884年香港人民的反帝斗争、1899年东宝人民反对英占九龙半岛的斗争以及香港考古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广度均远远不够。八十年代以来,内地有关香港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据初步统计,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资料集、回忆录等各类文章近百篇。本文仅就近年来内地香港史的研究情况分若干专题作一简略的回顾,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的成长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近两年对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小微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特点、建设方案和实践应用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解释并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构造了包括三类关键物种和三类媒介物种的小微企业信息生态圈模式,提出了该生态圈应当具有多样性和协同演化的能力,从理论层面探索了小微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部分先富的大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以下简称中央3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社科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要求,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扎实开展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和学术研究活动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央3号文件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正逐渐取代物质资本在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主导地位,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资本形成、价值创造及收益分配相对于物质资本更加复杂。人力资本产权在其界定中呈现出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次的所有权股份制形式,且个人具有对人力资本占有权的唯一性和产权主体权能的残缺性,从而使人力资本价值和收益难以计量。四个层次的人力资本产权实现途径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化的安排中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及其实现途径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着重解决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价值核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和分配,人力资本承栽者激励等技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是指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增强自身机制的能力和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机体,防御和化解内外风险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本身就蕴涵了文化安全的需求:对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防范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陈规陋习.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面临非常复杂的形势:既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又要抵御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落后因素的侵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又要应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实现文化安全,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行有限度的文化管制和文化保护政策,倡导并努力实践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和以人为本五个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6.
阿诺德追求的文化是希伯来精神(宗教)和希腊精神(人文主义)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一味提倡希腊人文精神而否定或贬低宗教;阿诺德所提倡的文化更是历史的、基于语境的、发展变化的和整体的。虽然阿诺德的文化观带有乌托邦色彩,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所提出的文化观实现途径——批评、宗教和国家教育却是文化建设离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综合考察现有研究状况,须进一步深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宏观战略和微观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知识高度密集、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政府需要从提升政府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等四个方面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研究概述刘京希在90年代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剧烈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向何处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如何才算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的保证是什么?与此相应,作为国家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