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个女人九个唠叨,爱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更是中老年妇女的“专利”。然而,对待老伴喋喋不休的唠叨,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老人听不得老伴唠叨,一听心里就烦,有的躲得远远的.除了吃饭睡觉很少回家。有的为唠叨而吵架,争吵不休,甚至有的人因听不得老伴唠叨闹离婚的。而有的人却爱听老伴唠叨,认为老伴唠叨是一首歌唱得心里热乎乎,是一壶老酒喝得人酣畅淋漓,我是从不习惯到爱听老伴唠叨声,越听越舒心。  相似文献   

2.
一元钱的爱     
姜凤奕 《新少年》2014,(7):60-60
“起床了!起床了!”奶奶的唠叨比北京时间还准,从好梦中惊醒的我一听到就烦,于是便翻个身,没有好气地说:“多睡一会儿不行啊!” 看我这样,奶奶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出去了。没有了奶奶的唠叨我还不适应呢,我觉得家里有点儿太安静了,可这不争气的眼睛还是闭上了,我又睡着了。  相似文献   

3.
迟到的感激     
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心存感激,甚至还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曾厌烦过母亲的唠叨,认为那是无用的“磨叽”。可是我的一次教训告诉我,母亲的“磨叽”饱含着自然深沉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我每天上学,妈妈都像送我出远门似的,唠叨个没完。每天都是那几句话,什么“快点啊,要迟到了,快洗脸吃饭啊。”我都听腻烦了。那一天,也许是头一天晚上作业太多睡得太晚吧;也许是前几天考试成绩不好而心情烦躁吧,听了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我竟鬼使神差地冲妈妈喊:“别磨叽了,天天唠叨!晚了,晚了!我哪天晚了?我自己不知…  相似文献   

4.
老婆儿“唠叨”,是对老头儿的爱,唠叨越多,爱得越深。听老婆儿唠叨,是老头儿人生深层次的幸福。这是我70 岁的新感受。退休前,因工作忙,三天两头不着家。那时我认为老伴的话都是该说的,不算“唠叨”;退休回家,老伴跟我说了三天三夜,也不算唠叨,因为她管家、管孩子,不容易,诉诉苦也应该。可后来她“盯”上了我,对我啥都管,啥都说,这我才烦她“唠叨”。尤其是家里只剩我两人后,老伴的“唠叨”便全对准了我。就说我每天出去遛弯吧,她边检查我的穿戴, 边数落我“邋遢!”遛弯回来,她边扫我身上的土,边贬斥我“不如孙子!”我快70 岁了,在她眼里还…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处处关心我。不知什么原因,渐渐地,我感到妈妈的关心有点多余,有时甚至烦人。我做功课时,妈妈有时会突然喊道:“把头抬高些!”看电视时,她又会喊:“远点,别太近!”晚上睡觉时,她又会不厌其烦地说:“手伸进去,别打散被窝!”这些话天天听,我常常会不耐烦。我想我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妈妈根本不必唠叨。  相似文献   

6.
家人的封号     
在我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适合其自身弱点的“封号”,这也算是我们家的一大“特色”吧!爸爸的封号是“烟视大王虫”,整天除了工作就是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是叼着一根烟卷儿悠闲地抽。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就喊:“爸爸,这道题应该怎样做?”爸爸正在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电视上的篮球赛,一边喊着:“火箭队,加油!好球!”我一连叫了好几声,可爸爸还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等他反应过来,已经差不多把一支烟抽完了。你看我这个爸爸,是不是“无可救药”了呀!妈妈的封号是“唠叨烦人虫”。一天下来,她不知道要唠叨几次。每当早上…  相似文献   

7.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10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虽然很多儿女都嫌父母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喜欢听到唠叨的声音,其实父母的唠叨声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20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20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但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0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三十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丛然滋 《山西老年》2012,(11):16-16
在现实生活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对一些事情反复述说,喜欢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唠叨”。而对青年人来讲,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老人唠叨,往往对老人唠叨不耐烦,嫌其啰嗦,或老人正在唠叨的时候直接打断并加以拒绝,惹得老人很不高兴,对老人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9.
流沙 《社区》2013,(32):19-19
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三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能掌握的。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的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的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  相似文献   

10.
爱心降血压     
第一次带妻子回家见母亲,妻子的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她耳闻我母亲是个“厉害的角色”。多年的操劳使母亲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着急生气,血压就“噌噌”地往上窜,降压药大把大把地吃,一天也不敢耽搁,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为母亲诊治的医生说她老人家是顽固性高血压。我对妻子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母亲脾气不好,又有病,有言语不妥之处,我们多担待就是,她唠叨她的,我们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妻子提着精挑细选的礼品紧张兮兮地随我到了家,一口一个“妈”地叫,直喊得母亲心花怒放,嘴都合不上了。我正暗…  相似文献   

11.
董绍军 《社区》2011,(24):37-37
“我只告诉你,你千万别告诉别人!”两位女性朋友聊完熟人的八卦后,其中一位嘱咐说。但你放心,听的那位一定会在犹豫片刻后,转身说给另一位闺密听,而且最终也同样补上这句。有项调查表明,普通女性保守秘密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女人爱八卦,其实是与女人爱唠叨、爱小众聚集等特点一脉相承的,而且这点从女人还是小女孩时代就已开始了,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姐妹就可能已开始“八卦”的人生。通常而言,只要八卦得适当、不过火,的确对女人心理健康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一大早,妈妈就对我说:“梦月,今天是元宵节!”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上学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小店外摆放着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花灯,有金牛灯、荷花灯、绣球灯……可好看了。  相似文献   

13.
每逢双休日,回家探视双亲时,时常都是一进门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声,当然唠叨的对象只有爸爸。从我年少到成年的记忆中,妈妈对爸爸的唠叨每天都不绝于耳,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爸爸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妈妈的唠叨仍然“一如既往”。妈妈的唠叨可谓事无巨细。  相似文献   

14.
易名 《社区》2010,(14):23-23
小时候常听巷子里的老奶奶们在说古论今时唠叨一句话:“伤天害理事莫做,今生不报来世报。阎王老爷有本账,小鬼推磨下油锅。”  相似文献   

15.
行文前的唠叨很庆幸,3年前买完房子后,福州楼市一路飘红,房价至今已翻一倍有余;也很不幸,老婆自此沉迷楼市,不可自拔,几次三番揪着我陪她逛楼盘、看展会,每每在我沉沉欲睡之际,硬把我扯起来听她唠叨"楼经",直搞得我苦不堪言。所幸,自身经济条件有限,老婆又是个无甚主见的人,每次都在我或朋友的"劝说"下做罢。  相似文献   

16.
给女儿写信     
周三的黄昏,我接到女儿从学校打回的电话.她无比激动地告诉我:“妈,我收到你的信啦!”听着她欢快的声音,我仿佛看得见她眼睛里透着闪亮的兴奋。“我同学都抢着看,有的同学竟然看哭了。”电话那头。还听到一群女孩在叽叽喳喳地应和着:“你妈写得太好了!”  相似文献   

17.
锁不住的爱     
“我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坐在书桌前,对着日记本,我常常这样呆呆地想着。妈妈平时就爱唠叨,如果发现了我的秘密,还不知要怎么说我呢!  相似文献   

18.
做客不好玩     
我喜欢做客,因为做客可以尽情地玩,还有好吃的东西。这不,机会来了,妈妈要带我去参加杨阿姨家的宴会!在去杨阿姨家的路上,妈妈不停地唠叨,什么这规矩、那礼貌的,都到杨阿姨家楼下了她才停止。唉,真像电影里说的,“整个世界清净了”。我兴奋极了,一步跨两三级台阶地向楼上跑,谁知又让妈妈逮着了唠叨的机会:“女孩子脚步这么重,人家会怎么看你?我可不想别人叫我女儿疯丫头!”哎,这楼梯怎么这么长呀?我真恨不得飞身上楼,躲开妈妈的唠叨。到了杨阿姨家,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麻将,我一个小孩,没有伙伴多无聊呀!干脆看电视吧。刚要拿起遥控器…  相似文献   

19.
爱的叮咛     
一看闹钟,已经六点多了,女儿还在酣睡。我走到床边轻声唤她的乳名:“晶晶,该起床了。”她动了一下,翻个身,把被子拉得更紧了。我又看了一眼闹钟,心想:不能再由她的性子,就稍稍提高了嗓门儿:“晶晶,快起床,快起床……”她揉揉睡眼,嘴里嘟囔着:“再睡一会儿嘛。”我急了,顺手把小闹钟举到她面前, “迟到了,快……”我话没说完,她接上了:“烦不烦哪!您别唠叨了。”我  相似文献   

20.
冬娜 《社区》2009,(15):50-51
“这些人怎么这么没素质!” “他就不能真正关心我一下?” “为什么我总这么倒霉!”你总爱这么抱怨?久而久之,没人再愿意听你的唠叨。爱抱怨的人,可怜又可恨,比小气鬼更让人避之不及,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你变成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