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这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原则。大家知道,解放前我国存在民族压迫制度,民族是不平等的。那时,少数民族常常受到歧视和侮辱,以致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是少数民族,不敢讲本民族语言,穿本民族的服装。这种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2.
一 很早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到了近代,中国各民族共同遭受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同时,在国内又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特别是以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为代表的大汉族主义统治,对于其他各民族压迫剥削,无所不至。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3.
印度民族政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贾海涛 《世界民族》2005,2(6):37-44
印度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本文认为,这是对欧洲“民族-国家”理论的歧解和误读,其防止国家分裂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用心可以理解,但结果却并不利于国民团结的增强和各种矛盾的缓和。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曾经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极端落后的严重恶果。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把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周总理生前曾经说过,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新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经验,制定了一整套正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民族平等政策深入人心,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新中国的成立,永远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以主人翁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问题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摆脱民族压迫,实现民族解放;一个是摆脱贫穷,实现民族振兴.前者自鸦片战争开始,经一百年的浴血奋斗,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便告胜利解决;后者自20世纪中期开始,已逾半个世纪,仍在努力之中.前者的核心是解放,后者的核心是发展.共同的民族压迫使得中华民族可以同仇敌忾、团结奋斗,几乎同时完成了民族的解放;但不同的发展基础则使各民族不可能同步达到富裕.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能有朝一日不再是民族监狱了吗?民族压迫能被消灭吗?不同的民族能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条件下共同生活吗?这完全是可能的,我党已在为它的实现而斗争。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能靠维持现状或通过宪法改革来实现。虽然通过我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完全有可能迫使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一些让步,减轻一些民族压迫,然而资产阶级决不会从根本上放弃对于被压迫民族的反动政策。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新中国的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在其后颁布的历次宪法中,也都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平等的权利;19…  相似文献   

9.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导,它不仅可以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条件方面所受的种种限制,可以扩大语言的作用,还可以使语言更加充实、丰富和规范。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或虽有文字而不完备、不通用,这就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封建统治者不仅不关心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相反采取民族压迫政策,歧视、限制甚至禁止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四大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列于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署和语言平导,不同一切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作义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青,县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领首吕族人民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消灭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民族一律平等。”正如那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自民族歧视”,“我们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广西的民族隔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识别、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经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广西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临时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栋 《民族论坛》2007,8(2):22-24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来源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以民族平等原则为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民族政策;同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把民族问题纳为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使反对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客观地考察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永远经束了内蒙古各族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极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之下,在汉民族的帮助下,蒙古族人民从民族压迫制度下获得了解放;在中国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里,实现了区域自治。各兄弟民族之间真正实现了民族地位和一切权利方面平等,建立和发展了“民族平等,亲密团结,互相帮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法律中的回回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清代法律中涉及回回问题,无论是在诉讼程序、审判机构、采证、量刑、判决、以至监狱待遇方面,对回回都十分苛刻。回民经济活动也处处受到肘制,正常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受到压抑。反映了清代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及法律有失公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的民族压迫制度,进入了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侗族地区“洞”、“款”组织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区)的毗连地带,总人口111万。侗族是一个低地水居民族,喜温惧寒。历代封建王朝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侗族人民被迫地一次又一次沿着大河、小溪迁徙,随山洞而居,史称“溪洞之民”。由于他们历来从事  相似文献   

17.
问: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解放前,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都实行了反动的民族压迫,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革命过程中,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压迫制度的结束,民族平等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分布状况,制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  相似文献   

18.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代表《壮学丛书》编委会 ,感谢大家出席《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首发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并保持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且也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的政策 ,不承认壮族是一个民族 ,因而壮族研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到了 1 9世纪末叶 ,西方国家的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研究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这不仅加强了国内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党的民族政策,总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我国所以能够成功地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要点,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一、把识别民族成分与实现民族平等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坚持民族平等政策,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