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 ,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了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但是 ,承担责任和应负历史责任是有区别的。共产国际是高度集权的指挥中心 ,是中国革命的最高决策机关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密不可分 ,因而 ,共产国际应对大革命失败承担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体例,源远流长.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传播历史的一种重要媒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普及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5.
纲鉴史书兴起于隆庆年间,盛行于万历年间.适应科举需要而产生的纲鉴史书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和明确的为科举服务的主旨.它在明中叶以后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其影响上至帝王大臣,下至百工村妇,甚至还流传至国外.同时,纲鉴史书的内容还被其他书籍所引用、论证.纲鉴史书的这种影响力典型地体现出它的史学普及功用.  相似文献   

6.
尉佩云 《北方论丛》2020,(3):118-125
历史研究成为一门职业的学科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所谓的"价值无涉"在其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作为职业的史家,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苛求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而只求"如实直书"。如果我们承认"人在历史之中",历史学家并非上帝一般的历史看客,同时,我们作为历史学家一旦追问自己的研究在当前的意义和价值时,都会涉及历史学家本身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伦理问题。以纳粹大屠杀为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人类理性的诉求导向和限度,在此历史正义在历史研究中依然是一个潜在性要素。在当前,对历史学家研究合法性逻辑的考量和对历史伦理的考察成为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历史伦理和史家个体伦理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相互关联的双向性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7.
史学大众化或历史知识的普及要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这符合历史学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大众的根本要求。史学大众化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传媒工作者相互间应该采取理解、交流的态度。历史学家要客观一点,所谓客观一点,就是看待历史题材文学艺术作品时,把握基本史实不能够歪曲,这是大方向,同时必须认识到作为文学艺术肯定要有一些加工,有一些创作;文学艺术工作者也要谦虚一点,媒体要慎重一点,不要太轻率了。  相似文献   

8.
论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史学上、史家作为社会一员而与社会的关系、史学作为历史进程的反映而与客观历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也是很复杂的.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说明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它们是打开中国史学宝库丰富宝藏的钥匙.本文将按照这样的思考程序来阐述对于上述有关问题的认识,这就是:史家的社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史学的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它们的这种联系,并不因为客观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相互矛盾的因素而有根本上的改变.同时,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之间,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的联系,“以至于可以这样认为:揭示出这种联系.就是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揭示出中国史学的总相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三大公害",它不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李向晖 《理论界》2008,(4):235-236
广播电视媒体是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思想文化阵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和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担当起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历史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专栏,本期和读者见面了。它开辟得迟了一点,总算是多了一块园地。相信在史学界的支持和培育下,会开出鲜艳的花朵,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专栏,开出容易,坚持下去不易,出新则难,能为大家所喜爱则更难。这要靠学术界的支持。本期我们发表了张岂之和彭树智教授的文章和几位史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一组笔谈,作为导言,以后的正文还要靠更多的专家作下去。欢迎惠寄您的新作,希望听到您的批评和建议,以求把这个专栏办好,我们将为此而努力耕耘。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观念不尽合理,但观念总是在历史地发展。民国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学是不断发展的。既然有发展,就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如在其发展初期就常会出现观念和公式的套用和强加,史料引用也不够严谨。到社会史论战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转换。以至于一些标榜唯物史观研究的史学作品,在传世性和严谨性上,反而不如那些仅仅视唯物史观为学术观点之一种的史学作品。这与作为唯物史观史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者矢志追求其作品的现实革命价值有关。一定时期内,史学研究者会面临学术价值追求或社会价值追求的两难选择。民国时代唯物史观史学研究者在其中选择了后者,挖掘了史学作品的社会动员意义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学术性的缺损。  相似文献   

13.
一切民族总是有历史的:一个民族的历史犹如传说,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犹如童话,第三个民族的历史犹如长诗,第四个民族的历史犹如年代纪,诸如此类。希腊人甚至曾经有过艺术性的历史,把对于事件的批评性分析跟艺术性的叙述熔为一炉。 ——别林斯基《通史教程》 在历史上,文、史曾经有过“不分家”的时候。就我们所发现的甲骨文来看,虽然大多为占卜之辞或简单的记事,但有些已初具文彩,酷类诗歌了。《卜辞通纂》载;  相似文献   

14.
一、反思——获得无穷生机的不竭源泉 黑格尔在解释“历史学”这一概念时曾指出:“第三类的‘反省的历史’,是批评的历史。……它并不是我们这里所提出的历史的本身,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它是对于各种历史记述的一种批判,和对于它们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一种检查。”黑格尔这里所提出的“反省的历史”,就是指对史学的反思,亦即史学批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历史学本身也不例外。当它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15.
16.
无论是从古代史学发展历程来考察,还是从史著体例的完善与史学思想的演变来考察,晋代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史学的发展,史著体例的完善,史学思想的演变,为南北朝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唐代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中外古今,无论宫廷与民间,无论主流与非主流,史学大多具有参与意识。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但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社会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他。因此,历史学家如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首先必须积极参与历史生活,亦即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百对当代人类文明重物质轻精神的严重缺失,历史学家不应该保持沉默,更不应该无所作为。必须和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广大科技专家中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同纠正现今文明的缺失,并且用自己的学术精品,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使人类免于继续沉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8.
史学的灵魂     
文学家说,爱情是创作永恒的主题,我说爱国主义是史学研究的伟大灵魂。古往今来,多少充满爱国心识的史著,鼓舞人们去博战,去奋斗,去开拓,去创新,中华民族的丰功伟业与史学的鸿篇巨著同时传之不朽。史学研究诚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古老的史学显得有些失重,甚至受到社会的冷遇,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我不认为史学已陷入危机,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史学研究正可把握当前的大好时机向为现代化服务目标转轨,发扬史学研究通古达变引导人们转变观念的职能,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珍品,树立正确的理论观与价值观,让爱国主义思想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旋律。洋溢着豪放、阳刚和激情的史著,一定会引起社会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史学史在现代发生了一种形态性的变化 ,这就是第三种历史的出现。历史形态学试图探讨的是在现代条件下 ,认知历史的方式究竟有哪些 ?其中哪种方式是最具现代意味的历史认知方式 ?最重要的是 ,自由之于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真正区别第二种历史和第三种历史的根据之一在于看它的作者是传统的学院式的学究型史家还是现代的社会化的记者型史家  相似文献   

20.
周祥森 《学术界》2007,(1):124-130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仙记述之讹。我走上史学评论的学术道路,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说我在史学评论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都应该归功于许多前辈学者和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