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英国贸易工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IT人才的短缺已达到顶点。1998—2009年,英国需要增加35%的IT人才,即从1998年的100万增加到150万,相当于这段期间需要增加86.4万个与IT有关的新工作岗位,或每年增加约8万个这样的新工作岗位。巨大的人才短缺促使英国政府着手调整其移民政策。英国的IT人才引进政策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两次调整。1、出台高技术移民政策为了广泛地吸引外来人才,2000年10月,英国对外来移民的工作许可证制度进行了调整,重点是放宽对外国技术移民的法律限制。政府将鉴别人才的权力也下放到英国的著名跨国公司、科研机…  相似文献   

2.
徐会苹 《人才瞭望》2011,(11):65-65
长期以来,英国在人才管理上一直采取来去自由的宽松政策。在日趋白热化的世界人才战争中,英国难道不怕人才流失吗?英国政府认为,在全球化的经济大背景下,货物、服务、资本、信息都是高度流动的,人才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流向报酬高的国家,很难控制。据统计,近年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学生到美国求学后有70%  相似文献   

3.
人才济济 令人叹服 说起英国的人才,中国人会马上想到牛津、剑桥这两所世界驰名的高等学府。英国大地确实人才济济,其剑桥人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78位,高出欧盟其它国家的总和。这就是说在英国剑桥得个诺贝尔奖没有多大稀奇,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碰上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基础研究方面,英国的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比美国还出色,成就更加昭然,涵盖生物、医学、信息、金融、教育等诸多领域。 重视基础 轻视应用 世界各国流行的说法是:“科研在英国,开发在美国。”这就是说英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人才辈出,但在高科技应用领域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17,(13):56-57
英国 英国精算人才管理与认证体系较为完善,英国精算师制度在全球应用广泛,其核心是英国精算师协会. 管理机构 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在法律政策指导下,政府、产业、雇主三方共同派出人员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授权,由英国精算师协会和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两个机构来制定精算职业标准;证书和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设置精算考试课程;英国培训局倡议并提供人才培训,涉及精算学历教育、精算学会的职业培训和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政府机构、 产业机构甚至雇主共同参与,使得英国的教育培训与行业实际需求更为接近,有利于输出更具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子家 《人才开发》2006,(5):62-63
英国是一个人才“来去自由”的国家,不限制人才流动:一方面国家的人才往外流;一方面又大量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获得了成功。本期《环球扫描》摘编的英国首都伦敦的人才管理制度,很有特点,但愿能为读者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国移民局已决定从英国人才短缺的项目中,将IT技术人员删除,这表示未来想到英国就业的外国IT人才,在申请英国签证时将会愈来愈困难。根据英国移民局以往的做法,IT技术人员在申请签证时,可以享受快速通关的待遇,用以鼓励外国IT人才前来英国工作。在移民局认定英国境内的IT人才已不再短缺后,未来外国IT技术人员在申请工作签证时,将不再享受优惠待遇。另外,英国移民局决定在未来3个月内,对于英国的IT人力市场进行评估,因为英国的IT人才分布严重失衡,大多数的IT技术人员均集中在伦敦以及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结果造成其他地…  相似文献   

7.
人才测评已经成为企业快速评价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在美国,1/3的小企业和2/3的大公司都在它们的管理过程使用人才测评;在英国,有85%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使用人才测评,不少在职经理也被要求经常参加各种人才测评。在我国,人才测评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8.
英国招聘与就业联合会(REC)近日发布的报告表明,英国正陷入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 根据REC的数据,4月份英国固定工作增长放缓至去年10月份以来最低.其中工程岗位需求最大,紧随其后的是IT和护士.同时,对临时工的需求也以今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国际专业人才招聘顾问公司英国华德士(Robert Walters)公司日前发布2015年全球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专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受中国跨国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人才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华德士薪资调查数据还显示,由于中国经济转型,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在中国成立,更多国际专业服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也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薪酬方面,2014年中国专业人才所获薪资涨幅十分可观。更换工作的人士平均薪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65-65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白俄罗斯等国的嘉宾围绕“共享国际智力建设人才强国”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派克:人才管理的关键,需要导向、激励机制与信息渠道的通畅人才管理,关键是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激励人才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当途径与方法。就我们学会而言,首先要关注整个产业以及客户的需要,尤其在英国。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评价的对象,“人尽其才”可以说是人才资源管理的一种理想模式。人才测评,作为一杆公平、客观的量人之秤已在中国悄然兴起人才测评即人才素质测评,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量、考试、资历评审、绩效评价等手段对人才进行测量和评价,为个人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测评在国外起步早,发展快。二战后,西方各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紧迫要求,当时的西方国家非常重视人才测评这一新兴事业,纷纷成立…  相似文献   

12.
谈到人才开发,我长在台湾,在英国剑桥受教育,然后到美国电脑公司做事,再回到祖国,我对人才开发这个问题有很深的感触。我们中国的用人,其实在很早就有一贯的制度,只是到了近代,可能由于多灾多难,对人才没有很好地重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对人才培养了之后,经考核录用后没有继续关怀他,在这方面严重脱节。考你的是一批人,用你的是一批人,训练你送你出国的又是另外一批人,根本没有连贯,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已经被埋没掉不少。台湾有位历史学家许卓云教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由中东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英国政局混乱,经济危机席卷全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率持续上升,至1975年前后达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峰。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为节省财政开支,对海外生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从1980年起对来自非欧共体国家的海外生实行了全费制。海外生全费制每年为英国带来约10亿英镑的教育经费,但也引来了国内外的不满,很多人认为全费制会阻碍海外的优秀人才到英国攻读学位,从而大大削弱英国的科研力量,必将对英国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战略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海外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ORSAS (OVERSEASRESEARCH STUDENTS AWARDSSCHEME)。  相似文献   

14.
英国实施学位学徒制将近8年,这种学位学徒制能够调动各行业利益相关者为人才培养的发展助力,构建良好的循环系统,促进人才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以职业实践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以南充高职教育中的财务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借鉴英国学位学徒制的优势,调动学校与利益相关的企业参与到对财务人才的培养中来。通过研究英国学位学徒制的发展过程,结合南充高职教育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学校教学模式和本地企业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助力满足学校、政府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共赢需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一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已为世人认同。因此,“猎头”公司的业务也在蒸蒸日上,据美国“经济学家人才部”(EIU)统计,全球该类公司1995年总额达到了35亿美元,“猎头”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据悉,英国的王族也开始雇用“猎头”,最近英国一家广播公司还就这一题材作了一套电视片,引起了社会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几乎每一个大的董事跳槽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位隐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是一个学术传统浓厚的国家,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早已有之。为修补技术创新力上的短板,英国近年来从授课方式和就业制度上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的职教体系已成为该国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推动力量。英国的国家义务教育到16岁为止。据数据显示,义务教育结束后有85%的英国人会选择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英国职业教育形成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力竞争,制度竞争,未来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竞争。 在今春两会中,温家宝总理报告强调了中国转变为人才强国的重要性。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发挥人力资本,也就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当今扁平的世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便是其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人才的能力(参见《全球时报》,2010年6月10日)。英国《经济学人》前主编称,  相似文献   

18.
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职位求职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临时需要人才时,会从中挑选。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在首选之列。某…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12,(6):57-57
2012年5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在英国伦敦举办海外招聘会。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本次招聘对象主要为中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招聘范围涉及60多个专业技术与管理岗位。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优势在人才。上海的发展靠人才,上海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人才。今天,在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征途中,上海人才大发展已具有世纪性的深远意义。 本文是上海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的集体研究成果,它为上海人才开发、人才发展作了战略性的政策设计,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但愿我们一起为之鼓舞。倘若您有新的补充,或新的设计、设想,不妨写成文字,本刊可提供交流园地。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 一、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人才战略目标; 二、实现上海迈向二十一世纪人才战略的基本思路; 三、上海跨世纪人才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