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下中国散文创作的重要现象之一便是学者散文的发展。当代一些学者在散文中抒写了独到的学术感悟和真挚的生命体验,其理性思考、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通过知性与感性交融的散文方式得以优美呈现。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这些学者散文或以文化透视的眼光钩沉与探究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或基于现代意识体悟生命的意义与学术的境界,或对日常生活进行文化省思与审美观照,体现出当代学者的思想观念、理性精神和审美取向,引领读者认知历史、关注社会、关怀自然,倡导社会文化进步意识和价值理想,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使命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十年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传达出多民族作家面对西藏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地域所生发出的人生体验与生命的深沉思考。以王宗仁、凌仕江、王族、丁晓敏为代表的军旅作家的散文在追求崇高美中体现出英雄主义情结,祝勇散文在打破传统的体制散文中构建起了神性的空间,马丽华在纷繁的西藏文史故事中探寻着民间的意义,以平措扎西、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藏族作家的散文则在民族文化认同中表现出强烈的家园意识。新世纪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代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黑多克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作品浸透着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深爱.同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具有中国韵味的写作风格.作品中提出并思考的种种人生哲理问题,对当代社会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普里什文一向被俄罗斯文学界和读者推为名家 ,但普里什文研究在俄罗斯国内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 ,大致与苏联特定时期的思维模式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文学传统和民族气质有关。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研究者关于作家的艺术观和创作特色已达成某些共识 ,但就整体而言 ,对作家哲理思想和文化意义的探求仍不十分充分。在西方和我国 ,普里什文也一直不受关注。在新的历史时期 ,从“人”的角度进一步挖掘艺术家及其笔下的“人”的精神 ,不仅具有文学史建设的意义 ,而且对艺术家及其创作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王向峰是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散文创作有着学者散文关注时代发展、文化赋意深厚、传承民族精神的特点。文章以他的散文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散文所具有的美学风格,即在丰厚的文化积累基础上,达于书趣、理趣与情趣的和谐统一。其散文作品文学性、文体性鲜明,能给读者一种启智娱情的高品位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层观照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七卷本的“王充闾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散文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貌。为此,本刊特邀几位学者撰写了有关王充闾散文的研究文章,以使读者对王充闾散文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雷平阳散文创作风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涵华 《南都学坛》2007,27(3):64-67
作为当前“新散文”的重要作家,雷平阳的散文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出对民族传统观念的关注;二是以唯美的方式揭示丑陋的人性与欲望;三是以感性的方式切近事物的本质,重视意境的营造和词语的陌生化效果,具有诗性因素。雷平阳等人的新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生态文化视域,并放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对陕西作家的创作进行审视来看,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的陕西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他们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深植于他所生存的环境、故土的地域文化;始终关注现实,坚守平民立场与情怀;坚守艺术精神和纯艺术的道路;对于人文立场与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史铁生是从生命的意义中发掘出新意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凝重的思考。从史铁生散文的三个重要主题——生死、生命、写作入手,深入分析其散文作品对三者哲学意蕴的挖掘,从而揭示史铁生散文创作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西方宗教思想的吸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者和作家林非在其20余年间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艺术创作观。他的散文本质特征论使散文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概念复归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他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散文审美鉴赏论透出了恢复治中国古代文论的某种气息;他的散文使命论则显示了当代散文创作与时代、与生活、与建构新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当代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对于他近年的小说创作,读者一直存在争议。本刊特邀渤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对莫言近年小说创作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展示了俄罗斯当代农村的生活画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情操,揭示了“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深刻而严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汰选,从“可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可信”的因素;余秋雨散文在文化传统的深处立定,以其冷峻的理性和充沛的人文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从而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的一次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4.
散文,民族文化之骄子。艾煌随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当代散文作家的文化意识得以普遍强化。这种强化的鲜明标志,就是在整个华夏大地铺展的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中,凸现出巴金的《随想录》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两座高峰。《随想录》是作家“大梦初醒”后,用“今天的”目光、文化人格和真话建立起的那场“革”文化之“命”运动的“博物馆”;《文化苦旅》被人称为“文化散文”,其实称什么散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强烈的文化意识注入作品,借山水风物、人情世事,浑饨地融汇了人、历史与自然,抒写自己对各…  相似文献   

15.
瓦·拉斯普京是原苏联当代文坛的一名骄子,他的令人羡慕的文学命运使得他在当时苏联文坛群领风骚之中倍受青睐,曾被列为当代俄罗斯文学仅有的五、六位大作家之一.不过,当历史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揭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当我们重新审视作家的创作,追踪作家的思维轨迹的时候,就会发现,他在原苏联当代文坛受宠的原因绝非如此简单,除他执着的寻“根”意识外,还在于他笔下世界的真实,由此也给我们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他创作内涵的良机,这是本文作者大胆试笔和努力追求之所在.大千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与他事物的广泛联系…  相似文献   

16.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散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在少儿散文创作中,作家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理解读者对象的复杂性,明确“幼儿”、“儿童”、“少年”三个层次读者的身心的差异性,以他们的审美接受能力和作家的主体创作能力为出发点,创作出针对这三个层次读者不同审美需要的少儿散文。  相似文献   

19.
四川甘孜州的康巴藏族文化是藏民族文化几大子系之一 ,康巴藏族作家仁真旺杰是 80年代崛起的作家 ,他在诗歌、小说、藏族民间文学研究等方面辛勤耕耘 ,而在散文创作领域的成就最为突出。正是出于对自己所生活的区域人生和种族文化的自豪 ,仁真旺杰尽情地颂扬着藏族文化传承的精英和种族人生。本文通过作家个例研究 ,思考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尧一直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建设有浓厚兴趣,并且选择了散文研究作为深入这一课题的突破口。为了清理人们对“散文”的杂乱含混的理解,他还坚持创作,深含江南文化底蕴的散文集《把吴钩看了》正体现了他在写作中对散文文体的认识。而在散文研究中,他也从一开始就努力探索新路径。他的学术理想是“以散文为中介,探析20世纪中国散文的多种文化精神现象;以作家的心态(文化与审美的)、人格、话语方式等为对象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在重铸民族文化精神时的心路历程;研究散文创作的文化精神与审美选择的关系。”他的这种学术理想已通过他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