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拜读彭伊立、覃武陵同志的论文《<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令我耳目一新。这是一篇难得的很有价值的考订,其主要价值有三: 第一,作者以确凿的历史资料为依据,考证《桃花源记》所写的是现实,并非虚构,推翻了我国文学界、史学界、教育界长期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为寄托自己的思想而虚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论断。为此,作者从文章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方面予以证实。 《桃花源记》记载的是“晋太元中”即公元376年至396年间的事。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所写的是和他同时代的事情,其时间是真实的。 《…  相似文献   

3.
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一味胡编乱造、虚构的作品,不可能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究其源,皆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桃花源记》绝非虚构。后人把陶诗归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这些诗全系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桃花源诗并记》应归为田园诗。不同的是,其余田园诗皆是陶渊明亲历田园生活感怀之作,而《桃花源诗》则是记叙武陵渔所见所闻的田园诗。诗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序中已有交代:1、诗中记载的是“东晋”晋太元中(公元376—396年)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4.
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一味胡编乱造、虚构的作品,不可能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究其源,皆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桃花源记》绝非虚构。后人把陶诗归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这些诗全系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桃花源诗并记》应归为田园诗。不同的是,其余田园诗皆是陶渊明亲历田园生活感怀之作,而《桃花源诗》则是记叙武陵渔所见所闻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5.
尹忠 《民族论坛》2012,(4):54-57
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在他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武陵地区一个“不知有晋,无论魏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便有众多“渔人”来武陵寻找那梦一样的桃花源——那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宁、平静、淡然,且人人丰衣足食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一味胡编乱造、虚构的作品,不可能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究其源,皆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桃花源记>绝非虚构.后人把陶诗归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这些诗全系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桃花源诗并记>应归为田园诗.不同的是,其余田园诗皆是陶渊明亲历田园生活感怀之作,而<桃花源诗>则是记叙武陵渔所见所闻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7.
尹忠 《民族论坛》2012,(7):54-57
<正>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在他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武陵地区一个"不知有晋,无论魏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便有众多"渔人"来武陵寻找那梦一样的桃花源——那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宁、平静、淡然,且人人丰衣足食的地方,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龙京沙 《民族论坛》2011,(11):31-31
酉水贯穿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渝东南和湘西,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之为“巫蛮”“蛮獠”“土蛮”地,或盖称“五溪蛮”。在考古资料匮乏之前,人们研究“酉水文化”仅局限于史料,最先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也仅依托于传说的“三苗”时期,及后世的“濮”“巴”“监瓠”族等。  相似文献   

9.
自陶渊明千古绝唱《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就有了千百年来让世人魂牵梦绕的传奇——世外桃源,那是一方寄托了人们浪漫而奇妙的憧憬和梦想的秘境。这里,曾经屈子行吟、囊萤夜读、禹锡谪居、李闯归隐,也迎来了为数不少的回族、维吾尔族同胞,境内的桃源县有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与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他们为桃花源的美食王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清真风景。  相似文献   

10.
“五溪蛮”地的先秦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溪蛮”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的马援和南蛮诸传。至于其活动的范围,李贤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注曰:“郦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酉溪、(氵舞)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皆盘瓠之子孙也……在今辰州界”。据考,此五溪,“有出于酉阳石堤蛮界,流经辰州府城西为北江者,名酉溪;有出于铜仁蛮界,流经麻阳县城南为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前四论曾将桃花源文化分解为生态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来论述。现在我们就按此思路分析看看《边城》是如何体现桃花源文化的。一、生态文化从仅有的数百字的《桃花源记》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良好的桃花源生态文化“;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是生态良好、风景美丽、与世隔绝的神仙般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边城》对茶垌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莫徭是瑶而非苗瑶族的先民上古属何称谓,众说纷纭。我在《瑶族与长沙武陵蛮》一文中曾指出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就是瑶族的先民。当然,长沙武陵蛮是个聚合体,它包括有今天的土家、仡佬、苗、瑶、畲等民族成分。南北朝时从长沙武陵蛮中就分化出一支称“莫徭”的群体。莫徭就是瑶族的别称。“莫瑶”最早出现在《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莫徭”之称,是其族人自称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02年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名字——武陵,这是目前能考证到的"武陵"最早的文字记载。关于"武陵"一词的由来和记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桃花源记》中的"有武陵人捕鱼为业",可文学作品中乌托邦式的生活,在现实中似乎并不仅仅是美好和惬意。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住在绵延湘鄂渝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山脉周边的群众,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经济文化长期落后。  相似文献   

14.
张代贵 《民族论坛》2011,(11):33-33
酉水,武陵山的魂。酉水,武陵山土家苗族人的命。  相似文献   

15.
在五岭山中的都庞岭下,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瑶族故地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境内总面积1000公顷,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盆地,东西两侧,桃花千树,茂密丛生,只有一个天然石洞与外界相连,宛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早在汉代,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就居住着“武陵蛮”人,即现今瑶族祖先的一个支系。千户瑶家的先民,在峒中共同劳动,过着自由、平等、愉快的“世外桃源”生活。元大德九年,官府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派兵掠夺围剿,12姓瑶人被迫四外逃散,流落他乡,辗转  相似文献   

16.
二酉藏书洞     
<正> 我国古书中常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为“学通二酉”、“学富二酉”,称某人藏书丰富而珍贵为“家藏二酉”。何谓二酉?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修订版《辞源》二酉条解释:“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又引《太平御览·荆州记》“小酉山上石洞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世称藏书多曰二酉,本此。《荆州记》乃是南北朝时代私人撰写的方志,遍述荆州地方乡国灵怪、人贤物盛以及山水郡邑  相似文献   

17.
<正> 东汉时期,湖南分属于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皆为荆州所治。现今湖南一些少数民族如土家、苗、瑶、侗等族的先民就居住、活动在这广袤的地域之内,古籍中称之为“武陵蛮”、“武陵五溪蛮”、“五溪夷”、“长沙蛮”、“桂阳、零陵蛮”“澧中蛮”、“溇中蛮”等等。在东汉时期,他们曾先后举行过数十次规模不等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9):32-32
日前,湖南龙山、湖北来凤、重庆酉阳交通部门达成协议,同意按照“同标准、同规模、同建设”目标,加速交通对接,携手打造武陵山地区交通枢纽。据悉,龙山、来凤、酉阳一水相依,酉水河是3县共同的母亲河。近年来,酉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来风、龙山多次组团到酉阳进行考察,3县交通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和信息交流通报共享机制,保持沟通渠道和工作平台长期有效,实时对接重点项目。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按照规划一体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对接、公共服务一体优化等“六个一体化”原则,着重交通布局。来凤、酉阳交通部门则在今年4月签订了《共同加快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出口公路规划建设协议》。3县还将携手构建鄂湘渝交界地区旅游经济圈,3县交通部门已就酉水河流域码头建设、实现水上交通航道对接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共识,届时龙山以里耶古城为龙头,酉阳以酉水河湿地公园为引擎,来凤以打造仙佛寺旅游景区为重点,合力开发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传说很多年以前,一群象征着吉祥幸福的凤凰从远方飞来,棲栖、迷恋在这片美好神奇的土地上,于是这里便有了勤劳勇敢的“毕兹卡”人;于是美好的“来凤”也从此得名. 来凤县位于武陵山脉湘鄂川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聚居着26万多土家、苗、汉各族人民. 碧如翡翠的酉水河,从深山峡谷里飞奔而  相似文献   

20.
中南和西南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历代统治者对他们统称为蛮或夷。可因时代或住地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族称。秦时称黔中郡的少数民族为“黔中蛮”,西汉时改黔申郡为武陵郡,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到东汉时又因境内有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唐宋时,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溆州蛮”,对居住于飞山一带的居民则谓之“飞山蛮”。笔者曾对“飞山蛮”进行粗略的调查,现简略报告如下,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