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草原来     
我从草原来文/斯琴塔娜一个从内蒙古达尔罕草原走出来的蒙古族姑娘,成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位少数民族汉语节目主持人。让我们起去看看她心中的风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那儿有女儿山的传说,那里有清清流淌的艾布盖小河……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滇南访古     
今年春节刚过,我要到昆明参加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座谈会。许多朋友听说我要去云南,都对我说:“你去云南,应该到通海县看看咱们的蒙古族乡亲”。我从《云南省蒙古族历史简述》中得知,元代蒙古族阿(口束)帖木耳受命任云南都元帅镇守曲陀关时,曾率蒙古大军从北方大草原出发,戎马倥偬经甘肃,入四川,越过青海、川西草地和川滇间的高山狭谷,到达通  相似文献   

3.
慈爱之眼神带我上路当我从青海的高空北飞再抵首都机场时,热浪腾空。这样有别于所谓“夏都”西宁的夏日,让我略有考验的意思。北方的风转向去了哪里?让我这个怕热的藏地女子无所适从。开始怀念属于高原才有的夏季凉风,怀念踩踏着“飞鸽牌”单车在故乡的麦田,林荫道旁,河水边写生的日子。那时候我还是个充满幻想的少女,幻想成为父母希望的藏族女画家或是女作家,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不知道这算是壮志还是一个少女可怜的,薄薄地梦幻云彩?那个军绿色的画夹是父亲去内地考察学习时带回的礼物,包括一个烟色的美工笔。父母不张扬的性格,时时会做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生活在青海的蒙古族为调查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对蒙古族的继承习惯的沿袭、发展及其特点等作一番解析,以使人们对蒙古族传统的继承行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第一代漫画家家白音德力格尔丛培智白音德力格尔创作的300多幅漫画作品,在全国70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这位年仅34岁的蒙古族漫画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其实他是在草原深处长大的,只去过北京和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有著名的歌唱家、作家,还有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正1990年11月26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我从小至大,直到后来工作,都没有离开家。尤其是母亲去世以后,照顾父亲就成了我的重任。有朋友对我说:"你自己就是一个字不写,把老先生照顾好,你的功劳就够大了。"我是努力去做的。我常觉得,我不只对父亲尽孝心,我是对中国文化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孝心。  相似文献   

8.
保安族的衣饰曾发生过一个历史的变迁。最早,保安族同蒙古族相邻居住,和蒙古族衣着相似,穿长袍。后来,迁居到青海,又与藏族为邻,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保安族也学习了藏族的一些装扮,开始挎腰刀,穿皮袍,戴狐皮帽子。春夏秋季则穿长  相似文献   

9.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因工作关系,要经常深入到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等地的草原去考察了解山羊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一次到内蒙古伊克昭盟出差,在当地的文化馆里,我首次看到了《民族团结》杂志.通过这个杂志,我了解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  相似文献   

11.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青海蒙古族饮食文化着手,对海西蒙古族肉食文化、乳食文化、面食文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将成为蒙古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那年父亲在北京期间,很多时候都是去礼士路公园门转,有时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墩上歇歇脚。北京的老人们出门溜湾,多是提着一把小折叠椅,很是方便。妻子想得很周到,给父亲做了一张海绵垫,外面用布套包起来,出门时用个塑料袋装着,既轻巧又方便。每次父亲出门时,妻子总是往塑料袋里塞上一张旧报纸,并叮嘱父亲用海绵垫时一定要把报纸垫在下面,免得将海绵垫弄赃了。父亲像一个极听话的孩子,满口应承,从不争辩。可听话归听话,却从来不执行,全当耳边风。父亲坐下歇息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报纸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这样子总能引来…  相似文献   

14.
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北部蒙古族的关系,是清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清廷吸取总结了历代民族统治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盛京条例》、《蒙古律书》、《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等法律。  相似文献   

15.
梁黎 《中国民族》2012,(10):28-31
父母同是壮族,但却属于不同的"布侬"、"布沙"两个支系。当年,父亲跟着解放军和土改工作队到偏远民族地区教书扫盲,到了母亲的家乡——云南省丘北县一个傍着一条大河的小镇。父亲在镇上教书,不久他发现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已经16岁了才上一年级,聪明伶俐,学得很快,但每天都只上一节课后就不见踪影。疑惑的父亲决定去做家访。找到女孩家,进门  相似文献   

16.
《青海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孟珂的《塔尔寺的三块蒙藏文对照碑》一文,就青海塔尔寺文殊殿内现存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三通蒙藏文对照碑文进行了汉泽、注释,并加以简要说明。因该碑“对研究清朝中期塔尔寺的寺院经济情况及其与蒙古族的关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现将有关部分摘要如下。 一、蒙古族僧人罗布藏噶桑等献银买地供给僧人口粮碑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应世界伊斯兰联盟之邀,我率"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去沙特朝觐.这是我国第23次组团朝觐.我们的团也是中沙建交后组成的第一个中国朝觐团.团里有成员5人.后来,又邀请了三位个人朝觐者加入.除了我们这个团外,去沙特的还有来自新疆、云南、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等地的1500多位个人朝觐者.沙迦受戒6月4日上午,我们乘飞机从北京起飞,约8小时后到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在那里受戒.受戒就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青海地区有一部分群众,他们是青海回族的一支,俗称“托茂人”。过去,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蒙古族相同,却又信仰伊斯兰教。近年来,伴随着青海回族等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托茂人在社会结构、群体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就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这种社会变迁的成因及其走势。  相似文献   

19.
长歌流行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及新疆、青海、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一种传统声乐艺术。本文从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对长歌的历史进程作了探索性的考证,探讨了蒙古族长歌独特风格的源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奶茶情思     
奶茶情思文/刘清源初喝奶茶,是小时候在一个蒙古族同学家里。记得那次应邀喝奶茶,像是某种庄严的仪式。学着我的蒙古族同学盘腿坐在炕上,看着同学的父亲笑嘻嘻的把一些根本叫不上名称的小食品端上炕桌,同学的母亲则站在灶边,拿着勺子不停地把开了锅的热茶舀起来又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