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财政收入分配结构如何,直接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取向,关系到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定。近年来,宜君县紧紧围绕“财政增收、群众富裕”这一目标,采取了各种措施,扎实工作,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然而县域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仍然滞缓,县级财政窘迫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财政收支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战略的的逐步实施.推动了全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尽管陕西省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已经初步确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存在的差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路、铁路、民航等建设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超前性的关系,按照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网络.以航空为纽带和先导,以管道运输和水运输为补充的交通发展战略,采取有力措施.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促进全省经济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小康标准测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克辉 《统计研究》1994,11(2):51-58
对小康标准测算方法的探讨宋克辉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我国到本世纪末要实现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全国和全地区的小康目标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比较具体的数量概念,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相似文献   

4.
发展经济是人民群众拥有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基础,然而,经济的发展能否不断满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经济增长能否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这似乎仍是我们急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现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的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何椿林 《统计研究》1986,3(5):41-44
能源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建设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能源的生产数量、消费情况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要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能源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如何在加强能源开发的同时,大力节约能源消费,是各级领导都很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个畜牧业大省,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有必要认清四川畜牧业发展的形势,抓住机遇,明确目标,加速发展畜牧业,以促进四川农业经济和相关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郡县治,天下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角度,谈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公交票价形成体系,有利于推进企业改革,建立公交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公交建设,促使公交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就公交票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那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实现的程度究竟怎样?老百姓到底在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兰县以农牧区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农牧区文化工作,使农牧民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06年,都兰县文化、体育、卫生、科技、  相似文献   

12.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为此,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任务,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以其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技术劳动的价值,还  相似文献   

13.
乔雅俊 《山西统计》2003,(1):11-11,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农村建设与发展现状及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论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在农村,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为目标,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一、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改革开放20年来,决定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文权  金渝  郝静 《统计与社会》2006,(5):27-29,12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到文化建设,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产业与经济和政治建设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好坏,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形象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流通环境的好坏又是影响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幸福指数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了解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建立建设幸福江山各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以指数变化这一晴雨表,以客观实践结果和群众的心理反映层面来评定县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成效,及时了解掌握县级党委、政府五大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水平和实效.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先运 《统计研究》2004,21(2):50-3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农村贫困人口迅速大量减少。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可靠的保证.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它有哪些推动因素?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规划了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今后二十年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如何用量化指标衡量这一目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统计的角度描给"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前景,是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