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理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为分析视角,选取CSSCI收录的具有代表性的24家理工院校社科学报.附之于3家综合院校的文科学报为参照系,通过与未被CSSCI收录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比较的角度.采用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以各家评价机构数据互为比较,以分析各家期刊的影响力,从而深入研究中国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发展状况,反思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并从中探索如何提升中国学术期刊,更具学术公信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16年经济类8.5万篇学术论文数据,筛选出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高被引论文所表现出的特征及启示。研究发现:从引用特点看,高被引论文CNKI的复合被引次数位居国内同类期刊前列,不过国际引用次数少。从论文特点看,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关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中青年学者教授和副教授是高被引论文创作的主力军;多单位、多作者强强联合、共同合作完成已经成为趋势;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上,绝大部分发表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期刊上;论文高被引与期刊数字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此,建议国内学术评价机构每年发布学术论文的综合引用排名,推进期刊的国际化和学术论文的国际化;注重高被引论文选题、作者和论文质量的有机结合;认清期刊发展定位,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预约潜在高被引论文;整合和优化期刊资源,打通国际与国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期刊数字化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随着在外层空间的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增加,外层空间国际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从基础理论的角度对外层空间国际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做得较少。国外学术界对于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和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国内,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大量的国外教学科研机构涉及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研究,许多国外学术刊物、网站则架构起外层空间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术平台。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是为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探讨提供理论框架;为外层空间军备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提供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国内顶级期刊论文发表数及新华文摘转载论文数,构建了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指数,以此对中国主要研究机构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5年中国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水平处在前10位的机构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既为我国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便利与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与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现状的困境分析,指出应该在“选题”与“走出去”两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创办优质期刊,打破西方学术评价体系的唯一性,建立“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同时要不忘初心,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发掘真正有价值的符合国计民生需求的选题,积极培养后备学术力量,真正推动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高质量学术成果“走出去”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术期刊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技术革新不断加深的今天,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存在着英文期刊数量偏少、中文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对论文质量把控不严等问题,国际影响力难以有效提升。为了不断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需要做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通过外引内联提升国际知名度,努力吸引优秀的国际论文;严把论文质量关,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新媒体合作,共享最新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学术期刊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学术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实现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跃升。  相似文献   

7.
1930年代,重组后的清华政治学系拥有一批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其研究主题涵括了政治学原理、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四大领域,外围以法学为基础,细化到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的具体研究。清华政治学人打通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主要教学科研人员形成了与自身特长相结合的研究路数,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现实关怀,敢于向国际学术大师发起挑战。他们在内部具有高度张力的学术团体讨论中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并且注重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结合,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这些使得清华政治学从研究主题到学术水准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公布的40种权威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和部分公开数据,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权威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海外论文比、复合总被引、三大文摘转载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指标与权威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正相关;本单位论文比、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指标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其复合影响因子越高,不过权威期刊建有微博和微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期刊使用优先出版;权威期刊他引总引比很高;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期刊所在学科的热门程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质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差异一直会存在,并且有稳定延续的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学术期刊提高综合影响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为例,说明高等学校学报提升学术质量的基本途径,一是充分利用校内科研资源:追踪科研动向,建立动态联系;利用编委会成员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报道重点,聚焦学校科研强势学科;关注科研热点,集中报道力量;瞩目科研前沿,注重交叉学科;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二是加强编辑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稿件审查制度,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制定编辑岗位责任制,争取零差错率;进入国内外检索系统,提高被引频次。三是承担社会责任,培育作者队伍。经过多年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学报》通过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充分提升学报学术质量,夯实编辑加工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较好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方高校学报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高校学报在全面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有“全、散、小、弱”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改革求发展:一是走集弱成强和强强合并之路;二是有条件地逐步与市场经济结合。可采取创办联合学报,以有实力的学校为龙头合并小弱学报,实行开门办刊,建立论文评审专家组,实施“名栏工程”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传统安全是我国近20年来重点关注的安全领域。对以中国非传统安全及相关主题为关键词的4 00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从研究机构看,国内致力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机构主要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但还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合作格局;从作者分布看,国内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交互性,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之间也缺乏合作,而国外研究者的网络密度相对于国内学者要高;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与突现词分析图谱来看,国外研究主要着眼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细分领域,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四条演进路径,即高阶政治安全研究(1999—2004年)、低阶政治安全研究(2005—2009年)、软性安全研究(2010—2014年)、安全范式以及安全场域研究(201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2.
专利信息作为科技创新动力源泉和科技竞争利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与日俱增,但很少有文献对专利信息的研究基础、热点和趋势进行综合研判。基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社科领域专利信息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表明,国际专利信息研究文献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机构及学者是重要研究力量,B.H. Hall团队为知识基础突出贡献者;新兴技术预测、技术机会发现和技术趋势识别是知识基础,也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研究趋势是从关注研发向技术机会发现与预见转变。基于此,应将本土力量培育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深入应用知识图谱工具,加快智库建设,建立全链条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国内长期以来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两个范畴。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的科学与宗教研究开始兴起,随着国内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学术界出现了认为科学与宗教存在良性互动、宗教对科学具有积极影响的学术争鸣。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逐渐不再抽象地研究科学与宗教问题,而是具体考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复杂互动,并且就科学与宗教问题提出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受制于当时国内科学哲学和宗教哲学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史学的进路。但从史学视域反思这一时期的科学与宗教研究,则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仍然存在着史学观念和史料学方面的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年JCR网络版,对JCR所划分的176个学科类目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中值影响因子、学科集合影响因子、学科集合立即指数、学科集合被引半衰期、学科期刊数和学科总文章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科类目计量指标差异很大.建议在学术期刊评比和科研绩效评价时,应使用相对指标来消除学科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集了我国1996—2005年社科类期刊有关文献的统计数据,对海德格尔在所述10年中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引进影响度、引用度、研究度等指标作了结构分析。分析袁明:在引用度与研究度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当比值低于某个数值时,可能会引起影响度的下降;中国在所述十年中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艺术、语言等领域;将海德格尔思想与欧关思想理论的对比研究主要在欧洲大陆哲学的背景下进行;将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思想理论的对比研究集中在与道家思想的对比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社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科学报经过百余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推动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学报仍然存在着经费短缺、众刊一面、发行量少、管理不善等发展瓶颈和弊端。学报必须在找准定位的前提下,实行管理体制机制变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学报的各项改革,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术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不在时政类期刊之列,面临着如何改革和发展的课题。学报作为高校创办的学术期刊,办刊的方式方法无论怎样改进和革新,其学术性期刊的定性应该坚持,这是高校学报区别于一般经营性期刊的类标志。高校要通过加强编辑人才配备,提高编辑人员素养,完善和改进办刊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报的传播水平,坚守和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性,高校文科学报才能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社科期刊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高校学术期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高校社科期刊已达1 100多种,成绩突出。没有学报为研究成果提供发表渠道,中国学术的繁荣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术质量大有提高,也培养了一支队伍。高校期刊的基本属性是学术性,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期刊业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期刊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改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经济模式。高校期刊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产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19.
学术影响力是期刊研究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它能充分展现期刊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从篇均下载次数、篇均被引用次数两个方面,对2012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的9种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比未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大,但也有少数期刊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与未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相差不大,具有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四川省获批的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情况,摸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发展态势及竞争力,对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四川省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大招标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单列学科(教育学)项目和单列学科(艺术学)项目以及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等为样本,在分析学科与机构的竞争力时对各类型项目根据申请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赋予了不同权重值,以确保分析更全面、精准。通过统计分析项目总量在全国的排位、项目年度分布、项目在四川市(州)分布、项目类型分布、学科竞争力及机构竞争力等,摸清了四川哲学社会科学8年来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2011—2018年,四川在获得项目数量上稳中有进,与四川社科大省地位基本相符;项目实现了25个学科及全部项目类型的全覆盖;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经济、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等学科继续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及优势,人口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势头强劲;项目涵盖机构逐步增多,数量已达64个,涵盖四川14个市(州),覆盖率达66.7%;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已成为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排头兵。文章指出,四川在这8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学术原创能力及国际国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科强省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文章建议进一步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在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增设《四川省社科成果文库》项目及巴蜀学术外译项目等,激励和培育出在海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高质量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