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看到那些村干部、乡干部胡作非为,我心里就冒火,忍不住要写些<严管"村官">、<乡里的干部是关键>之类的文章"激浊扬清".这样的文章写多了,有人就嘀咕,说我只敢批评基层的那些毛毛官,专拣软柿子捏.我这人没啥大优点,就有一条:不怕别人嘀咕.你越嘀咕,我"走自己的路"的意志就越坚定.说我爱捏软柿子,还是真是让他们说着了,我就是喜欢照软柿子下手.顺便告诉大家,没人逼着我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我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丈夫是我以前的同事,他长得很清秀,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而我是单位骨干,工作能力强.朋友同事们都说我们是郎貌女才.我们的生活幸福而甜美.  相似文献   

3.
丈夫是我以前的同事,他长得很清秀,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而我是单位骨干,工作能力强.朋友同事们都说我们是郎貌女才.我们的生活幸福而甜美.  相似文献   

4.
题记:2013年5月4日晚,我刚从南京送别东来回到北京,便接到一家刊物的稿约,要我写一篇介绍东来学术的短文。文章写就后立即发给了编辑,可是待看到刊出的稿子,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只好采取"鸵鸟政策",不承认那是我写的东西。现在,应杨玉圣教授之约,我在原稿的基础上改写出一篇新文章,并把同一天写的几  相似文献   

5.
除了出于友谊之不获已,我不曾为人写过什么"序".这大约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关.郭延礼同志将他的《中国近代文学新探》送来,要我为他写几句话作《序》.延礼同志是我的学生,而且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这就使我难以推却了.延礼读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我为他们班(中文系1955级)讲《中国文学史》两汉部分.一次作业,他写了关于汉乐府《妇病行》的文章,我觉得写得不错,便引起了注意.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写了学年论文《论古诗十九首》,阅后感到颇有见地.当时我是中文系主任,他的两篇论文遂由我推荐参加了山东大学学生优秀科学论文评奖.前文获山东大学第一届学生科学论文奖,后文因1957年的政治运动,评奖工作中断.据我回忆,山东大学全校性的学生科学论文评奖,"文革"前就只有1956年这一次.  相似文献   

6.
我的理论生涯——与马克思主义结缘60年的风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到后来从事党的理论工作,算起来将近60年了.<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回顾总结理论生涯的文章,我开始感到自己写自己毕竟未必合适,但继而一想,觉得对自己60年来的有关历程作一番回顾,反思一些事情,梳理几条感受,也许不无益处,所以还是答应了.  相似文献   

7.
从1924年秋季始业时起,至1925年暑假为止,我在北京大学听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有一次,下课钟响过以后,有位同学向先生提问道:“周先生,您的文章写得这么好,您可以教教我们文章要怎样才写得好吗?”先生听了微微一笑,略为思索,答道:“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好,我也没有什么诀窍可以传授给你们。目前市面上有《小说法程》、《文章作法》一类书籍出卖,但我从来没有看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08,(7):4-5
“包大奶”指丈夫跟妻子离婚后再娶,过了一段时间,出于不同原因,又与前妻同居。因无法跟现妻离婚,只好把前妻包养起来。另一种情形是,夫妻协议离婚,丈夫仍承担前妻、孩子的经济责任,与前妻仍有性生活,且不办理复婚手续。  相似文献   

9.
王慎之同志著文强调,劳务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他从几个方面,对我写的《劳务价值论不科学》,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认为,他的文章在许多地方,对我的意见理解错了;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些应当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记者:您写的文章翻译成日文的,我们都看过,看后非常感兴趣,囚为很多世界的情况正象您以前写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发展,因此非常钦佩.很想听您对国际问题的见解,如对美国的看法,对中苏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看法.听说您的有关文集四月中旬会出版?何新:是的.会有一部主要是我在1989年政治风波前后写的,关于国内和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的主要论文的合集出版,书名是《东方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我是再婚的,丈夫与前妻育有两个儿子。和丈夫结婚后,我们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改房。去年10月,丈夫病逝,现在我一直住在这套房子里。我拥有这房子产权的4/6。我想把房子拿到银行抵押,但房子至今没有办理继承,还在我丈夫名下,不能抵押。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我给我师金景芳先生做助手多年,多有机会聆听先生教诲,比较了解先生的为人和为学.《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嘱我写一篇介绍先生学术的文章,我自认责无旁贷,写好写不好都要写.先生生于1902年,如今90多岁,身体还相当好,能独自下楼出户散步,能去公共浴池洗澡.医生说先生的大脑要年轻20岁,我以为不止.反应之机敏迅捷,不比60岁人差,甚至记忆力也比我们好.先生有形的学术成果很宝贵,先生无形的学术精神更宝贵.先生身上执着而一贯的学术精神.表现在多方面,一下子说不完全,这里就我体会最深的说三点:一、做有用的学问,不为学问而学问.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绝不人云亦云.三、抓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中抓要害,不泥于枝叶.三点相互关联,无有隔限,不宜分章立节,只能浑沦地依次说开去.  相似文献   

13.
回忆与断想     
《社会科学》的编辑同志向我约稿,说是和鲁迅先生生前见过面,通过信,有过交往的人,如今还健在的,已经不很多了,要求我给他们的刊物写一点纪念的文章。是的,我和鲁迅先生生前,的确见过面,通过信;在鲁迅先生逝世以后这四十多年中,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写过纪念的文章,虽然这些东西毕竟都是很粗浅的。不过,在这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伟大日子里,我还得尽自己的可能写一点有关鲁迅先生的回忆与断想。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在给黄宏地《菩提本无树》一书写序时说:“黄宏地的散文,在内地是很少有人这般写的,我或许永远也不会象他这样写文章(我也写不出)我却喜欢他的文章,从他的文  相似文献   

15.
当写下这几个字时,毕竟有些惊惧和疑虑的,但在时下这样一个满目充斥着"娱乐崇拜"、"成功复制"、"非买即卖"、"暴发流行"的"香蕉文化"新图腾年代里,我还是更愿意表达我的担心与思索,甚而不合青年人的口味和时宜来.那种四平八稳、无病呻吟的文章,不愿写.而那种剑拔弩张、言词过激的文章我也不喜欢,因而最后这些文字会弄成什么样子,也不是很清楚了的.  相似文献   

16.
潘小娴 《快乐青春》2010,(11):75-77
我经常写些文章,儿子“五阿哥”却对写作文根本不上心。 从“五阿哥”6岁读小学开始,老师就提出了训练要求,一周写两篇日记。  相似文献   

17.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会感叹:"亏他想得出来!"金先生确实是位妙人,有过很奇妙的经历,写过绝妙的文章,文章里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8.
192 6年鲁迅在《坟·题记》中说 ,他之所以把那些形式上截然不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是“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些文章是指写于 190 3年的《中国地质略论》、《斯巴达之魂》、《说钅日》,写于19 0 7年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和写于 190 8年的《破恶声论》等。对这些时隔很久的文章鲁迅有些疑惑 :“这是我做的么 ?”但又确认“似乎也确是我做的”。 1934年在《集外集·序言》中再一次谈到这些文章的写作时他说 :“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我的幼稚 ,……倘在这几年 ,大概不至于…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六一年,杨朔从锡兰回国后,曾对其弟杨玉玮说:“我要写一篇‘怪’文章。”在写作期间,他与友人通电话时,也曾说过:“我正在写‘怪’文章。”而后,一篇值得称赞的“怪”文章——《野茫茫》与读者见面了。(引文见杨玉玮同志与笔者的通信)。我认为,这篇散文首先“怪”在它与常见游记体散文的写法迥然不同。游记这种文体在  相似文献   

20.
师门记学     
<正> 《文史哲》的编者,要我写一篇有关治学方法的文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实在“治学无法”,因而也没有“治”出什么成绩来;但当我读书的时代,我的大学老师,多是有名的学者,他们各有一套治学方法,我看过他们的“绣取鸳鸯”,也了解他们的“金针法术”;因此我只能写“师门记学”。还得从顾颉刚先生说起,我总觉得顾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作为学术界大师的条件应当是:1.学问自成体系;2.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这个学派对于学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3.有比较完善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