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儒道养生智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由儒道两家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德顺道,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儒家从人道出发,主张通过立德来实现人生的永恒,道家从天道推及人道,崇尚道法自然,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而为。其共同理念是维持和协调人与己、人与群体、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阐述道家思想体系中可适用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无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文化精髓。结果表明,这些体现了现代管理的辩证谋略、适可管理、首重“治人”等思想,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传统建筑的"绿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体合无违、和睦并存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并物化和体现在传统建筑及城市的建设上。剖析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及其对建筑活动的影响。传统建筑的绿色理念包含:尊重环境、就地取材、节约资源、抗震减灾等。古代城市建设注重的是城乡统一、规模适度、合理布局及融合自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在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从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到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至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沿着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轨迹,分析了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三个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阶段、人与人和谐关系阶段及人自身和谐关系阶段,探讨了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建筑的内在联系,试图解析中国古建筑的深刻文化内涵,及对中国现代建筑生态化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包含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内涵,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主张尊重和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最终建立人与人(包括当代与后代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道家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的暗合体现为两者都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同目标,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以及通过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的共同路径。道家思想对当代法治发展的价值体现为推动立法理念生态化、完善执法全程的生态化、拓展司法文明的内涵和推动守法主体思维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人们向往大自然,重返大自然的要求,日益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许多建筑家面对现实的挑战,回味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同,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强调建筑与自然的结合。美国著名设计师弗兰克.赖特的“有机建筑”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老子的设计思想,他对自然环境的采用,对空间结构的变化都体现出老子的崇尚自然和“有无空间转换”的思想。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非常具有设计哲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法地”,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化。该文在简要介绍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最后指出了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提出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自然、文化、生态、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崇尚和谐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道家为主要理论来源的全真道继承了这一思想,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对这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发展.全真道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以道观生,察生命起源,明人生自然、人是自然动物,反对仁义,崇尚无为,追求超越生死转换的长生久视;先秦儒家以仁观生,思人生之道,定义仁义为人的属性,证明人是道德和社会动物,以舍生忘死、成仁取义为终极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
蒙古包的发展历史和建筑结构体现出数量关系的美、实用功能的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美,蒙古包图案艺术中还包含着对称美。蒙古包所体现的旅游文化及旅游美学思想具有特定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自然、保护、和谐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借鉴道家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其中既有严格的儒家礼制的体现,又融糅了道家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形态。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内涵。其中道家伦理,对自然主义思想大力张扬的生态伦理,主张自知与知人的伦理觉悟,提倡淡泊如水的交友之道,体现着道家思想独有的智慧。对于与自然和谐为一,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的素朴的自然本性,实现精神的宁静与自由,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接受视野时,它的文本尤其是其戏剧主题意义的生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棱镜的整合。《雅典的泰门》中"背叛"和"诱惑"的母体主题反衬了儒家"信"的理念,《威尼斯商人》中基督教"爱"与"仁慈"的主题部分地体现出儒家"仁"的精神,而《皆大欢喜》中"宽恕"的伦理主题则体现出道家在自然中和儒家在音乐中实现"和谐"的理念。这种部分契合的原因在于代表中西传统文化灵魂的《圣经》和儒、道学说关注人伦、自然的内在共性。  相似文献   

15.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思想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广告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家思想的境界与崇尚自然、禅宗思想的以心传心的思维方式对现代广告的深刻影响。认为,把握住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可以作出格调高雅具有传神效果的现代广告。  相似文献   

17.
道家艺术对自然无为的崇尚是沈从文边城世界的主题 ,道家人格风致的美在林语堂笔下的道家人物中经常可见。道家尤其是庄子的诗化叙事艺术开启了整个中国文学的诗化叙事传统 ,营造出优雅的诗化美 (“情调美”)。道家艺术让中国现代文学具备了逍遥美和对大自然 (山水、民俗 )的关注而生出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现代景观设计 --人、自然、科技的彻底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已发展到生态观时期。如何在新时期把握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已成为当前景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基于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以及与现代人“崇尚自然”这一主题的和谐统一,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自然、人文及科技三方面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并展望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广告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家思想的境界与崇尚自然、禅宗思想的以心传心的思维方式对现代广告的深刻影响。认为,把握住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可以作出格调高雅具有传神效果的现代广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所祈慕的绝对自由以及崇尚的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使现代中国具有浪漫倾向的作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及其作品中两种不同的人生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