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妮在《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昭示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创新是在对传统文化真正认识的基础上对当代文化环境和发展方向的探索。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葆有文化反思的思维意识,在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汇中寻求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家文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而儒家文化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引领,一是儒学时代化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引领儒家文化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相似文献   

3.
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文化:是回归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汲取西方的文化精粹?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应该如何从更深的层次揭示其内在价值进而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在各种思潮交织碰撞的今天,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引领作用,应在现代视野的关照之下,在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对话中创新方法,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程度的发展直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我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当代新儒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未能开出新外王。当代新儒学要开出新外王就必须走出心性儒学,在儒学的大传统中寻找另外一条发展路向,这就是政治儒学。政治儒学是儒学传统中的经学——春秋公羊学,其特征就是解决政治问题,是儒学传统中的外王之学。本文力图证明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不仅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新儒学在理路上应有的发展。当代新儒学只有走向政治儒学,才能开出新外王,克服儒学在当代遇到的最大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政治特性,突出表现为崇圣意识和王道理想。君权至上、父权至尊和伦常神圣构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结构。汉代儒学被政治意识形态化,延续的仍然是先秦儒学的价值系统。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政治文化中并不包含现代化的因素。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有许多内容,包括一些价值性的规定是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沟通的,这就是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宿命。新儒家、新保守主义等学派设想复兴儒学,显然是不适宜的。当代中国需要建立一种以现代社会理念为基点的先进文化,其价值构成应当是法治的、人文的,同时也要批判地吸纳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文化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和谐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传统和谐文化中合理因素的继承,同时,和谐文化建设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确保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趋势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这一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文化创新是文化整体的创新;文化创新,必须进行中西方文化整合;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化过程进行整合;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当代文化要适应时代大潮和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维护和保证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尤为重要。中国当代文化的整合与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民族意识和变革意识;其次,中国当代文化的整合与创新不能空中建阁,沙上建塔,必须要以中国现代先进文化为本位,要有明确的整合与创新的方向;第三,中国当代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个大工程,必须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性工程,如核心工程、保障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动力工程等进行重点建设,才能把中国当代文化的整合与创新这个大工程建设好。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复兴儒学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政治性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本质规定性,其政治价值结构的主体由君权至上、父权至尊和伦常神圣三个层次构成。以这样的价值结构作为理性内核,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能够适应君主政治存续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据此,传统儒学内涵的价值准则与现代化理念是相悖的,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在政治价值结构上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期待着儒学的复兴、升腾以促成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必将令倡导者、期待者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社会有着相当影响的《万国公报》是寓华新教传教士的舆论阵地 ,是一分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在长达近 40年的时间里 ,它对儒学的评析既有“耶儒相通”之言 ,也有“救世教成全儒教”之语 ,更有以基督教取代儒教之论。这些言论有合理的成分 ,但更多的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 ,对儒学采取了非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13.
施闰章作为清初诗坛上"宣城体"的领军人物,其文集却多处体现出有关理学思想和理学活动的内容,而其所谓的理学活动仅是他对家族先人理学成就和活动的追录和仿效而已。根据文集探究他与"理学"间的微妙关联,认为:彰显家学是形成施闰章理学情结的主要动因,弃"理"成文则是施闰章自身素质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传承和发展儒学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必由之路。要吸收借鉴儒学,就必须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儒学。先秦儒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本精神、和合精神、自强精神三大方面。这些精神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二曲是关学中的重要成员 ,他对儒学进行的条分缕析 ,在今天仍有意义。他强调做儒要做真儒 ,儒的价值在于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不能应用的儒学 ,对社会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治国理念,在中国封建社会起着主导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宣扬内圣外王之道。推行以德服人的王道,排斥以力服人的霸道。其治国方略是威德并施,礼法并重,选贤任能,以建立稳定强盛的社会。儒家的许多至理名言,对于当今以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代中前期的政治结构与"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到汉代中期政治结构的变迁,为汉代中期“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思想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制为内核而“缘饰以儒术”。它既从思想上强调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又从行政运作上兼顾依法行政原则。这一国策实施的结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畅、统治思想得以理顺。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与先进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的复杂内容可以区分为核心价值、实践路径和表现形式三个层面。核心价值就是儒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包括:肯定人的现实价值;主张合理地满足人的欲望;肯定人的基本权利;“民贵君轻”蕴涵的“人民主体”的思想;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有利于人的解放和发展,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思想道德武器,具有先进文化性和永恒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儒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流派,它自身有一与多、朝与野、古与今之别,因而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应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认识具体的儒学思想及其社会作用,而不应笼统泛言之。  相似文献   

20.
儒学复兴是隋唐时期的时代课题,作为一位儒家论者,柳宗元从不同的角度回应了这一思潮。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柳宗元的理论贡献,指出他的理论创造不仅为儒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不仅可称为儒学的改革者,亦可称为宋明理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