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多年来到北京颐和园喂松鼠成为我和老伴的一件趣事。今年入冬以后,老伴提议:“天渐渐凉了,我们该喂一次松鼠了。”我打趣道:“你是看到二弟给我们送来的新花  相似文献   

2.
布袋叔叔     
我认识“布袋叔叔”是在去年“平安夜”的晚上。那天晚上飘着鹅毛大雪,天气非常寒冷。我磨着爸爸妈妈领我去“麦肯汉堡”西餐店过“平安夜”。于是,爸爸妈妈决定提前关业,带我出去玩个痛快。就在全家人  相似文献   

3.
“嗨!宝宝,快起床,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我去热饭。”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无精打采地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刚要叠被子妈妈“又播音”了“:宝宝,快一点!牛奶凉了就不好喝了。”我听了赶紧飞快地坐到饭桌前。“服务员”妈妈热情地端来早饭,照样是一杯牛奶,一块蛋糕,外加一把“大白兔”。在妈妈“吃慢点,别噎着。当心烫……”的伴奏下,我吃完了早餐,便背着书包跑向学校这时,后面又传来妈妈的声音“:别跑得太快,还有在学校上楼梯的时候要小心……”直到我不耐烦地说“:好了,人家都能背下来了!”妈妈这才止住了嘴,接着,我便一口气跑到了学校。今天…  相似文献   

4.
小笑话     
近亲 夫妻吵架,妻子愤怒地嚷道:“我嫁给魔鬼也比嫁给你强!” “这不可能”,丈夫马上反驳道:“因为你们是近亲,禁止通婚!”鸡冷了起什么疙瘩 女儿小时候在外面玩,当时正是秋天,比较凉,身上突然打了个寒颤,两只小胳膊起了一片小疙瘩,忙跑回问胳膊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残缺的瓦砾     
“菡,放学了,你快回家吧。”落落一如既往地说。当我听到“家”这个字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从头到脚凉了一遍,心也冰冷得厉害。我微笑着,摇了摇头。“好吧!你去哪?我们一起去!”落落孩子气地与我较真。“我去哪?我哪儿也不去。”“真的?”“真的。”“那好,我送你回家。”“你难道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有件趣事,扇子“会说话”。西班牙妇女喜欢扇子,但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通过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她们不同的感情。一些不便说出口的话,可以用扇子的不同动作来表白:当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这意昧着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她在说:“我爱你”。如果一个劲快速扇扇子,那意思是说:“离开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头。”如果  相似文献   

7.
《天问》“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两句,自王逸以来治骚诸家多把它同上文“悟过改更,我又何言”两句读为一章,不仅文义难以贯通,抑亦失韵,不成辞章。王逸注曰:“吴与楚相伐,至于阖庐之时,吴兵入郢,昭王出奔,……大胜我也。”近代有人对此说提出异议:“争国”决非指“吴与楚相伐”、“吴兵入郢”。“国”,乃国政,亦即君位;“争国”  相似文献   

8.
职义成仁 “取义成仁”借用了两个成语,即“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见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鱼,是我所要的;熊掌,也是我所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这个成语,现指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似文献   

9.
如何改变“人走茶凉”的现状?依我看,除了 对在职人员加强“尊老敬老”的教育外,还有个 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离退休老同志要以“热” 对“凉”。这样,“凉”就会“热”起来的。 何以见得?有例为证。 某供销社有个老干部,前几年他刚一离休, 就觉得“茶”变“凉”了。他发过牢骚,提过意见。  相似文献   

10.
秋游绵山,偶有巧遇。那天傍晚,我们旅游团准备于“水涛仙谷宾馆”休息。刚下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忽然发现一位坐着轮椅旅游的老太太,她由3位子女推着、呵护着走向宾馆。看上去,老人家的儿子有40多岁,两位女儿也都有30多岁。上台阶时,儿女们有的拉车,有的拽轮子,有的开道,那样子是生怕碰着自己的妈妈。当时,我心里一颤:带这样的老人来游山,真是受罪呀!晚餐后,我信步走出宾馆。仙谷中灯火灿烂,夜景十分美妙。蓦然间我听见小桥上有人细语:“妈妈,快看这美好的夜景!”又有声说:“妈,你凉不?”我循声一望,又见那3位儿女推着老太太出游,女儿…  相似文献   

11.
何木风  陈小蒙 《社区》2010,(14):41-42
唐文宗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目长。”柳公权续后云:“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或者谓其不能因诗以讽。后苏子瞻为续之云:“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亦未免蛇足,不知柳句正所以讽也。盖风之来,唯殿阁穆清高爽之地始知其凉,而征夫耕叟方奔驰作劳,低垂喘汗于黄尘赤日之中,虽有此风,安知所谓凉哉!此与宋王对楚王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者同意。  相似文献   

12.
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源于晋,兴于明”。2006年凭借其独具的高超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特有的风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难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关于北派布袋木偶戏的源流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落魄秀才隔帘表古”的民间掌故版本入手,深入比较“改南为北说”“提线木偶说”“扁担戏嬗变说”三种主流观点,认真严谨地论证考辩、追本溯源、去伪存真,得出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受提线木偶影响,由“扁担戏”演进而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句话:“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对此句中的“加”字,自汉代以来就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加”字是“凌辱、驾凌”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施加、施与”的意思.通过考证,我们认为“加”字释义为“凌辱、驾凌”更为符合《论语》中该句的原意.  相似文献   

14.
似乎悲哀指示了庐隐的一切。她曾说:“我无作则已,有所作必皆凄苦哀凉之音。”悲哀,象血液,流贯于庐隐的整个创作,她自称是“悲哀的叹美者”。 庐隐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过:“有时是为了回顾既往的生命伤痕,不知不觉发生感喟与悲叹的呼声;……有时为了一种同情而悲哭而狂呼……”。她始终没有摇脱悲哀的氛围,在人生的愁河恨海里,“负着悲哀的重担,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尽头”,无怪乎被冠以“感伤派女作家”的  相似文献   

15.
《诗·出其东门》:“聊乐我员”。《释文》:“员音云,本亦作云。”按:《辞源》、《中华大字典》、一些《诗经》释注本均将员字训为“语助词”,全句的意思是:“使我快乐呵!”那么,员字究竟应不应该训为“语助词”呢  相似文献   

16.
“朕”是古汉语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前人对“朕”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亦有可商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朕”的意义和用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朕”的形体 许慎《说文解字》曰:“,我也。阙。”这说明在汉代,许慎已不知其构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朕在舟部,其解当曰舟逢也。从舟,声。”又说:“〈释诂〉曰:‘朕,我也。’此如吾台余之为我,皆取其  相似文献   

17.
引言有这么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1.高高山上一树槐, 手攀槐树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这结句极为精彩。如果说,文人创作中有神来之笔的话,那么,“我望槐花几时开”亦可谓神来之语了。陈望道先生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这一神来之语委婉而又细腻地表达了少女对情人绵绵思念的复杂感情。这种在特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附文题: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到:“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请以“我犯过的一次错误”为话题,联系你自己成长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失误作文]我犯过的一次错误(二类文)□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初三吴小芳中午,教室。本是午睡时间,可没几个人好好睡觉,大家唧唧喳喳,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林发布了最新消息:“下周一,我请大家吃蛋糕!”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起哄:“要不要生日礼物?”林的死党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19.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二语,见杜甫诗《羌村三首》之二,全诗云: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娇儿”两句,前人在理解上有分歧。明、清学者王嗣奭、浦起龙、扬伦、仇兆鳌金圣叹等,均有疏说。概括起来,不外两种观点。一是说娇儿恋恋膝下,怕我(杜)再离开他;一是说娇儿来绕膝下,由于怕看我(杜)“少欢趣”的样子,又匆匆溜走  相似文献   

20.
精彩文段     
写人说干就干,乐乐趁着妈妈下田干活时赶紧打来两桶水,一桶倒进水盆里,搬出一摞妈妈要洗的床单、衣服,放在院子里。一切准备就绪,乐乐满怀信心地把手伸进水里,可马上又像触电似的伸了回来:“这水怎么这么凉!”乐乐有点想放弃,但一想到妈妈那粗糙的手她不禁将决心扶正了:妈妈能做到的事情我怎么会做不到呢?她咬咬牙关,忍着刺骨的透凉把被单塞进水盆里。选自《懂事的乐乐》作者: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实验小学五年三班庄晨帆(指导教师唐阿芬)编辑的话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十分符合人物年龄、性格特征。我大摇大摆地迈着轻快的步子在教室里转悠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