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英美育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美育范式,涵盖了从古至今的一切社会文化精英所倡导的审美教育,它是一种有社会使命、有文化导向、有规范、有组织的审美教育。由于当代美育趋于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走向,在原有的精英美育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美育范式,即大众美育。大众美育是一种以现代大众传媒为主要依托的、由大众自发开展的自我教育的美育范式。两种美育范式虽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特点,但并非相互对立,可以通过相互沟通而达到共存共荣。如何加强两种美育范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当代美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美育,仅在美育课堂上进行美育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达不到美育效果;广义的美育,无限扩大美育的界限,只是一种美育的理想状态,无法有效实施.目前在美育教学中存在着:美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相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从“美育生态壁龛”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实施美育的方法,即根据与美育实施的亲密程度,找出有助于美育实施的最直接的各种范围条件,结合当地特色增加美育技能,把美育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美育为中介转变学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最有效的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3.
王赛时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6)
茶文化的美育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对茶文化中的自然美育、文学美育和艺术美育的功能进行了重点探讨,意在发掘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美育内涵,传递茶的审美意图。美育即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熏陶,而茶文化正是情感和文化的结合体,美育效果极为彰显。 相似文献
4.
彭文晓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3):15-18,40
本文从应试教育、美学理论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两分”认知习惯等方面分析了美育在中国教育中不受重视的原因 ,并从美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角度论述了美育对教育的意义。文章认为 ,当教育被美之精神统领时 ,美育将一跃成为“大美育” ,这是我国美育必须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社会,从和谐美学看,美育在达到和谐的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代美育的大众化、科技化、生活化、个性化四大特征,旨在探索如何使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其鉴赏力,培养其审美思维方式、同情心和合作精神,超越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在大学开设美学教育课 ,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及形成人生的定式 ,都有决定性作用 ,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阵地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加速美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施,是一生倡导美育的蔡元培致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此,蔡元培不仅积极投身美育实践,而且在理论上也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总结。确切地说,他最终从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美育实施的系统方案,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美育实施观。这些系统的美育实施方案,对于当前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8(3):42-43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能培养人健康的审美情趣 ;能够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提高人才的质量 ;能够培养开创型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健美操教学把美育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美必须从身体健康的形体、姿势、动作、心灵等几方面反应出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脑科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对美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美育研究的深入则有待于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通过美育与脑科学之关系的探讨而取得突破。这可以使美育学科真正站在时代前沿并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美育同脑科学的结合目前可以从发展右脑功能、大脑皮质调节杏仁核机制与脑内吗啡肽的作用等方面着眼,而进一步的突破则需要建立与此相关的美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品位的第一道风景线,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通过营造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13.
史许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5):87-88
美育是涵盖其他各育 ,使人的内在品格、外在表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向美生成的教育。它始终应该与素质教育融在一起 ,相互渗透 ,互相提升 ,使人在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略论西方美育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76-78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联。现代中国美育的概念形式,大多是在译介和传播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美学等现代知识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学者张君劢、沈建平在全面介绍并评述西方美育定义及其派系状态的过程中,对现代中国美育整体形式建构及其知识学之分类研究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美育观以人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为根据,主张美育活动与智识、伦理及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地进行。这种美、智、行或美、真、善相融一的有机整体性美育观与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将人的精神切割为感性与理性,再用审美救赎的思辨性美育观是不同的。它更强调在人的现实生存整体性中,在各种生存活动中随时地进行美的创造,这是一种随时可行的生存解放、生存超越。比之西方思辨的美育思想,它更符合人有机整体性生存的基本定性,也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提出的美育思想具有超前性,现在看来,它的现代性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预示了现代性本身的分化倾向,并在范式或原型的意义上提供了一种批判模式,即以审美来拯救现代性进程带来的人性分裂问题,开拓出审美现代性精神对启蒙现代性力量的批判视界;另一方面它对我国当代教育有着重大的现代意义:美育代说教。 相似文献
17.
18.
董弋芬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4):74-76
当今时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美育教育中特有的功能,即审美同情、审美想象和审美超越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良好的道德情感、创新的精神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要把美育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着力加强大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美育对人性的丰富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语境中,通过社会力量发挥功能的社会美育对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美育使人的情感得以丰富和协调,从而促进人的主体世界的和谐,进而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大众传媒是当代社会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娱乐性、图像化等特性都包含审美因素,应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大众传媒的审美含量和艺术性质,使之对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