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海外华侨社会的主体变化看中国侨务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初晓 《社会科学》2002,(11):58-62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有 30 0 0万人。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海外华侨社会发生了以华侨为主转向以华人为主的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后 ,向海外移居的中国人年年增加 ,这些新移民群体具有老华侨、华人不同的特点。针对海外华侨社会的变化和新移民的特点 ,中国的侨务部门调整了侨务政策 ,在继续重视华侨的基础上 ,加大对华人工作的力度 ,侨务重心转向新移民。  相似文献   

2.
周力 《学术研究》2005,(3):146-147
暨南大学刘华副教授的学术著作《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籍立法》在 2003年度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该书的出版为华侨问题研究及我国涉侨法律法规、尤其是国籍法的研究乃至修改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趋重视, 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 较之 80年代都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对此问题空前重视, 2002年, 中国社科院正式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随即又有《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12卷全部出版问世。该书作者自 1987年即开始涉足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华侨华人经济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研究方面有明显进展 ,尤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有所深入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有 :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的概念、性质 ,华人经济在居住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华商经济网络的功能与内涵变化 ,亚洲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与发展 ,海外华人资本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的争议 ,本文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叶以前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活动及其特点马勇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华人、华侨历史有较多的著述,而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活动的历史却鲜有研究。结果,不仅使华人、华侨历史研究显得不够全面,而且也影响了中外关系史、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开展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广东华侨历史学会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的同时,于去年10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下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关于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未来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南亚华人经济实力加强,这是与会者一致的看法。华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些学者通过对华人企业的比较分析认为,除了当地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有所调整外,华人企业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者还指出,许多西方经济集团投资东南亚地区,一般都比较乐意与当地的华人企业合作,而不是与当地的土著合作,甚至当地政府的官僚集团也很愿意与华人企业合作,这是因为华人企业具有善于经营、信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华侨对振兴中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加上国内一度受“左”倾错误影响,使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长期处于隔断的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海外华侨华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海外华侨华人对于新时期振兴中华大业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他们自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和智力,参与中国的市场经济。这不仅是国际环境变化对华侨华人提出的重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和发展,已经初步具备构建学科的环境和条件。但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必然要依据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要求来思考与谋划。首先,应该确立华侨华人学科的研究对象。华侨华人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华侨华人和华侨华人社会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其次,华侨华人的研究必须走出华侨华人史学研究的狭隘,融合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共同构建学科强大基石和完整体系。再则,华侨华人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通过经验与思辨、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等科学方法来更好地研究华侨华人与华侨华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人与温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拥有海外侨胞 30余万人 ,遍布世界 6 5个国家 ,其中约 2 / 3留居欧洲各国 ,尤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为多。这些华侨华人大部分经过几代创业 ,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又与温州有着血缘和地缘关系 ,因而华侨华人的资金、市场和信息是温州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小视的独特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华侨华人对温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欲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展望。华侨华人对温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温州的海外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 ,但经明清两代海禁后 ,移居海外者甚微。鸦…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华侨华人主要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在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同时,切见以上华侨华人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成为住在国的一支表现好的少数民族。从leqg年至1995年,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新移民200万人以上。70年代旅居美国华侨华人只有80万人,目前估计有246万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少数民族。法国70年代华侨华人只有edto人,现在有16万人,加拿大刀年代有华人…  相似文献   

10.
大陆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1980年-2003年在大陆发表的华侨华人研究论文,从年代、主题、期刊、地区、作者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90年代中期论文数量最多,之后处于平稳期;研究主题上,经济和文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华侨史研究数量减少,侨务研究数量增加;研究地区以东南亚和北美为主;载文期刊分布广泛,核心期刊载文率较低;活跃作者群已经形成。由此得出结论,华侨华人研究经历起步、发展、高峰,现处于成熟平稳阶段,其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趋势凸显。但论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偏食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有很多华侨华人的同乡会,其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同乡恳亲会①。回顾福建同乡恳亲会发展的历史,可以反映同乡恳亲会在凝聚华侨华人的民族精神,爱国爱乡,团结互助,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乡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同乡会面临着的新老华侨衔接及观念差异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后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国人即不断移居海外。南宋以后,华人移居海外者日见增多,至近代华侨、华人在海外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与当地的历史发展融为一体,也有一部分人依然保持着中国侨民的身份,参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建设。然而,无论历史怎样变化,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一点:他们是炎黄的后代。在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华侨华人足迹遍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二次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构亦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八十年代初估计,目前世界华侨华人约近三千万人,其中80%以上居住东南亚,而且85--90%左右已加入当地国籍,①成为居住国的公民,从而反映出华侨华人社区的新变化。应当看到,确切地了解和估计战后华侨华人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变化,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繁荣,帮助华侨华人生存发展,并利用海外关系这一特有优势,团结广大侨胞,加速四化建设、振兴中华,以及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维护亚州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繁荣,乃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惠 《东南学术》2001,(4):155-166
华侨华人经济实力,是个有着“斯芬克司之谜”魅力的研究问题。本文从该问题研究中的矛盾之处出发进行探讨,发现:作为“现象”,它是居住国现代族裔群体认定与统计的产物,在此形态上“华侨华人经济”概念具有虚拟性;作为“概念”,本质特征表现为华侨华人经济活动能与量的统一,其函数简化式为OCES(t)=F[KtStHt]。因此,华侨华人经济实力是外部作用力和内在规定性互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15.
华侨华人投资在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外资引进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华侨华人在开办企业和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此同时,海外侨情发生了较大变化,华侨华人的分布、知识、结构和影响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国在引进外资战略中调整过去对待华侨华人的做法.在建立对外联络华侨华人平台、建立华侨华人资料库、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在保护侨商合法权益、引导侨企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地域等方面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华侨华人在我国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联合发起,由中山大学主办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于1985年12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德、新加坡、泰国、菲律宾以及我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学者近八十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其中包括美籍华人王灵智教授、成露西教授、麦礼谦先生,日籍华人游仲勋教授,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等。广东、上海、北京、福建、云南、广西研究华侨史的专家教授金应熙、朱杰勤、何肇发、田汝康、姚楠等出席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何英,国家教委一司、省人大常委会、省、市侨办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第二次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与大陆侨乡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会议共收到论文三十二篇。与会者认为,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的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受国际关系趋势的影响,受居住国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制约。与中国政局的变化亦有关系。在三天的会议中,东南亚华侨、华人同化问题是讨论的焦点之一。与会者对同化的定义、同化与融合的区别、同化的方式、今后的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同化的漫长过  相似文献   

17.
论华侨华人经济张鸿奎一、关于同步认同华侨华人经济尽管从总体上来说,对各所在国的认同,是当代华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作为经济认同,无论是华侨、还是华人,相对于他们各自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都是首要的同步认同。首先,在二次大战以前,我国的海外移民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承传是菲华文学发展的动力对于中华文化的执着,重视中华文化的承传,是所有置身异质文化之外的海外华侨、华人 社会维系自己独特文化身份和与世界对话的普遍特征。这一情况在菲律宾华侨华人社会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一是菲律宾华侨华人经济上的强势地位,使他们有可能为人口弱势(菲律宾 华侨华人仅占该国总人口的2%左右)的族群形成文化强势提供巨大的经济基础;二是面对土 著文化教育和西化教育的影响以及“菲化”政策的左右,年轻一代祖根意识的逐代稀薄,使 文化薪传成为菲华社会的普遍呼声和庄严使命;三是菲律宾历史上一系列对华侨…  相似文献   

19.
一、华人移居泰国的历史概述 华人移居泰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我国秦汉之际,中泰两国之间就有了交往。到了唐宋时期,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当时可能已有华侨到泰国经商和定居。元以后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与交流就更加频繁。据一些西方人的考证,这时已有中国移民搭乘经商的帆船来到泰国南部的普吉岛定居。明代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中泰双方使节往来最多。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就曾来到泰国(暹罗)。泰国在明  相似文献   

20.
近代华侨华人作为特殊的纽带和介质,在发展体育教育、赞助体育竞赛、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引进现代体育技术和项目等领域,为祖国体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助,奠定了祖国体育事业兴起与发展的基础。论文总结了近代华侨华人对祖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支助方式,并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华侨华人支助行为的深层次动因。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中,新一代华侨华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使命。对此,应加强华侨华人体育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体育文化、拓展海内外体育领域合作,以吸引华侨华人持续性发挥“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示更强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