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管理,利用市场规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其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还是在科技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特优势。利用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出生地、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国家政策的满意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意愿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影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基层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政府政策因素,因为一部分农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就业信心不足和就业期望不符实际,以及大学生家人态度、家庭所处经济区位的影响,家人支持与否对农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服务农村基层的主要因素.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强化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教育,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4.
5.
借助山东省481名公费农科生的微观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职业认同与公费农科生长期服务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职业认同对公费农科生的长期服务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则表明,政策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认同与公费农科生长期服务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243名农科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其自主创业意愿的因素,并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科类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基本上不能承受比较大的自主创业失败的经济后果,学生毕业先要解决的是不再依赖家庭、能够自身独立生存的问题,因而家庭对创业的接受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家庭财富积累水平、家庭所在地等家庭因素对其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创业培训、创业知识、愿意付出的代价等个人因素,政府政策与朋友的支持等社会因素,专业因素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对农科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专业就业理想程度与其呈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重庆市8个区的683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龄、家庭规模、受教育年限等,其中年龄是影响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最重要因素,家庭规模次之,受教育年限第三。受教育年限与农...  相似文献   

8.
基于560份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主观与客观模型结合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的影响.借鉴国际国内主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已有文献和理论基础,将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的营商环境分为产品市场情况、政府扶持政策及基础设施情况3个维度.结果表明:拥有较乐观产品发展前景的新型职业农民更有可能选择持续务农;政府支持、金融扶持、技术指导同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丰裕的原材料将显著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持续务农意愿,其影响因素按照计算所得的权重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基础设施、政府支持、资源丰裕度、发展前景、市场需求、金融扶持、技术指导、运输服务系统.因此,提出畅通农产品销售市场、构建精准化的农业扶持政策和加快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为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有活力、农村有引力、农民有动力的必然需要。因此,基于青岛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心理特征、政策特征、培训特征四个维度分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内容设置、政策扶持等多个因素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准入难易度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从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相似文献   

10.
1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至今,江西省委组织部联合省农科院已举办8期村支书"双带"能力培训班。通过对这8期400名学员展开问卷调查,系统了解村支书对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意愿,调查表明目前各种培训模式与农民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在完善新型农民培养时应优化政府支持方式,加强针对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山东省7地市的调查问卷,以正在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有序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口、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继续教育年支出、参加农民培训的经历、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培训时间、每节课时长、课程设置评价对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入耕地难易程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KSAIBs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确定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对国家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标准和全国20个试点县确立的实践标准进行了分析.针对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三种类型,初、中、高等三个级别,分别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标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需采取兴办家庭农场催生、各类农业园区培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农技推广体系助力和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国,尚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试点阶段,因此十分有必要总结和分析国内现有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得以全面的推广。该文以河南省试点县之一夏邑县为例,分析了该县的具体实施办法,如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重点培育,创新培育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得出结论,在政府主导,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农为本,突出当地区位、资源优势,严格动态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那么其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39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生命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其成长轨迹呈现出折勾型、倒梯型、V字型、阶梯型以及N字型五种类型,并且不同来源、不同世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轨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究其原因,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发展的动力支撑显得不足;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政府扶持与引领作用有待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机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相关利益主体分布比较广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策略:强化政府主导力量,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吸收年轻优秀群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生力量;重视人地实际需求,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