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金融市场进入受限视角,分析农民获得农业保险补贴时的最优行为选择,并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农业保险会对农民的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风险偏好。研究发现:由于受有限理性、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保险公司会进入金融市场中跨度不同的封闭子集。因此,农民和保险公司会在各自的市场子集内对替代农业保险的其他风险规避方案进行评估。由于农民和保险公司仅在各自的金融市场跨度内对金融产品的正交投影进行定价,因此农户的支付意愿要低于保险公司的接受意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有助于拉近农民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估值的认知差距。因此,农业保险补贴仅通过改变农作物的自然收益率和农民对待边际风险的态度来影响他们的生产选择,这种影响应归因于农业保险补贴带来的更多收益机会,而不是农民风险偏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辽宁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农业灾害、耕地面积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支出不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决策,但是影响农户投保产量的高低;农户风险偏好、负债与农户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均为负相关关系;家庭资产数值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概率越低,但是家庭资产对投保产量不产生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规避农业风险的手段,这类农户越倾向于参与农业保险;除此之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程度也是投保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是多元和复杂的,指出其中主观性因素是指投保人年龄、文化程度、务农年限等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经营性因素是指投保人的收入状况、经营规模与专业化程度、农作物或养殖产品经营风险大小(产量波动性大小等)等能够影响其购买偏好的因素;客观性因素是指投保人以外进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系统的其他主体在系统中的作为及其影响,这些因素是投保人所面对的制度环境,其核心是决定农业经营者投保收益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依据客观的天气奈件作为保险赔付对象,能有效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天气灾害的有效替代方式,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保险经济学、市场增进理论以及比较分析等理论与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制度优势、发展路径、国内外的制度实践和不足之处,以及政府作用等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围绕如何降低基差风险与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需求很大,但我国农户却没有把农业保险作为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农户在选择农业保险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文章运用数学期望理论,分析了农户对农业保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P,投保费率V,保险赔偿金K以及财富储蓄S。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地区粮食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影响农户粮食生产投入的因素也存在自身的特性,文章以陕西省调查区为例,运用计量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营、农业收益对粮食投入有正的影响,而劳动力素质和粮食的自给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粮食生产。同时还发现,影响农户粮食生产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因素差异较大,在制定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时应分别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一直阻碍着农业保险发展。为此,着眼于农业保险中最为典型的农户道德风险,结合国内外道德风险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理论上来讲,道德风险的实质是一种受利益驱使、合乎"理性"的行为,这说明道德风险有其存在的"土壤",只是不同条件下道德风险出现的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2)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机构业务水平上的欠缺等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3)要从强化产品创新、优化保险合同、加强保险监管、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提升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等多个层面入手来应对道德风险。展望道德风险领域的研究,应当将重点聚焦在优化与完善道德风险分析中数据与方法,以及顺应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趋势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5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及门槛模型,从保障水平维度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效应,并基于农业生产行为视角考察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仅在越过失效区间后,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农户的风险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和资本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缓解效应,但对前者的影响效应更强;就作用机理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投入规模与提高农机应用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就农户异质性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小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强。因此,需通过提升保障水平、健全农险与农业信贷融资的协同互动机制、增强农险政策指向性以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业保险助力防贫。  相似文献   

9.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核心在于保证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协同发展,确保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要素在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托管为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土地要素配置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构建农户经营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农户在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和自主经营之间的生产决策机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对于农户而言,理想情形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不应低于其自主耕种时所获得的土地边际产出,当土地流转费用恰好等于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土地所贡献的产出与托管费用之差时,农户在流转和托管之间的选择是无差异的;第二,“农业边缘化”在现实中表现为农业土地的撂荒,究其根本,是由农业劳动力缺乏引起的;第三,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出现,能够为农户福利改进提供更多的机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保障小农户的土地权利、发挥合作社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稳健推进土地与技术要素收益合理分配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政策梳理基础上,基于典型案例和2012—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农业“保险+信贷”政策影响农业信贷发展的成效进行典型省份“点”的剖析和全国“面”的门槛检验。研究发现:在典型案例分析层面,农业“保险+信贷”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林牧渔贷款+财政补贴”为样板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前提,以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农业贷款贴息为保障;在全国面板数据检验中,农业“保险+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受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即农业“保险+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的影响存在适度最优水平;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平滑农户收入波动效应是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的重要原因。建议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提升农业保险合同完备性,进行农业保险服务创新和国际经验借鉴,以期实现农业“保险+信贷”支持农业信贷发展的最优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在保费收入、保障范围和参保农户数量等指标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保障水平不高、农业保险“不解渴、不顶用”也一直是各方反映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了福利经济学和保险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遵循“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必须优化其财政补贴政策”的逻辑主线,对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是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前提条件、有效途径、有力举措和重要渠道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该领域日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预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农户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农户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对农户在标准化生产中的行为选择做了初步分析,得出简短结论:只靠监管部门的监管来确保标准化生产是不可行的,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并使农户在心理上改变并接受、自觉地去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实际中,小农户已经越来越多通过采购专业组织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接受培训、统一销售等活动,融入到现代农业价值链中。基于猕猴桃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价值链活动生产绩效。通过使用两步聚类、PSM模型以及IPWRA模型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农户按照兼业化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拥有较高生计资本的农户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2)使用改进肥料、果品被产业组织收购的农户具有更高的亩产量与每亩净收益。(3)同时参与两种价值链活动相较于只使用改进肥料,可以显著提高亩产量;同时参与两种价值链活动相较于只参与一种价值链活动,可以显著提高每亩净收益。因此应从消除农户参与高价值链活动的制度障碍与人为因素入手,全面提高农户价值链参与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将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保险深入持久发展作为逻辑主线,以保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制度迁移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对实现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实困境、高新技术挑战、农业保险扶贫的战略要求、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等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对农业保险的深入创新发展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运用陕西省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在已有文献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农户纯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贷款、土地规模、农村公共投资为影响因素,用Eview5.0计算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找出可以激励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大农产品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村小额信贷和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推动农户农业生产投资。  相似文献   

16.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已成为学者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新热点,梳理、总结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已有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学术探索。本文基于国内文献检索平台CNKI,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多以理论探讨、经验借鉴、案例分析和总结归纳为主,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视角单一、实证研究鲜有、机械照搬国外经验等问题。指出未来研究应在明确“小农”和“小农户”两者的内涵和本质区别,拓宽研究视角,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审慎借鉴国际经验等方面加强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于2007年7月分别在泾阳县和洛川县实施了奶牛和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2007年11月笔者在泾阳县和洛川县以问卷调查方式对239户奶牛养殖户和苹果种植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对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险的种类、保费是否合理、对保险的认识和收入四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显著,并提出增加农业保险的种类、给予财政补贴、加强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户兼业化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河北2004~2012年75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使用线性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户特征因素、市场因素和气候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市场因素反应最敏感,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对生长期温度变化的反映最敏感,而纯农户对相关影响因素反应都相对迟钝;从市场因素看,玉米价格、替代作物(尤其是大豆)价格、玉米物质成本的变动能显著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决策及行为;从气候因素看,生长期累积降雨的增加能促进兼业农户扩大玉米种植规模,而生长期平均温度升高,则会导致兼业农户减少玉米的种植。基于结论提出了完善玉米价格的形成机制,建立相应的气候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首先是对农业保险供给方进行文献回顾,重点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供给的因素。其次是对农业保险需求方进行回顾,重点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最后,对纠正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策略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农业保险三个维度的回顾,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农业保险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吉林、江苏两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试点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增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稳定农作物产量和农户收入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各方面的作用只是对部分地区和部分农户比较显著,还必须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完善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