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中国1985--2008年31个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农业经济活动存在显著的非随机性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小幅收敛趋势;东中部地区主要为高一高类型集聚区域,西部地区主要为低一低类型集聚区域,非典型省区较少;高一高集聚类型的集聚区域的空间联系带动力增强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人口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GPCA模型和基于Moran’SI统计量的全域空间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05~2008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现状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虽趋于缩小,但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省域人口安全状况的演化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客观反映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及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质效并增、发展共建共享、社会民主和睦、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和谐五大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4—2019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探析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莫兰指数探讨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间共同富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地区内差异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转移态势,总体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筑牢共同富裕基础,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发展,统筹区域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对1997--2009年我国29个省域的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群现象,提高某一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将有助于带动其相邻地区碳排放绩效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与产权结构、市场化程度、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对我国碳排放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落后和市场化程度偏低是制约我国碳排放绩效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论文选取闻喜县城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空间演进作为切入点,从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两个方面,着重总结现代闻喜城市形态演进的功能与格局等特征,总结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历程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当前闻喜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闻喜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提出建议,进而提出中小城市应通过传承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手法来进行人居环境营建.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核心城市,其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是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研究以中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为例,运用区位熵综合指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测度分析了2015—2017年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及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已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和汉南区;武汉市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具有较强的空间负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局部空间格局以"低-高"型空间集聚类型为主,且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都属于经济空间的范畴,但两者存在差异性,前者属于抽象的、理论层面的、匀质的经济空间,后者属于具体的、应用层面的、异质的经济空间.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都以经济空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存在层次性.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基础性、理论性经济学科,而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空间问题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应该以空间经济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了解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时空差异对缩小县域经济水平差异、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甘肃86个县区为研究单元,在定量测度甘肃县域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系数、标准差椭圆的方法,揭示甘肃省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0—2019年甘肃省大部分县域物价压力指数总体不高,农村居民物价压力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下降。(2)2010—2019年物价压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西高东低态势,高压力区域主要位于兰州南部和陇南市,低压力区域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武威、金昌、定西、天水等零星分布。(3)甘肃省物价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域有兰州南部、庆阳市、陇南市,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物价压力的空间分布重心轨迹经历了向东南—西南—东南方向的演化规律,物价压力的重心具有由西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结论:2010—2019年甘肃省各区县之间物价压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河西走廊中部物价压力较低,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物价压力相对较高,县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和成都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和成都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成都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水平先高后低且小于1的总体发展趋势,表明成都市实现的也是集聚不经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算了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并进行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综合考察了福建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将其区分为高集聚区和低集聚区.利用福建省丸地市相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隐性知识溢出程度、城市规模、政府行为和FDI是福建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都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为此,文章根据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现状提出了差异化“梯度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件、市场需求规模、自然资源及交通运输成本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空间相关性对耕地保护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图斑面积变量外,土地用途、土壤质量、道路可及性、沟渠可及性及县城可及性等变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包含空间特征的线性概率模型存在显著的误差空间自相关。由此得出:耕地利用具有空间自相关,制定耕地保护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地块用途;地块可及性对地块用途有显著影响,耕地保护措施应充分利用地块可及性;耕地保护规划应充分考虑特定地块用途变化的概率,并依据此来划定耕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来衡量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区位基尼系数的数值越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越分散,数值越大则反映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越集中.收集了2004-2008年间广东省的数据资料,对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的关系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本文系统地得到了广东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这将对我国各地区产业集聚与扩散转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同时也灾害频发,全国各地因灾害造成的文化现象千姿百态。首先,着眼于时间、空间和意识三个维度,以灾害文化为起点分析了"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三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移民现象。其次,用灾害文化渗透法,以灾害为元初动因,从认知强化、人格共性、民族特性、具象表达这四个层次分析灾害对文化渗透作用的全过程。最后,以河南省为例,从心理情感、信仰差异等方面对灾害渗透的不同文化层面进行具体分析和深入探讨,从灾害视角解读文化发展规律,以期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加剧。为有效应对冲击和扰动并提高城市自我恢复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从韧性视角出发,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安徽大部分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所提升,到2020年各市韧性水平差距缩小且各梯度韧性水平差异发生变化;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等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情况;影响城市韧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支出,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以其产值大、效益高、增收好的特点,在全国很多地区迅猛发展.以北京市菌农的调查数据分析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多种因素对菌农收入的影响,进而结合分析结果从政府政策、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四方面提出促进北京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城市集约紧凑发展,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程度、建筑环境的高密度和土地利用模式的混合情况,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城市建筑轮廓数据、兴趣点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优化城市空间紧凑T模型,构建城市空间紧凑度指数(USCI),从市级、区级、街道/镇级多个尺度对青岛市城市空间紧凑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基于优化的T模型构建的USCI可以有效反映城市空间紧凑水平;青岛市的市南区、市北区等老城区的城市空间紧凑度明显高于西海岸新区、即墨区等新城区,街道/乡镇层级的空间紧凑度分异明显,有超过一半的街道/镇处于城市空间不紧凑的状态。为促进城市空间紧凑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二是提前谋划,引导城市功能合理布局;三是供需匹配,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选取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7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对海南农垦2007年85个橡胶农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在科学分类基础上提出促进垦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