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世界各国开展经济联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各国所具备的经济发展基本要素,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因而相互之间既有分工与交换,又有竞争。这种分工与竞争,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有效地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出口换汇来支援本国传统工业的改造以及基础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发展,从而加速产业结构向高层次的转换。同时也可在国际竞争中,吸收与消化国外的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从而缩短在技术上与管理上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这是后进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与经济技术基础,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实现现  相似文献   

2.
1945年光复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首先解放了黑龙江省。在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和发展生产中,黑龙江省的城镇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当时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还没有开垦,农业还不发达。到1949年建国时,黑龙江省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较高,为24.2%,与全国的平均数10.64%相比高出一倍多。建国以后,黑龙江省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食源而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黑龙江省接受了由辽宁等地迁来的电机、机床、机车,轴承、仪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分析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带来的问题,对于它本身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整个国家的四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的特点黑龙江省是以生产资料生产为主的省份,在生产资料生产中,原材料和燃料生产又占很大比重。据1984年统计,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7%,仅次于甘肃和辽宁,和山西差不多。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6.3%,仅次于甘肃和山西。在重工业  相似文献   

4.
城市结构的演变是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行政管理区、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空间地域的有机组合。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的城市结构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布局,已形成了分工合理相互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城市结构的形成,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而且还确保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庆阳地区是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习称“陇东老区”,早在1934年就建立了红色政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全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庆阳是个农业地区,90%以上的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占国民收入的6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至今不能摆脱农业雨养、工业短腿、财政补贴的状况。在全国迈步奔小康的时候,庆阳地区仅仅把目标定在解决“一饱两平”(稳定解放温饱,区内粮食购销和财政收支平衡)上。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3,29(1):101-105
清代中晚期,政府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进行移民和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这种掠夺性经营西北的方式,使得很多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西北的环境在清中晚期持续恶化,成为当时全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呈现级差地域特点的自然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土地贫瘠化的加剧,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给清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残破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芬兰经济发展迅速。在1960—1970年期间,就工业生产总额增长指标来说,无论是绝对量还是人口平均产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北欧国家中,它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芬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广泛参加国际分工,集中力量生产优质专业化产品,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重。芬兰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较低。芬兰经济结构的变化开始于六十年代,20年来,农业和林业比重下降50%以上,服务行业有  相似文献   

8.
张捷 《日本学刊》2007,(2):58-69
本文考察了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和国际分工模式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形成了基于产品构造和要素禀赋差异的二元分工模式,这种模式将整体型构造的专用产品保留在国内,通过精益生产方式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将模块型构造的通用产品转移到东亚,利用该地区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本文还分析了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影响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及其市场导向趋势对上述二元分工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的地区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四十年来,日本在只占世界总面积0.3%的国土上,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十分之一以上的“奇绩”。在如此狭小的空间,日本经济的地区结构是怎样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战后日本经济地区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学的使命是研究生产布局、社会劳动的区域分工、经济部门在地区内部的结合、以及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地理学同其他社会科学,首先是同政治经济学一样,是拟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论基础,它可以保证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地区(区域)组织布局的政策具有科学依据。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在拟制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区长远规划过程中,根  相似文献   

11.
民工与市民冲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北京地铁客运量中,外地来京的人员占 70%左右。由于外地来京人员的大量拥入,致使地铁客运量超载40%,一些外地来京人员违法经营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外地人员中,无照经营的占30%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制作、贩买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在一些外来人员聚居地区,废品成堆、垃圾满地,环境卫生脏、乱、差;此外,大量私搭、乱建的现象严重。外来人员犯罪案件已占北京市犯罪案件的46.2%,有的外来人口聚居区高达70%以上。 对北京民工的这些统计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大量资料,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有关数据,结合一部分统计资料,试就黑龙江省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作几点分析。一、人口增长率高黑龙江省是一个地域辽阔和资源丰富的边疆省份。全省土地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将近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境内水绕山环,森林茂密,河流众多,沃野千里。1981年全省有耕地1.3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8%。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面积达70%以上。规模较大、机械装备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曲泽静  毛子明 《探求》2015,(1):99-103
知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价值链分工将世界各地经济体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方式及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产品内分工成为主要的国际分工模式,对核心或关键技术的拥有决定了国家(地区)竞争力的强弱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类型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来源和价值链治理模式各不相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基于不同类型的价值链和价值链治理模式,本文探索增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总理指出:“要以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农村,统一组织生产与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作用大小,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功能和经济联系范围所决定的。充分认识和发挥北安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加快我省北部经济的开发有着积极意义。一、北安市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因素北安市现属黑河地区行署管辖,为黑河地区南部之门户,是我省正北方的区域中心。建国三十多年来,北安的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增长34.2倍,平均每年递增11%;农业总产值增长2.6倍,平均每年递增3.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22.8倍,平均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这种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内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消费作为这个总过程的一个环节,显然是属于经济学研究范围内的一个课题。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的消费与个人的消费两种。生产的消费是指通过人的劳动把各种原料材料转形为某种新的产品,这种消费实际上就是生产本身。本文谈的消费,是指狭义的个人消费,即为保证人的生活和享受所必需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消费。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研究消费本身,而是联系着生产、交换和分配来研究消费问题的。 就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城乡工业化的结果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各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不发达向发达过渡大体上都要经过工业化过程。1952年工业化起步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多美元,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85公斤,农业就业份额高达84%,比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时要高出20个百分点,工业劳动者仅占6%。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化的推进就不能不依托中央高度集权的力量,凭籍政府强硬的行政手段来操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程度之分,即区域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分工越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程度越小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越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也就越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互制性、动态性、层次性与量化区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投资环境的调查与研究黑龙江省社会调查事务所投资环境课题组一、黑龙江省投资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资金、劳动力、基础结构、国有资产存量结构等多方面构成一个省份或地区的投资环境。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状况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为此,我们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中 ,描述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的社会互动结构的转变过程 :“在过去的社会结构中 ,自然人是基本元素 ,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原始性的联系 ,在新型的社会结构中 ,新出现的法人行动者担负了原先社会关系所承担的大部分职能 ,原始性的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科尔曼 ,1999)。科尔曼从两个方面解释美国社会的这种转变。首先是经济领域 ,人们的活动由主要集中于社区内部扩展至全国 ,许多产品由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转变为在全国性的大公司生产并供应全国性市场。全国性传播媒介的出现 ,也为集中生产的制造商开辟全…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已进入到质量型经济阶段。人们对消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产品的物质性差异越来越小,一种非物质的心好的或精神的需求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大都折射出某种文化的成分,而名牌产品较高的文化含量,恰恰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的或精神上的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向名优产品集中,20%的企业控制了脱叽的市场份额。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对世纪将是名牌争天下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