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试论朱舜水关于儒学的反思江心力明末清初,流亡日本的朱舜水有感于“圣教隳废”,开始反思儒学,他追根溯源,解剖了儒学的基本原旨“仲尼之道”,突出“诚”、“敬”的地位,为儒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圣教隳废”——儒学反...  相似文献   

2.
明末社会思潮的特点表现为:清除积弊、重振纲常、讲求实用,由以救亡图存。面对内忧外患,士人中间产生了忧亡心态并渐趋深重。其时文化思潮亦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言情小说创作汇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潮流之中。明末言情小说观的基本内容是“情史观”、“情教论”和“清政说”。强调言情小说有与史书相同的地位和价值;倡言其教化人生、淳厚风俗的功能;并对政治起着讽谏与辅翼的作用。从万历四十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12-1644),言情小说经历了三个时间段落:“理论准备期(1612-1620)”、“理论表述期(1621-1624)”和“创作倾向体现期(1624-1644)”。  相似文献   

3.
苏巴什故城     
《中文信息》2008,(5):104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故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西行至此,见寺庙僧侣云集,  相似文献   

4.
江宁经济起飞的启示陆剑杰“江宁”,一个好古老的名字!史籍记载:南唐元元年(公元931年)设金陵府,治所即在上元、江宁。宋初,金陵改名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名江宁府。这个“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中,此地置县则始于秦,称秣陵;晋置临江县;唐上元二...  相似文献   

5.
“沃日”是藏语“领地”之意。沃日乡即领地乡.谁人领地?据《金川案》载“沃日亦称鄂克什土司地”,《望番厅志》日:现辖沃日土司一处。该土司之祖。喇嘛巴碧太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投诚。颁给沃日贯顶净慈治国师印信号纸。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土司色达达拉承袭时。换给鄂克什按抚司印信号纸。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因随征金川有功,改称鄂克什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金川战事平息后,小金川设美诺直隶厅。鄂克什安抚司仍归杂谷直隶厅统辖。  相似文献   

6.
李退溪对《孟子》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李保林,丁素(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一《孟子》一书系孟子(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04年)及其弟子万章等著。《孟子释义》一书系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李退溪(1501—1570年)著。该书是李退溪在阅...  相似文献   

7.
《九思》三题夏太生楚辞《九思》为《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所作。《楚辞章句》中《九思》篇下题“汉侍中南郡王逸叔师作”,《后汉书》载王逸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宦至侍中。而《楚辞章句》题“校书郎王逸上”,王逸为校书郎是在汉安帝之初年间(公元114-...  相似文献   

8.
文艺美学的反思──“文艺美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2-5日,由《文艺研究》编辑部、暨南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艺美学在中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讨论会。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文艺美学学科倡导人胡经之、著名文艺理论家重庆炳。饶力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以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为中心,就“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进程”、“文艺学与美学的关系”、“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问题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目前明确描述和界…  相似文献   

9.
建福宫位于山脚下,原名丈人祠,因宁封丈人而得名。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据说这个名字典出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今天的建福宫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门额“建福宫”三个大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两旁有联日:“一楼和气看山笑,半榻禅心印月明。”进入山门,正殿有宁封及杜光庭塑像,  相似文献   

10.
明末遗民朱舜水的生平,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朱舜水的出生月日,有明万历二十八年十月十二日和十一月十二日两说,十一月十二日之说可信性更大。朱舜水丧父时的年龄,有八岁和九岁两说,其中八岁丧父之说更可信。朱舜水拒绝冒认朱熹为祖一事,发生在朱舜水三十七八岁之时,而非年少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12.
一、徽州得名的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公元1120年11月1日),歙州人方腊率众在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帮源峒(今浙江淳安西北,另一说起义地点是在歙县七贤村)发动起义。起义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至宣和三年正月(公元1121年1、2月间),方腊起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3.
陈港(公元1232-1277年),字瑟玉,莆田玉湖阔口村人,是北宋孝宗年间“清忠亮直抗金良相”陈俊卿的曾孙。他与南宋“节义文章扶宋名臣”陈文龙为从叔侄关系。他们两人同年生,同年殉国。陈港深受中国古代传统经史文化的黄陶和左海“重义轻利”纯朴民风的影响,自幼以大节自励。南宋末年,好雄贾似道权倾朝野,政治黑暗腐败,加上元军侵扰,民不聊生。陈港“仗义疏财”,关心民众疾苦,倾家资散发钱米,以济饥寒百姓。他说:“吾家世受国恩,当为国收民心耳。”恭帝德桔元年(1275),元军东下,大兵压境,南宋政权发发可危。这年12月初,…  相似文献   

14.
评一生清正除奸而功败垂成的王允康德文王允,字子师,东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出生于并州太原郡祁县(今祁县南)一个世代在当地州郡做地方官的家庭。王允“少好大节”①,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志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一次,太学生著名领袖郭泰(字林宗)见...  相似文献   

15.
龚文德 《云梦学刊》2013,(1):166-I0002
2012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暨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回顾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的学术人生,弘扬其学术精神和高尚师德。  相似文献   

16.
对阳明弟子的论述,历来多以龙溪(王畿,字汝中,公元1478-1583年)、绪山(钱德洪.字洪甫,公元1497-1574年)为主,聂双江(聂豹,字文蔚,公元1487-1583年)之学则少人问津.其实这位被同门斥为别支的双江,对心学的承继起了重要作用。双江之学以主静归寂为旨,与阳明之学确有异同,但这一方面是对王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王学流弊的匡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聂双江真正担负了承继阳明之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己已(即公元一七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一七七七年七月一日),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戴震一生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活动,他是清代考据学的皖派代表人物。他的学术特点是不盲目崇古,主张为学有根有据,所谓“实事求是,不偏重一家”。他在训估、声韵、历算、地理沿革、名物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只把这些方面的研究看作是治道明经的手段。他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盖不得,非从…  相似文献   

18.
张玉勤 《兰州学刊》2009,(7):176-179
文学(语词)与绘画(图像)是把握古代文化中洛神形象塑造的两个基本维度。文学中的洛神形象从远古神话和各种民间传说中走来,并且经过了历代文人的阐释、演绎甚至赋意,“赋自诗出”与“诗自赋出”反映出文学洛神形象塑造的基本取向。洛神形象还常常体现在绘画、插图等艺术世界中,“辞所不到,图绘之”成为图像洛神的价值追求。而实现“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两美合并,二妙兼全”式的“语-图”互文并最终走向“语-图”弥合,才是洛神形象的最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19.
辛玙 《徽州社会科学》2009,(6):47-47,42
在“徽州”得名(北宋宣和三年五月甲辰:公元1121年5月28日)888周年的吉祥日子,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大徽学研究中兼职研究员、黄山学院研究员方利山先生专为纪念这一庆典而撰的徽州文化研究新著作《徽州学散论》(续集),作为“新纪元文库”丛书之一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从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50年代,清朝曾执行过一个时期支持海外贸易的国策。但是,随后就关闭了闽、浙和江苏海关。闭关政策固然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与国力的虚弱,但英国早期殖民者急切扩大对华贸易的行动,是清朝产生闭关政策的直接动因。这就是洪任辉事件。一、导致闭关的洪任辉事件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下令取消海禁,“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1)。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又宣布建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苏)海关,以广州、厦门、宁波和松江为四个对外通商口岸。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废除对南洋海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