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正确分析和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中的民族问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时代的产物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内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进而得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阵地。第二,肯定列宁、毛泽东及其历史地位,并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三,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第四,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感特征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组成部分。通过宪政的视角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宪政的关系,对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和宪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虽经历了60多年的实践,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诸如自治地方形式单一、自治机关组成和自治地方干部配备不够合理、自治权难以落实等;这些"瑕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权利的行使,同时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制约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将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价值理论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该项制度的多元性积极意义 ,使制度主体的人们更自觉地去开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价值的新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取向 ,就是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融于国家乃至世界市场体制 ,充分发挥在西部综合开发中的潜力 ,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世界政治体系下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自己的存续,都要经历一个国家建构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多民族国家结构符合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的创制,蕴含着"民主平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制度理念,是建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共同体的有效制度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但历史遗留下的民族问题也较为突出和复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实践与认识的深化就国内民族问题在制度创制上进行独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向全国进而成为基本政治制度提供政治场域,建构民族关系团结互助的新价值导向的民族制度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历史必然。最终在1949年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后这一制度在实践基础上逐渐规范和完善,并于1954年正式载入宪法,成为指导我国处理民族相关事务与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民族自治地方建设与民族关系和谐搭建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所反映的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在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将对建设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甚至全国的政治文明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本文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需要、重点、关键及加强法制宜传教育相结合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 ,第一次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阐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指出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同步发展 ;深刻地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 ,最后 ,完整地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多民族国家为实现对少数民族及区域的有效治理,会根据本国情况采取不同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受到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少数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前苏联民族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该制度的正当性问题需要辩证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在国家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通过民族问题事务化、地方化,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等寻求解决,而非笼统地"去政治化"乃至取消。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抉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族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创举。而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影响力,则是因为它无处不体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无处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处理民族事务的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民族平等权利的前提下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区域自冶制度已经走过60多个年头的今天,用一个新的视角再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的基本理论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进行了新的视角的剖析,认为我党在建国初期最终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种影响因素结构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概念的提出和制度的确立,显示了中央政府在回应国内民族利益诉求、保证国内各民族群体的政治参与和经济文化利益时的战略理性。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确立政治合法性和国家认同感的制度保障,是不容动摇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最佳形式。但在新时期,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自治地方未能很好地行使自治权和上级国家机关未能很好地领导、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等两个方面。为此,需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能力,加强党的领导等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地方自治作为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和地方治理形式,可以有效克服中央集中管理的弊端,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保护地方的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保障聚居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利和自治权力,维护自治地方各民族的利益,且自治地方各民族都享有民主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虽有各民族共同参与管理的现象,但主要基于人民共和体制和现代民主制度而存在和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制度资源,通过多样的民主形式,保障自治地方享有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等各种权益.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西方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适合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实际,而且提供了可行的初始制度条件。我国具有沿着初始的制度路径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需要不断解决制度供给短缺的困难问题,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发展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0.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抉择的结果 ;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得到实施、检验和发展 ,映证了它的无比优越性 ,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