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馨 《东岳论丛》2005,26(3):120-122
“文学性”纷披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无论是普遍主义意义上的“文学性”还是历史主义观念中的“文学性”,不仅学术理论、媒体信息等领域所弥漫的“文学性”而且文学中的“文学性”都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实矛盾、本质追问预设普遍法则、文学惯例彰显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学性”概念最早出现于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把“文学性”看作是文学区别于其它的根本性因素.“文学性“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现在,有些学者又重提“文学性”,但是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着把“文学性”等同于文学的一般属性和文学特征的情况,混淆了“文学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文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诚 《人文杂志》2007,(2):104-110
本文追溯了西方近、现代文论中文学性的流变,梳理了从泛文学到现代“文学”观念确立的内在理路,并对文学性的两个维度——语言、形式、结构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进行考察。文学性从形式结构到历史语境的转换,从审美自律到意识形态幻象的变迁,范式的衍化与语境的变迁形成文学性的历史振幅。这启示我们必须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文学性进行意识形态的深描测绘。  相似文献   

4.
目前文学理论界对于“文学性”问题的考量存在着歧见,其中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俄国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在20世纪一头一尾先后提出“文学性”问题。前者用“文学性”概念廓清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旨在抗拒非文学对于文学的吞并;后者借“文学性”概念打破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旨在倡导文学对于非文学的扩张。这就有了两种“文学性”。虽然二者都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在“文学性”而不在文学,但终究绕不过“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理解固然取决于文学自身的性质,但也取决于对文学的看法、需要、评价。当年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问题,其文化冲动在于对历史文化派的否定;后来解构主义旧话重提,则与后现代的文化精神完全合拍。解构主义重提“文学性”问题,倡导文学向非文学扩张,只是在认识文学本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梯级,它为文学研究向更高阶段和梯级的升迁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5.
“文学性”的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概念体现了强烈的学科意识,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解构主义所界定的“文学性”不是指文学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大文学性”,是侵入其他非文学领域的文学特性。当然在文学理论的长河中,对于“文学性”的讨论远不止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这两家,但是他们分别揭示的深层次的文学理论问题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学性"概念最早出现于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把"文学性"看作是文学区别于其它的根本性因素,"文学性"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现在,有些学者又重提"文学性",但是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着把"文学性"等同于文学的一般属性和文学特征的情况,混淆了"文学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对“2 0世纪中国文学”观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80年代中期提出的“2 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是应学术界、文学界解放思想、突破政治对文学束缚的时代性要求产生的 ,显示出其世界性、全球性的研究胸怀与视野 ,受到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是 ,时至今日 ,这一文学观又有明显的局限 ,这主要表现在未能突破文化对文学的束缚 ,成为一个非文学性命题。这种非文学性具体表现在现代性、共同性和文体性三个方面。进而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性”思路 ,即以“文学穿越文化政治”的思路代替“文化政治推动文学”的思维 ,从而体现文学对文化政治现实进行“本体性否定”的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当代症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性”(Literariness)问题 ,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尤其是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 ,“文学”(Literature)和“文学的”(Literary)同样成为了问题。值得认真辨析和进一步清理。就文学性而言 ,雅可布逊在论及文学科学的对象时认为 :“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 ,而是‘文学性’ ,即那个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1] 换言之 ,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 ,是文学与一切非文学比较所具有的差异性 ,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东西。所以 ,“诗对它所陈述的对象是毫不关心的” ,[2 ] 文学的本质特性只能在作品本身 ,而不可能在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杂语性”与“文学性”的关系角度观照文学语言的张力性质 ,以此认识文学作品中不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语言的诗歌功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学性。只是由于文学性及其文学语境的存在 ,人们才能从众多的语言功能中划分出语言的诗歌功能 ,诗歌功能也才能在文学中得到突出 ,语言中的其他功能、语体也才会在文学中获得相对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江久文 《天府新论》2009,(5):142-145
雅各布森的诗学核心是"文学性"思想."文学性"界说了文学研究的范畴对象,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科学模式.然而,"文学性"研究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窠臼而将文学的社会文化属性完全排除.雅各布森在建构"文学性"时,既注重保持文学的独立性与本体性,又通过著名的语言交际模式超越了狭隘的文学排他性观念,将"文学性"研究的视闽放大,把诗学与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其它领域的关系纳入考察范围."文学性"体现为语言交际中的诗性功能,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不在于文本是否具有诗性功能的成分,而在于诗性功能与其他功能成分的等级序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