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和平解放后至民主改革前,西藏的社会还是“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度。1958年,我到西藏参加社会历史调查时,目睹了农奴为领主支差乌拉的情况。这里,结合我的调查和近十多年来译释藏文历史档案中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各类官书、执照契约文书,谈谈西藏农奴制下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朗生,是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一个特殊阶层,藏语的意思就是“家里养的”,也即家奴。他们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受领主绝对支配,谈不上丝毫人身权利。朗生的子女亦为朗生,世代为奴,他们是旧西藏农奴中最悲惨的阶层。据统计,民主改革时全西藏共有朗生6万人,约占当时西藏总人口的5%左右。朗生中,大多是祖传朗生;有的是下等差巴产破产沦为朝生;有的是堆穷户走投无路卖身为奴;也有其它地区逃亡的农奴被领主强制为朗生;还有一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被收养为朗生的;另有少量朗生是领主从人口多的差巴户中强行抽调。无论什么途径,一旦沦为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西藏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政府、寺庙和贵族三大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广大农奴摆脱了人身依附、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的束缚,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档案研究的基础上,以朗塞岭村为中心,对西藏乡村的土地改革及其经济变迁进行论述,以说明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支藏族工人队伍已在西藏高原上成长起来。那些曾经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备受折磨的打阿(?)(即打土)的小工,为三大领主支差赶马帮的农奴,还有那被农奴主咒骂为“黑骨头”的、地位最卑贱的铁匠,如今却成了建筑工人、汽车司机和电工机械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尖兵。  相似文献   

5.
简析西藏噶厦时期的差乌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乌拉是旧西藏领主庄园制的产物。本文以国家财政理论为指导 ,借助大量历史资料考察证明 ,最初 ,差乌拉是包括徭役、领主地租和政府赋税在内的混合概念 ,噶厦设立前后 ,庄园领主的内差和政府的外差有了明确划分 ,外差成为具有国家法规性质的差乌拉制度 ,差乌拉由混合概念演变为涵括庄园领主剥削和国家税赋的复合概念 ,既体现了中央政权的管理意志 ,又显现出鲜明的地方社会经济特征。本文突破了历史和社会工作者对差乌拉一直以来从表象和形式方面的研究 ,转向对其本质的探讨 ,从财税角度再次证明西藏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和发挥土家族发展商品经济的有利条件。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千多年以前就定居在武陵山区,辛勤开垦,繁衍生息,为开发武陵山区作出了巨大贡献。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世袭的土司制度,实行委派的流官制,领主经济解体,广大农奴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同时废除了“蛮不入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各族人民交往增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哈尼族的历史上,有无数优秀儿女。其中有五个人,堪称哈尼族豪杰。其一是19世纪初,滇南宗哈(今元阳县境)白氏领主统治下的新兴地主高罗衣。他和朱申、高借沙等人看到土司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且妨碍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便率众起义反对领主制度。高罗衣自称“窝尼王”。义军反土司旗帜鲜明,深受广大群众拥护。新兴地主阶级和农奴联合反抗领主的雄壮气势,震惊了清廷,清政府急令调兵镇压。  相似文献   

8.
西藏社会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尚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发展阶段。西藏农奴制统治的大部分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济经上封建领主占有主要生产资料、部分占有农奴人身和向农奴收取地租。这个社会里“奴隶不是奴隶,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但是,对于体现这些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因地域分布、政治组织和统治农奴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同时,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差税制度上,也有各地的特点。这就反映了西藏奴制社会形态中,  相似文献   

9.
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本制度,是构成这一社会的基础。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十世纪前后,松赞干布后裔拉德作香雄王时,即曾将一庄园封赐给在阿里倡建寺庙传扬佛教的仁钦桑波;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和十四世纪帕莫主巴王朝时期,已将领主庄园制逐步推行于西藏各地;十六世纪喇嘛教格鲁派的噶丹颇章王朝建立后,清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藏汉文历史文献中,有关西藏领主庄园制的规定更多,更加完备起来;辛亥革命后,这一制度仍然被保存下来,直至1959年进行了民主改革,才被西藏百万农奴所推翻。西藏领主庄园制的历史至少延续了八百余年。本文仅就西藏领主庄园的经营管理,略述管见,以求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10.
    
五十多年来,久久积压在班多阿爸心头的一个强烈的愿望,终于在民主改革运动中实现了——他分得一匹大黑马。那天,曲美村红旗招展,鼓号喧天,翻身农奴齐集在村子东头,准备分叛乱领主的牲畜和农具。人们笑谈着,歌唱着,孩子们在人丛中欢跃地乱窜,连多年不出门的老人都拄着木棍走来了。开天辟地以来农奴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曲美村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热闹盛景!  相似文献   

11.
旧西藏的高利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的旧西藏,人身依附、乌拉差役和高利贷,是百万农奴身上的三种沉重的负担。探讨这三种负担给农奴们造成的痛苦,给西藏民族带来的深刻影响,是认识封建农奴制度的一条途径。笔者仅依据①多种历史文献;②当代学者的实地考察和著作;③笔者先后在西藏三十  相似文献   

12.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办法即十七条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59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积极协助下,顺利平息了武装叛乱,推翻了以三大领主为代表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彻底翻身得解放,昔日的农奴成了新社会的主人,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飞跃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民主改革4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具体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改革前,西藏社会仍是以领主庄园制为主体的农奴社会。领主庄园在前后藏腹心地区,星罗棋布,数以千计。领主庄园是随着吐蕃王朝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庄园出现比村落晚,它是衍生的经济形式,有其产生、发展和解体过程。因历史起点和演变进程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庄园。有的主要役使差巴,有的主要役使堆穷,有的主要役使囊生,还有的主要役使雇工(此已属解体  相似文献   

14.
雪域之巅的西藏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里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然而,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奴和奴隶受尽了霸占着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人口却不足5%的三大领主的残酷剥削,世代为之担负着各种沉重的差役和杂税,70%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地制约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5.
印度米佐族     
一、米佐族名的意义:“米”意为“人”,“佐”意为山区或高地;“米佐”意为山区的人;“米佐拉姆”意为米佐人的土地。过去外界人称米佐人为“卢夏依”,直到1954年卢夏依山区改名为米佐地区。二、地理情况:米佐族人口为332,390。居住在米佐拉姆直辖区。首府名“艾贾尔”。米佐拉姆在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前(公元1959年),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举世瞩目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铲除了三大领主联合专政的“政教合一”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西藏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开辟了康庄大道。 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是藏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仅是对历史前进的轨迹做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更重要的是对西藏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为主加上一些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和平解放前,其社会发展尚处于封建农奴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当时着重调查了西藏腹心地区领主庄园制经济。因此,保留至今的大部分调查材料和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文章,大多是关于领主庄园制的。西藏庄园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一种典型,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比较,又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它  相似文献   

18.
香格里拉考     
大型野外生存活动“走入香格里拉”的前期预备工作正在各种媒体上轮番炒作,“香格里拉”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折磨着人们的眼睛和耳朵。香格里拉考“香格里拉”一词最早源于古印度语,即梵语,发音为“sambhala”,“sam”意为和平安静,“bhala”意为真实不变。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发音基本上和梵语相同,叫“香巴拉”。 香巴拉一词在藏族佛教信徒的心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和11世纪“时轮”密教传入西藏有关。时轮密教关注宇宙的生成与毁灭的循环及众生轮回转生的循环,有着缜密的天文历法和人体生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傣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已发表过不少论文,大家都认为,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存在的“滚很召”这一社会等级是来源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古代奴隶制的残余甚至大量存在于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在西双版纳,有一个占农民总户数39%的称为‘滚很召’的农奴等级,其主体构成之一即来源于早期的奴隶,追溯许多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以后新编《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不仅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其中受震后三大领主属下的各类庄园的农奴集体具结给噶厦政府陈述灾情,或请求减免差税呈文中的谚语,更是含义深刻,比喻贴切,与其他藏族谚语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