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于谦之死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7,(2):112-112
吃饭时 最倒霉的是吃太急噎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最冤的是不仅噎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而且还噎死了  相似文献   

3.
一,避讳字之广为中华几千年罕见 太平天国为姓名避讳,曾多次颁布《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不得引用误书,致有亵渎”,否则是列入犯天条,犯天条要判死罪的。 诸如所谓上帝(耶和华)、基督、耶稣等宗教;天国、君王、帝皇和洪秀全父子、东两南北翼诸王名等五、六十个字都在回避之例。 封建帝皇多有将自己名字改成冷僻字,而太平天国却要臣下改名字。洪秀全洪姓,因而非洪氏家族的姓洪者就得改姓;大将曾天养,一度姓改换名明“永添养”,因为天王次子叫洪天曾,后来次子死了,才允许恢复本名。  相似文献   

4.
护生护心     
修罗 《社区》2012,(14):30-31
释文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顾云禅师“戒杀”诗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医古文》(一九七八年出版)文选注释,简明扼要,既不失专业特点,又有广泛参考价值,唯注释中偶有未照之处,尚须辨正。 一、《按摩》;“少腹冤热而痛”。注:“冤:烦闷。” 按:“烦闷”,属胸脾症候,与小腹无涉。据《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奠达。”洪兴祖补注:“菀音郁”。又《诗经·秦风·晨风》“郁彼北林”,《周礼·冬官·函人》注引作“宛彼北林”,是“菀”若“宛”与郁”通假之证,而“宛”“冤”同音,则“冤”亦可借为“郁”,“冤热”即“郁热”,其含义与吴尚先《理瀹骈文》所谓“火郁”相同,均指热邪内伏。故“少腹冤热”,继之“白出”,正合乎病理。  相似文献   

6.
乐翻天     
张盈 《新少年》2010,(10):20-20
不公道 鸡对牛说:“什么世道,人都实行计划生育,可我的主人天天逼着我多下蛋,你说我冤不冤?”牛对鸡说:“你还冤呢?你说多少人吃我的奶,竞没有一个管我叫妈。”  相似文献   

7.
周斌 《金陵瞭望》2008,(23):44-45
韶就是唐僧,等你得巴得巴说一大通没用的之后,要是有南京人冲你脑门上一戳,说一声,“韶死了”,OK,你才算是功德圆满了。“韶”是一种态度,是对人生喋喋不休要把命运烦死最后只能任你摆布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有两位同学,学习都很努力,考试成绩也都不错。老师对他们却有不同的评价:一位是“课外知识丰富,课内知识学得活,还有很大潜力”;另一位是“学得死,知识面窄,后劲不大”。两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无自学的习惯与能力。同  相似文献   

9.
在监狱里,新来一个犯人叫陈冲,编号66,刑期3年。他进来不好好改造,老哭。莫警官问他哭什么,说有冤可以说出来。陈冲说没冤,说他是个倒霉蛋。莫警官问他倒什么霉,他说倒的霉没法说。他两次自杀未遂,同室的囚犯们可乐了:“你以为监狱里是好死的吗?远没有外边自由。”陈冲又绝食自杀,囚犯们就硬掰开他的嘴往里塞。  相似文献   

10.
淡定是金     
淡定,有着深秋的味道。胸有成竹才能淡定。眼里无数却把算盘子拨得噼啪山响,心中无底却要执意飞天,这不仅与淡定背道而驰,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淡定是建立在对征服对象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庖丁解牛的掌故:庖丁19年不磨一次刀,能做到“嚯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的境地,哪是只见全牛的人所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12月16日播出“北安爱滋病事件”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去年9月,在黑龙江的北安建设农场就发现了19名艾滋病感染者。12月10号我们在北安农场见到小李的时候,他刚刚从外地赶来,现在在这儿他已经没有家了。而一年多以前,这个餐馆就曾经是他和妻子杨丽华开设的水果店,现在水果店已经变成餐厅,换了主人,而他的妻子也永远地离开了他,而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妻子死得很冤。  相似文献   

12.
尼采决不是第一个谈上帝死了的哲学家,但他对上帝观念抨击却具有震撼时代的威力,“到现在仍未能完全找到处理之法,亦无法完全复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美国的“上帝死了神学”就深受尼采、朋霍斐尔(D.Bonhoeffer)等人的影响,以至神学家汉密尔顿(W.Hamitton)雄心勃勃地要把“上帝”一词从词典里拿掉,他在《把上帝从字典中拿掉》一书中说,“今天我们甚至不能理解尼采关于‘上帝死了’的呼喊,因为即使这样,我们又如何知道?不,现在的问题是‘上帝’一词死了。”“在上帝死亡神学家看来,不仅上帝死了,而且“上帝”一词…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说:“人变得不像自己了,其实他仍旧是原来的那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变得不像自己了”的现象处处可见,岂独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那个曾刺杀摄政王载沣的反清志士汪精卫,后来蜕变为中华民族的头号汉奸;而那个曾鼓吹帝制的“筹安会”君子杨度,晚年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唐朝那个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的李勣,其性格发展和裂变的轨迹更是十分明晰.据诏人刘(食束)记载,李勣曾对人这样评说自己“余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之;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从“无赖贼”到“难当贼”、“好贼”,直到“大将”,我们看到李勣性格从发展到裂变的全过程。正是从这一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特定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时代所孕育的与众不同的名将李勣。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即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吸食起世上大量推销的迷信鸦片,进行自我麻醉。”窦娥“可称是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节妇’的典型了。”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颇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  相似文献   

15.
汪斋 《山西老年》2014,(1):25-25
在1955年-1965年十年间,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军衔1614名。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按现有的行政区划,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325名(上将3名、中将38名、少将284名),占将军总数的20.14%,被誉为“第一将军省”。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名,占元帅总数的40%;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名,占大将总数的60%;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名,占上将总数的33.33%;  相似文献   

16.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郑之战,楚将穿封戍俘虏了郑国大将皇颉,本以为立了头功。没承想,让公子围半路夺人而去。后伯州犁“上下其手”,终大功旁落。后人把“上下其手”演绎成“通同作弊”,实在是枉冤了伯州犁。其实,伯州犁做错了什么呢?他提议让皇颉自己说是谁俘虏了他,又实事求是地上指皇弟,下指县尹。是皇颉读出弦外之音,当俘虏都成了骑墙派。实际上,公子围争王位时,还是把伯州犁杀了,到是穿封戍被封了陈公。可见,他并没有念“上下其手”的好处。细究之,伯州犁的“上下其手”,类似于今日酒桌上,与尊贵者碰杯,总要把酒杯放得比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7):53-54
据说,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窦娥临刑前发的三大誓愿中有一句“(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注释此句时说:“汉东海有寡妇周青,为侍奉婆婆矢志不嫁,婆婆遂自缢而死。其小姑告官,诬嫂以杀人之罪;问官不察,竟判处死。  相似文献   

19.
郭店儒简非常重视“命”,主张人们要知命。要知命首先就得“知天、知人、知道”,“知天、知人”就是要“明于天人之分”.“知道”主要是了解“人道”。其次要知命还得“知博”,“知博”就要博学于礼。最后知命要“无必”,即不固执。知命的目的是“知行”,要知行首先就得按礼的要求行事,其次还得明于天人之分,最后还要有智慧。知命的主要途径是“反己”,反己还要具备“闻道”、“知本”和“恒心、恒志”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权利与冤抑》该著的作者寺田浩明以“权利-冤抑”为线索,从国家及民间两个层次向读者再现了中国古代法的原型,并最终归纳出法律的原型为“非规则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