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大学生文明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善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117-119
本文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文明素养欠缺的现象进行分析与原因探讨,认为大学责无旁贷,应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主动肩负起培养知礼、守礼并具有健全人格大学生的教育责任,并提出应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教育理念,系统地通过加强校园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综合建设来实现优秀大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蒲善艳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7-119
本文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文明素养欠缺的现象进行分析与原因探讨,认为大学责无旁贷,应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主动肩负起培养知礼、守礼并具有健全人格大学生的教育责任,并提出应树立“全校-盘棋”的教育理念,系统地通过加强校园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综合建设来实现优秀大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刘建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01
按照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的基本逻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虽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全面;生态文明意识虽觉醒,但是尚不健全;生态文明行为虽开始养成,但是仍存在缺位。鉴于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高校应该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制度约束和观念引导,营造大学生生态化生存的校园"小生境",全面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着目标体系尚未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尚未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尚未组成等问题.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构建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目标体系引领的、"主渠道+主阵地+全过程"一体化育人的、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模式,是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方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5):44
培育公务员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地测量公务员生态文明素养可为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依据。结合访谈和文献,提出其测量方法的设计遵循综合的,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原则,框架结构包括知识、意识和行为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一般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亚维度,并设计出具体指标。以2015年北京市421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指标做分析证实,包括34个题目,内容涵盖生活常识、政策知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活习惯、公共环境行为、节约办公七项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贾广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87-9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工程,需要扎实稳步推进,传播绿色观念、倡导绿色消费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探讨一般概念入手,分析背离生态文明的行为以及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试图对阻抑生态文明落实的问题有所揭示和促进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文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29-133
生态文明即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状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既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与生态文明观念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是当前高校德育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青海省生活在农牧区和市区两种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调查发现,生活在农牧区的幼儿虽然
生态文明认知没有市区的幼儿高,但是农牧区幼儿在生态文明素养的其他四个指标生态文明规则性、生态文明敏感性、生态文
明情感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上均高于城市幼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认知只是教育基础,全面提
升城市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还需要在分析农牧区良好生态文明教育成因的基础上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林振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85-188
通过对1227名大学生的问卷及调研,分析探讨了当今大学生在道德伦理、文明礼貌、作风学风等方面的认知与践行情况。同时,针对大学生的道德知行状况.作了一些分析,面对新时期的高校德育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现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上狠下工夫,加快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平台,注重生态校园的建设,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孝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6
21世纪初中国的林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对木材的主导需求生态的主导需求所替代。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生态优先、“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提出,预示着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的形成。而建构和谐社会不但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还有赖于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的最终确立。这就是以“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生态理念在社会、自然、精神等三个不同层面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生态”林业战略指导思想,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成果对我国林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中生态优先、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全新发展理念。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是对古今中外生态文明观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产物,必将对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态意识教育是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研究领域。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生态哲学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美学教育、生态科学教育和生态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我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主要存在着生态意识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投入不足、生态意识教育实践不足、生态实践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加强我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路线图是:拓宽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理论教育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大学生态校园、提升大学校园环境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魏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Z2)
林业高校作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领航者,应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历史责任。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详细论述了林业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主要包括:首先,林业高校对生态文化负有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创建绿色校园文化,示范绿色教育,以促进全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次,林业高校对生态环境建设负有传承育人作用。林业高校应积极展开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传承绿色理念,源源不断地培养生态建设所需高级人才。最后,要充分发挥林业高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开拓服务作用,充分发挥林业高校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傅畅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7-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的宣传与践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进行探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党员是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者,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当前,在校大学生党员在生态文明方面存在一些意识淡薄与行为失范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分析其在学校生态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态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来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如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模式、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构建党员评价体系等,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业压力、不喜欢所学专业、经济困难、人际困扰等,其解决这些压力的主要依靠力量有:自己、同学或朋友、家人和老师。学校相关部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聂法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5-81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要理论依据,阐述了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科学高效地运营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以政府运营为主,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的城市森林运营体系难以适应当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多主体运营体系。当超越一个以上的主体活跃在城市森林运营领域时,就会产生协同的需求,协同是城市森林的多主体参与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构建城市森林多主体协同运营体系。但运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其内涵与外延,构建其体系,分析影响协同能否发生以及发生何种协同性关系的因素,以使城市森林的运营要素实现协同,达到城市森林的运营目标,实现城市森林的善治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