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鉴 《北京纪事》2016,(8):92-95
朋友!您知道颐和园里的园中之园吗?您会不加思索地告诉我,有谐趣园、德和园、清华轩以及耕织图景区的延赏斋。您说得没错。我今天要跟您说的是颐和园后山的赅春园。  相似文献   

2.
金鉴 《北京纪事》2015,(12):101-102
与耕织图碑结缘
  大家知道颐和园东堤有个造型精美的铜牛,以昆明湖为天河,西堤有一组建筑叫织女,寓意中国古代美丽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七七相会。只是织女一组建筑已被英法联军焚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植物的象征意义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以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了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总体运用,揭示了颐和园中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造园者通过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寄托美好愿望。这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即通过运用古典园林艺术精髓,以期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北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统治者在这一地区营造的园林,成为清朝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的天然基础。以康熙帝建造畅春园开始,雍正、乾隆和嘉庆又先后营建了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从三山五园建造风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逻辑发展的结果。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三大园林各具特色。从三山五园的实物表象及其内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文化景观”日益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受到重视。在文化景观有望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拥有法定的保护身份的当下,中国仍未建立文化景观保护制度与代表性文化景观名录。而邻国日本已经在近20年的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景观保护制度,成功地找到了国际保护经验的本土化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日本乡土风景保护的视角,本文重新梳理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建立过程;阐明了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的文化景观与UNESCO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日本传统文化财类型在保护对象上的异同;分析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名录中70处遗产地的总体特征;总结了日本经验对建立中国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耕织图是清代御制文献中的一个农业主题,清代宫廷曾出现过大量帝王御制的以耕织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清宫所藏甚多,记载于各类目录学著作当中.清代帝王的御制耕织图,有绘本、拓本、刻本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在创作上存在传承、模拟和复制的关系.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文化景观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河北省文化景观为个案梳理了文化景观保护类别不均衡、遗产基础研究资料严重缺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丧失了个性和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亟待提高等主要症结,并提出了河北省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拓展文化景观保护类别与时段,注重遗产基础资料的日常积累,积极挖掘文化景观遗产特色,建立更有效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核心的清代园林区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周边地区的改造,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也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乡土文化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基因。梳理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有关研究成果,以福州鼓岭宜夏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变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宜夏村的传统文化景观基因正随着农耕文化景观、聚落文化景观、人际交流文化景观、村落治理文化景观和人口文化景观的急剧演变而逐步流失;从休闲农业景观打造、聚落风貌整治、传统社区营造、历史记忆空间保护、鼓励村民回归等方面提出了鼓岭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籍中的农事图展现了古代农业生产画面,主要存在于南宋之后的农书、类书当中。在农事图的绘制历史上,南宋楼璹《耕织图》与清代焦秉贞《耕织图》为创新之作,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模范作用,二图的绘画技法与绘画理念被广泛模仿与继承。其他农事图对此二图多为移花接木式的机械模仿,少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研究了颐和园和北京植物园水景植物的使用种类与频率,对比分析了两种类型园林水景植物配置的特点,总结了两者水景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最后针对水景营造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收藏样式雷图档中关于圆明园的图档近2000张,这些图档为了解和研究圆明园盛期时的情况提供了大量可信的重要史料。通过圆明园样式雷图文档案我们看到了以样式雷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在皇家园林建筑中的创造,是这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地处西郊,是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万园之园”,为清帝驻跸听政之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京,咸丰帝由圆明园出逃并病死热河,圆明园惨遭劫烧,遂成国人不可触摸之隐痛。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然而,中西文化交流的潮流却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并得以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随着时间的推进,清代出现了励精图治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康乾盛世逐渐孕育。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成果及观察指标就是在北京海淀地区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这其中,中西文化交流既是康乾盛世的一个推动力,也是三山五园兴起的重要外因。考察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兴起的中西互动背景,既是清史研究和三山五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有助于审视和把握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利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同步于清帝的南巡盛典,作为江南著名风物的杭州西湖十景被一一仿建在北京圆明园中,一开这座皇家园林“移天缩地”的先声。文章通过对圆明园与杭州两处“西湖十景”的比对,厘清了圆明园对其写仿的方法为“实景写仿”与“会意写仿”两类,并通过院本绘画、现状照片、清帝御制诗以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的清宫样式房图档,分别就每一景的对景关系作一简析,得出了圆明园写仿杭州西湖十景过程中的尺度缩小、官式做法、意境追索等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受“天人合一”、“寓善于美”、“自然就是美”等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观的影响 ,形成了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和精练性等四大特征和与之相应的造景艺术手法。所有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独特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陈垣学术思想评传》将陈垣1948年4月25日游颐和园照片题词中的“厓岸”解释为“厓山”.并引发出关于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的议论.这是评传作者不明训诂、蹈空立意的误读。评传的说法较有影响.特此辨析。  相似文献   

18.
植物历史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颐和园内植物配植的实地考查,结合题额、对联、诗文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参考地层科学探测报告和植物习性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清漪园以及颐和园时期的植物配置总体特征,归纳与特定植物审美相关的景点分布,并试图还原颐和园各历史时期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以及配植方法,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修复以及绿化配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