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出口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的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出口市场集中于亚太地区、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私营企业出口地位微不足道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广东的出口结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形成,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扩大一般贸易的比重,促进贸易方式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宁省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进行研究。根据辽宁省2004~2007年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全省机电贸易状况从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商品类别等方面进行动态、系统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总体逐渐增强,出口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及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但同时也呈现出增长后劲不足、贸易主体发展不均和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加工贸易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进口、出口整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出口对发达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进口对落后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幅最大。第二,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受人均GDP、人力资本和R&D投入的影响。第三,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并未造成能源消耗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进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而且还带动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原材料、重要机器设备和附属技术等的进口.这表明,加工贸易可能通过多种影响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减弱;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对此,应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提高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要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6.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理论模型,运用1983-2005年加工贸易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表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产生我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但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削弱;中间产品进口是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成本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是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干中学"效应引起的动态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新的动力。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调整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外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外贸体制改革未能与国民经济改革同步推进,影响外贸出口的因素依然存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退税滞后、银行贷款利率调高以及国际经贸形势趋紧,使出口增长后劲受到影响。及时转变观念,调整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有助于外贸企业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早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中出现的走私现象 ,我国于 2 0 0 0年开始设立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日趋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 ,出口加工区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外出口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这种增长本质上是一种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其特点是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后果是出口将不可持续发展,并且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目前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通过调整出口政策,建立新的出口考评体系,促进加工贸易升级,鼓励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出口企业间整合,以转变这种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出口贸易方式意味着出口生产模式以及能源投入的差异,因而对碳排放的影响也不相同。利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对51个地级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这两种不同贸易方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都会带来碳排放的增长,但加工贸易出口带来的碳排放相对更小;在考虑动态因素后,二者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高收入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带来的碳排放显著增加;而在中等收入城市,一般贸易出口仍旧是出口贸易中引起碳排放增长的主力。对此,中国应该继续推动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贸易方式转型,限制、调整一般贸易出口中高污染产品的占比,加大相关产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推进出口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运用Hausmann模型对我国2002—2008年29个省级区域金属制品的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层面出口技术结构进行测度,同时运用动态OLS模型分析加工贸易对我国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的作用。分析表明:我国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较高的省份多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中西部区域的出口技术结构相对较低;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有提升较快,但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内部的出口技术结构差异性在扩大;虽然加工贸易促进了金属制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但对不同亚产业和省级区域出口技术结构变迁的作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定牌生产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牌生产(OEM)出口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OEM方式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表现,积极参与OEM加工贸易,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逐步扩大自身实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OEM出口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知识产权建设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日趋放缓,出口总额大幅缩小,随着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相继出台,我国贸易顺差也在大幅缩水,国内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我国外贸形势面临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载体,在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的地区性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不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30%.然而,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满足加工贸易业规模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而逐年加大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其损失也是惊人的.为此,文章拟从能源安全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外贸贡献计算方法割裂了各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考虑出口对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因而,这一方法存在低估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倾向,有鉴于此,章在充分考虑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联立方程组以重新估算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7.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粤东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出口退税率多变,对广东外贸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粤东出口在广东外贸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粤东为例就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数据,考查了我国外贸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等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外贸总额、进口、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层次递进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时期内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并且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苏、浙、粤三大贸易强省数据对比了三省的环境污染差异以及特色鲜明的贸易模式差异,并且通过非观测效应模型验证了贸易模式如何影响环境污染。最后,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最理想的出口贸易模式应为"高加工贸易比重、高产品结构层次以及低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因此,为了在发展贸易的同时保护环境,应大力发展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加工贸易并促进其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出口退税率调整这一政策变化对我国外贸行业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我国外贸行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一是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升行业竞争优势;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以质取胜"模式,重塑外贸企业形象;三是把握外贸发展趋势,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行企业结构重组,打造外贸企业航母.从而化解压力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以此为契机开拓我国外贸行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