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唐会霞 《青海社会科学》2012,(5):194-197,203
两汉时期是豪族产生并形成的时期,右扶风马氏家族便是其中之一。马氏家族以军功兴族,后来又以外戚身份走向鼎盛,最后又转变为军功、经学合一的家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文武兼擅、富于才干、积极进取、天下己任、严于律已、慎于立身的主要风貌,对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马氏家族的兴盛与衰败皆与两汉的政治、军事、法律与文化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兴沈氏作为南方土著,在晋宋易代之际以军功兴起。但自萧齐以后,沈氏门风开始经历着由武入文的变化。这一变化虽对沈氏家族在中央的政治地位有所影响,但也使其家族形象在历史上凸显出新的层面:一则作为地方势力的崭露,一则为对南朝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扈尔汉家族是清初著名的军功世家,为清朝的崛起和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本文利用《鄂谋豁索哩地方佟佳氏佟氏世系谱牒》、《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及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对扈尔汉家族的发源、迁徙、世系、重要人物及其军事功绩进行梳理和论证,进而展现出扈尔汉家族对清初政治、军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土地制度中的军功授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功授地是美国土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国会(包括联邦国会)先后颁布了上百个军功授地法令,依据此类法令,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处理掉近7000万英亩国家土地。退伍军人们并未从军功授地中得到多少实惠,大多数土地落入土地投机者手里。但其总体效果促进了西部的迅速开发。  相似文献   

5.
1972年出土于南京的《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府君墓志铭》,是了解平原明氏家族史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加深对中古士族、靑齐地域社会、宋齐政治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明氏家族原属冀州豪强,十六国末期南渡黄河,成为"青齐土民"集团的一员,后又于刘宋泰始初年迁往江南。刘宋时代,明氏家族的婚、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与其作为地方豪强的身份吻合。另一方面,他们也一直试图依靠军功突破家格,获得升迁。在宋齐代换中的活跃表现,成为南迁明氏由地方豪强逐步转为教养贵族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支较正规的军队,都有与之相应的军功赏赐制度,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军功赏赐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军功制不仅与当时的军队状况紧紧相连,而且还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本文试图分析在战国这样的社会状况下的军功赏赐制度。  相似文献   

7.
任布家族墓志出土于河南洛阳伊川,这些家族墓志保留了任布家族成员的信息,记载了家族世系、兴衰和婚姻等内容.共有七方墓志,分别为任布之子三人,儿媳二人、孙一人、重孙一人.通过对其家族墓志研究分析,既可了解任氏的家族世系,补史之缺,又可以大致梳理出任布家族从后唐到北宋徽宗年间由盛而衰,复盛复衰的发展脉络.此外,通过任布家族婚姻情况和兴衰史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宋代科举制度对一个家族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前期文人的军功崇拜意识——以诗文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侃 《南方论刊》2007,(3):88-89
唐人意识中的军功崇拜思想深深影响了唐初各个阶层。在朝廷、文士、百姓等三个方面的合力下,军功的刺激促成了社会心态的普遍倾斜。立有军功的勇士始终受到时代的尊崇,崇拜军功的意识心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对唐朝许多制度的推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人王安石有二位叔祖,即“能吏”王观之和“进士”王贯之。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后者进入研究视野,学界皆认定王安石仅有一位叔祖王贯之。“能吏”王观之在临川王氏家族史中失落,主因是左右宋代士人选材记事的社会观念已发生变更,即北宋进入“选举社会”之际,诸多观念皆历经一次从尊崇“能吏”向标榜“进士”出身的转变。受其影响,临川王氏家族在朝向“进士之家”迈进时,“能吏”王观之就在新兴精英士人的话语体系中淡出、消失。追寻此段隐匿的家族史,对于深析王安石的个人学术史、归纳北宋中前期地方士人家族的变动模式,以及勾勒中国儒学复兴的观念背景等,皆不无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青州麻氏家族是北宋时期一个极有影响的强宗豪族。从这个家族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强宗家族在基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显著特点。而这个家族的兴盛与骤衰,又充分表现出了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与强宗豪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叙述分析麻氏家族这一个案,可以深化我们对宋代强宗豪族具体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沛 《东岳论丛》2013,(7):83-87
西汉王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中央直辖的郡县之外,分封着大小不等的王国和侯国。按照刘邦与军功集团签订的"非功臣不侯"的政治契约,从刘邦登上帝位之后,刘氏皇朝便陆续分封宗室贵族和军功大臣为列侯。封地在胶东的侯国,包括军功侯国和同姓侯国。军功侯国的受封者多是汉初随刘邦打天下的军功集团成员;同姓侯国,则多是武帝实施"推恩令"以后分封同姓王国的子弟为侯者。胶东是西汉侯国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北宋苏颂撰文的王田墓志志石出土于郑州市上街区马固村附近的王氏祖茔,现存马固村王氏祠堂,志文详细记载了志主王田的世系、仕宦经历、子嗣、姻亲等情况,是研究北宋官员王田及王氏家族的重要资料。依据出土墓志文,综合运用其他文献,不仅可以校正传世王田墓志文的文字错误,还可以纠正其中一些术语、人物系衔的错误和正史记载的相关错误。墓志文中关于王田参加"锁厅试"的记录,说明宋人对锁厅试含义概括存有的漏洞,"锁厅试"不仅是现任官员而且也是部分官员子弟谋取功名的特殊途径。王田墓志文中所记案例说明北宋的恤刑思想和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原则在州级司法活动中有所运用,宋朝州府一级长官与幕职官在判案过程中有研讨和争论,并有统一思想从而作出判决的过程,这些都表明幕职官对州府长官司法权力有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墓志文中记载的关于王田家族的婚姻关系,也揭示出王田家族同官宦之家和取得功名的新贵联姻、借以巩固其家族的社会地位的婚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看军功爵制对秦人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均 《人文杂志》2006,(3):110-115
本文讨论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与军功爵制对秦人社会生活的影响。秦人偏居西陲,缺乏宗法伦理观念,濡染戎狄民族强悍、尚勇、好利的性格特征,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将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与功利主义的文化精髓升华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奖励机制。军功爵既是一种社会荣誉,又能够获得赐田宅、赐邑、役庶子与减免刑罚等封建特权。国家以军功爵为杠杆,通过对爵位的予夺,构建以爵禄为里,军功为表的等级秩序,促进了秦人社会政治生活和军事制度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其姻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育济 《东岳论丛》2001,22(3):106-111
临川王安石家族是北宋中期最负盛名的衣冠望族。由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王氏家族深深卷入宋王朝最高权力核心的政争中。政治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临川王氏的兴衰荣辱 ,而其婚姻选择 ,尤其是与“乌石岗吴家”、“蒲城吴氏”(宰相吴充、吴育家族 )、“仙游蔡氏”(蔡京家族 )、“南丰曾氏”(曾巩及宰相曾布家族 )、“钱塘沈家”(宰相沈遘家族 )的联姻 ,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宁卫陈氏家族起自淮南,转战华北、陕甘,最终在镇戍西宁后经历了从卫所军户到土司家族的身份转型,成为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少有的汉族土司。元末明初,陈氏始祖陈子名自淮安归附明朝,为常遇春部下小旗;其子陈义升任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纳入朱棣麾下,又参加靖难之役,随驾北征,因功获授山西潞州卫世袭指挥同知,后驻防甘肃并于永乐十四年调任西宁卫世袭指挥使。自陈义始,陈氏家族世代承袭指挥,又担任守备、参将等流官实职,宣德至弘治年间,陈斌、陈镛、陈策、陈治、陈凤征调河西;弘治以后陈忠、陈辅、陈三畏、陈光先、陈师尧、陈师文转而守御河湟,明末又支援辽东,屡立军功。陈氏家族以卫官充任营官,自置产业,又与李、祁、赵、吉等土司通婚,领有土人,渐成雄踞一方的土司家族,折射出明代卫所军户移民戍边、融入民族社会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周必大《曾南夫提举文集序》为线索,考察了《宋史》及《宋史翼》均未立传的北宋后期官僚曾安强及其家族的事迹。从曾氏家族的仕途际遇,可以窥测到南宋前夜仕途的艰辛。这种北宋因素,自中期以来开始积淀,至南宋在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场域之下,终于开始发酵,士人中的多数不再涌向仕途,出现流向多元化的势头。而从曾经贵为宰相的周必大为当地的曾氏家族写下为数不少文字的行为来看,地域势力在当时乡党间的人脉经营相当受到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地域势力的崛起与强盛。而这种地域势力的崛起与强盛则成为宋元变革的强有力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7.
西汉的优抚措施建立在军功爵制基础上,面向全体官兵;在论功行赏的原则下,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主要包括在给立功将士的赏赐中。政府礼葬死亡将士,抚恤其家属。戍边军人家属受到优待,有可靠充足的生活保障。西汉军功爵制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优抚措施也体现出显著的等级差别,反映了西汉社会的等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观澜书院是湖南传统家族书院,创建于北宋年间,经元、明、清、民国乃至20世纪80年代,这所书院一直存在,可称之为"千年家族书院"。但是,对这所在许多关于中国书院史、教育史的论著中都有提及的书院,学术界却未进行过深入研究,致使许多相关问题模糊不辨,甚至舛误丛生。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发现的文献资料进行考证,以求廓清史实,为中国书院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6-132
弘农杨氏是我国中古时期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汉唐间因固守本望而受时人称许。但在唐末五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士人多离乡里,弘农杨氏子孙也为了生存四处播迁,定居他乡。北宋时期,杨氏后裔的播迁分布范围非常分散且南移趋势明显。入仕途径整体上以恩荫居多、科举次之,但具体到不同地区的家庭又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入仕北宋的杨氏后裔虽失去昔日的世袭特权,但入仕途径仍以恩荫为主,同时传承习儒传经的优良家风,在科举方面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使家族能够顺应时代变化,维持家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中末年河东道的政区调整是德宗即位以来削藩政策的集中体现。建中初年的削藩战争,河东三镇中尤以河东镇军功卓著,然在建中末的政区调整中,河东镇却未得尺寸之地;昭义镇军功逊于河东,却得以扩充;河中镇则被分割,增设晋慈镇。考察建中末河东道的政区布局调整,可以看出唐廷治理藩镇的策略,揭示唐廷与河东诸镇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