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人类的共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自然观,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侠 《兰州学刊》2004,20(1):50-5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建构了科学的、系统的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的建构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至高命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资本主义生态文明进行了制度批判、辩证批判、实践批判,阐发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尺度、历史发展的永恒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时代化,不仅能够为破解今天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提供独特的理论资源,而且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明与绿色精神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是反映精神文明状况的一面明镜。生态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对于保证人的身心健康 ,满足人的审美等精神需求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帮助人们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充分吸纳生态文明内容的精神文明是充满绿色的精神文明。创建绿色精神文明需要观念和制度的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6.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前全球生态问题研究最有成就的流派之一,它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生态危机的分析以及异化消费理论、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于解决生态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激发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加强地区及国际间生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对文明的实践本质和辩证意义的科学规定来看,“文明和谐”是指通过合理、公正、科学、有效的途径来调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和调整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社会财富积累、交换、分配和消费各环节得以协调运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精神状态得以和谐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的过程,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除了在整体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导人们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之外,还在“文明和谐”的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关于“文明和谐”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自然统一论、世界一体论和社会系统论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 ,遵从什么样的言语规约 ,说话是否得体、适度、有分寸 ,交际用语是否文明 ,既是个人修养 ,也是其国民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因此 ,加强语言文明建设既是摆在每个交际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也是任何一种形态的文明社会里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语言文明建设需要探讨并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具有时代风貌的、有系统的礼貌用语规约 ,需要推广礼貌用语 ,需要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罗浩波 《天府新论》2008,(5):13-18,143
文明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是认识和研究文明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整个文明学科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文明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本质论、文明结构论、文明互动论、文明主体论四个基本层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进行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研究非常必要。生态文明观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利用精神文明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文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明形态 ,制度文明既不属于物质文明 ,也不从属于精神文明 ;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这一思想武器.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包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批判、生态矛盾的剖析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说明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出较为丰富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理论,对探索我国的生态发展道路、提升人民群众生态幸福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语言生态的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从本质上讲,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的进程中,语言自生自灭论、语言帝国主义和语言封闭主义等都是错误的;应该从交际功能和结构体系两大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时,要做好强化和巩固语言的交际功能、维护和完善语言交际功能的合理分布以及促进人类语言的和谐共存、资源共享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视角对生态文明进行过科学的论述,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关系,理论基石是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与自然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优化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等。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仅能为人类破解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撑,更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