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近年来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对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倡导家长、学校、社会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学会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是一个紧迫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其特有的价值理念及独特的助人方式,在帮助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生命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不仅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与生命教育的理念高度融合。同时,社会工作体验式的助人方式又给生命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可从个人、团体及社区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于青少年堕胎泛滥,这一关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问题,广大家长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但迄今为止,从哲学角度对青少年堕胎问题进行反思的文章尚不多见.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角度分析表明,“性教育的匮乏”固然是青少年堕胎泛滥的一个重要成因,但青少年堕胎泛滥背后还有其重要的理论原因,那就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影响,而现代自由主义背后是现代个人主义在作祟,也就是说现代个人主义哲学是青少年堕胎泛滥背后的理论支撑物.在分析现代自由主义堕胎观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的厚道堕胎观,其中包括对生命的厚道、对少女的厚道、对婴儿的厚道.与此相应,主张在青少年中展开责任教育、共情教育和敬畏生命教育.本着“上医治未病”的原则,这种厚道堕胎观主张对青少年堕胎泛滥应该全社会共动员,标本兼治,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孙振杰 《社科纵横》2014,(4):108-110
《歧路灯》是一部有关"生命教育"的小说[1][4],是乾嘉时期中原地区的教育诗史。作者李绿园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乾嘉时期中原地区中产阶级的教育理念。小说以主人公堕入歧途又浪子回头的故事叙述,形象地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大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逐一披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张秀军 《生存》2020,(3):0162-0162
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国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中小学生命安全问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统一,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教导.教师对安全教育的概念、制度、方式与教育的途径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利用案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关于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教师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  相似文献   

6.
呼唤生命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 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 么了?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这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者根据理县灾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社会工作介入理论、理念和技巧,以及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服务灾区青少年,为灾区青少年探求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提高他们面对灾难、抵御灾难、不怕困难的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瑞萍 《探求》2005,(2):76-78,21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交往的空间,缩短了青少年社会化的时间,创造了青少年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的条件,提供了青少年认识社会和扮演社会角色的便利,创造了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引发青少年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恋网成瘾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导致青少年对不同文化与价值选择的困惑,从而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效应,减少其消极效应,应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强化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英  任慧英  赵琼 《社科纵横》2011,26(5):139-140
本文认为,做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乐观向上,是做好大学生目标教育的基础。文章从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四方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期做好大学生目标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聚焦"人的生命"的教育,旨在尊重生命主体,关注生命的价值,其涵盖着人对生命的态度、生命存在的方式、生命的价值等内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国人民对生命意涵及价值的沉思,也增强了对"生命教育"意题的重视.幼儿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身心发展及人格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图文并茂的"生命教育"绘本,是开启幼儿生命教育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中日两国青少年的监护人如何对青少年施行教育以及对青少年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看法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在“关于青少年教养的调查”中设计了“想把孩子培养成喜欢学习的人”、“想全力以赴培养孩子”等 2 0个问题 ,并将回答分为“是这样想的”、“基本上是这样想的”、“基本上没这样想”和“完全没这样想”等 4个方案 ,请中日两国青少年的父母选择。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青少年教育的看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同中国青少年的监护人相比 ,日本青少年的监护人更侧重于“尊重孩子的想法” ,重视“将孩子培养成在自己擅长的领…  相似文献   

12.
高飞 《社会工作》2011,(16):15-17,42
通过南海区罗村街道的实地调研,结合已有研究,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存在的各种文化冲突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针对罗村多元文化冲突下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选择做了简要探讨,从中提炼出罗村街道在青少年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社会》1991,(5)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多次明确指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实行教育、感化、拯救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定和政策。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扭转了十年动乱期间青少年犯罪逐年递增的局面,1980年到1984年全市青少年犯罪人数以平均每年递减5%的速度下降,至1984年青少年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只占50%。但从1985年开始又出现回升。1987年市人大颁布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实施后,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历史教育。百年多来青少年历史教育的政策变迁经历了初创形成、曲折前进、快速发展、深化创新四个时期,呈现出连贯性、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和融通性特征。未来青少年历史教育政策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协同体系,优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成华 《创新》2018,(2):63-71
建立于意识哲学基础上的生命教育引发了理性的偏激、价值取向的单一、技术医学的困境等,以身体哲学取代意识哲学的范式转换,适应了当前生命教育的需要.身体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提升了身体的地位,重构了生命教育的话语系统,沟通了中西方生命哲学.消费主义语境下的身体则偏离了身体哲学对身体的理解,有再次贬低身体的危险倾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应该是:转变德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的德育新理念;将个体的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回归道德本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知;以校园为中心,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终结可以有很多种原因,多种形式,但是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一个人主动决定并采取措施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自杀。自杀直接危害了人的生命,社会工作者相信人的生命不应被剥夺,积极协助案主避免受伤害。本文主要对青少年自杀行为进行浅显分析,并提出社工的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16,(4)
海洋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生命的起源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海洋。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过渡开发导致日益稀缺枯竭,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更加重视海洋,我国也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本文从现代海洋教育的内涵及其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海洋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国际海洋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国海洋教育的目的及内容,指出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来开展海洋教育成为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与海防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该文从青少年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具体条件和环境影响、主观因素、个性结构特征、动机五个方面 ,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 ,最后就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熊威  陶真 《探求》2013,(6):97-102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愈发严重,广州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暴力化、突发性等特点.为应对这一严峻问题,必须考察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研究沉迷网络现象,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这既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有益于有关部门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