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康之难”后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这就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为了维护小朝廷的偏安局面,他向金国称藩称臣,把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搜刮大量财帛向金国献币纳贡,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安宁。在这民族的大灾难中,与屈节求和的腐朽统治集团相反,当时广大人民和有正义感、有民  相似文献   

2.
南宋词“复雅”理论在理学“崇正”思潮影响下形成了以东坡词为“正统”的词学正统论和词学宗派论,而词的创作则在发展东坡词法基础上逐步形成以“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为表征的宗义理词风。在词人群体形成及演变方面,理学人士对苏学的推崇不仅直接促成了南宋苏轼词派的形成,而且在苏、辛词派交替过程中起极重要的中介作用。随着程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宗程学或具有程学倾向的词人不仅从思想、理论与创作方面拓展了以崇苏为基点的“复雅”词风,且还以极大热情参与辛派的建构并逐渐形成理学家词人群。考察南宋词风演变及词学理论的文化背景,理学无疑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将难以对南宋词理论实质、词派演变及创作倾向作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创作十分繁盛,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词人对建康浓郁的六朝文化颇为认同;其二,建康在有关宋金和与战的重要政治事件中颇有关涉。南宋金陵怀古词可以分为四个创作时期,且表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1)南渡初期国破家亡的悲吟;(2)中兴时期英雄的自许与失落;(3)元人南下之际报国无门的自怨;(4)宋亡前后亡...  相似文献   

4.
南宋词科的恢复和改革不仅造就了又一个骈文繁荣时期的到来,而且对南宋骈文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南宋骈文朝着格律更加严格、注重技巧形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德佑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占领宋都临安.南宋益王赵罡、广王赵骨二王在宋臣护送下逃奔岭南,中国历代中原民众南迁浪潮出现新的高潮.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汉民族中的新民系--客家人更壮大、更巩固了.他们在岭南地区开辟耕地,发展经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为岭南文化逐渐具备传承性、多元性等特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诗社,词社活动明显有疏离政治的倾向,词社是在随意地结集中逐渐规范发展起来的。到了南宋晚期,词社活动已较为成熟,词社集中切磋句法、传授词艺,对词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寿词是南宋出现的新词体,其创制主要缘于词人自我抒写的需求。早期自寿词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功名的超脱,中后期则展现了宋室衰亡背景下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悲观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9.
从南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即清空、沉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清空,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推崇追慕,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的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沉郁,是指南宋遗民词感情的深沉郁勃,遗民词人身虽隐居,但终生都没有忘怀故国、故家,失意和苦闷增加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深度,使其词在情绪的深沉和感情的力度上,都呈现出深沉郁勃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11.
南宋遗民词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主要即是清空、醇雅,这和南宋遗民词人的隐居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隐居不仕的文化心理相契合,是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宋遗民词中人格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宋遗民词中的隐士形象,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民族社会的苦难和词人个体命运的不幸,以及他们寻求解脱苦难、摆脱不幸的途径,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宋遗民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的山水优游活动,作为遗民词人隐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了遗民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词体文学的表现功能,因此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南宋遗民词中的隐士形象,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民族社会的苦难和词人个体命运的不幸,以及他们寻求解脱苦难、摆脱不幸的途径,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6.
南宋遗民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的山水优游活动,作为遗民词人隐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了遗民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词体文学的表现功能,因此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就在南宋文人词脱离音乐,逐渐转化为新型格律诗的同时,民间词却依然沿着音乐文学的道路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向"曲"过渡的趋势。词体曲化,使本脱胎于民间伎艺的曲子词重新回到了民间,又赋予它以更加生动、更加通俗的方式,这无论在音乐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钱塘江观潮是典型的宋代都会风俗.南宋时期,观潮从极富地域色彩的习俗,上升为影响一时风尚的文化活动.通过观潮、咏潮等文学创作,观潮从文人的审美对象转化为文人理想的寄托场所,是特定时代下的文人心理的反映.经过词人心灵的过滤,"潮"也从最初单纯景物的刻画、民风民俗的表现,成了词人正气豪情的宣泄,壮志难酬的寄托,发展为词人世界里被赋予多层内涵的意象语言.  相似文献   

20.
南宋遗民词人将深刻的佛教哲理内涵熔铸到词中,不落痕迹地转移到词作内容的审美表达,巧妙地将佛教思想转化为词中的审美意境。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既是南宋遗民词中的重要组成材料,也是创作主体心灵、情感的载体,佛教语典如此广泛地融汇于遗民词中,一方面表明了遗民词人对佛教思想接受的自觉与深入,体现出了词体的老成之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们虚空淡泊的心理,易于将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人生哲学、审美趣味中,并将之转化为词作中的审美意象及其创作时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