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师黄药眠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我在读大学时就接触过先生的著作,对先生非常景仰。1953年春,我们行将毕业,照例要到中学教育实习,那时虽说有“中学教材教法”课,但尚在草创阶段,粗略得很,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语言研究是源远流长的。先秦典籍中的"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皿虫为蛊",大概可以算作词汇、语义研究的滥觞;《公羊传》中的"六鹢退飞过宋都"、"陨石于宋五",不失为是语法词序的讨论。不过它们都还只是零散的片言只语。汉代对汉语的研究有重大发展,出现了《尔  相似文献   

3.
一我是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中文系的。一入学,就听到高年级同学颇为自豪地介绍不少蜚声学界的教授在我系任教,而其中总要十分醒目地提到陆宗达先生。二年级开古汉语课,才有幸亲聆陆先生的教诲。陆先生的教学艺术堪称楷模。先生的讲课语言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锤炼的,...  相似文献   

4.
赤峰民族师专北方文化研究所的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成绩 ,与苏秉琦等五位先生生前的指导、支持是分不开的。曾经在他们的带动或努力下 ,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事业正式与国内外学术界接轨 ,赤峰地区近万年以来的历史文化编年得以确立 ,这里的学术研究形成一个高峰期。直到现在 ,他们的学术思想 ,对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君武先生是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对广西大学建树卓著;他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为纪念马君武先生诞生111周年,特摘发本文以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今年九月六日,窗外又有长杨落叶声的时候,想到顾先生撒手而去,是整整三十年了。在此日之前四天,由顾先生的一些高足发起。在北京举行了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会,我参加了。纪念会的后话是印纪念文集以免“言之无文,行而不运”。文集还不只一种。其中一种是河北大学的,曰学报专栏。也许因为我与顾先生的交往是禅引起的吧,编者希望还具体前行一步,说可以就佛学的因缘写一写。这使我一则以惧,一则以喜。惧,是因为自己所知甚少,不敢  相似文献   

7.
怀念先师顾随先生——在顾随先生纪念会上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盛会上,我心情非常激动,我不太善于言谈,特别是讲到老师羡季先生,那我就更不知如何表述我的衷怀了。所以我在这样的感情、这个精神状态之下,真正是悲喜交集,万感中来,一切心情,不知从何说起。我们这次隆重的纪念会,规模尽管不算很大,意义却是不小。会上有老师生前友好,有高等院校的领导同志,有文化界的友好,还有新闻界的关怀者。虽然人数上是我们同门弟子为主,但这绝不只是我们个人的师生之谊。这是我感到的第一点。  相似文献   

8.
1997年在香港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经老师高德希(Mohsen Ghadessy)的引见,我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韩礼德教授.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大师竟然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此次见面令我这个门外汉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多了一份亲切感.  相似文献   

9.
10.
王荫 《中华魂》2012,(5):45-46
当我们一些老文艺工作者在一起聚会时,时常缅怀起抗日战争时期从大后方和沦陷区来的一批社会文化名流与众多的新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对著名作家、文史学家、戏剧家阿英为盐阜区的新文化戏剧运动呕心呖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记忆犹新。阿英,原名钱杏邨,笔名魏如  相似文献   

11.
<正> 沈从文先先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和物质文化史专家,是一位内涵丰富、深情而又深刻的哲人.他的成就和人格是不朽的.应该让更多的当代人和后代人理解沈从文先生,从他那里受到教益.我们这所地处湘西,曾蒙受沈先生关切的吉首大学,有义务在学习、理解、宣传沈从文先生方面尽力作出更多的有益的工作,为此,特约请海内外深知沈先生的亲友和学者撰文纪念,编辑了这本《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全书的组稿、编辑工作由沈从文研究室刘一友和向成国两位同志主持;参加组稿、编辑工作的还有沈从文研究室的孙韬龙、叶德政、张永中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徐觉哉先生著《恩格斯画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是在1990年旧版本基础上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全力打造的升级版,是中国学者对恩格斯学、恩格斯研究和恩格斯传记研究的又一重大贡献。重读此书,深感该书不仅有助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更加生动鲜活、全面透彻地学习恩格斯、理解恩格斯、敬仰恩格斯,而且有助于世人更好地缅怀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铭记恩格斯的卓越功勋,重温恩格斯的崇高精神和发扬恩格斯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东部时间2018年4月15日晚,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先生(M A K Halliday)与世长辞,享年93岁.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同仁感到万分悲痛. 追思大师,浮想联翩. 我,王振华,1996年通过了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选拔考试,有机会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选择的攻读学校是悉尼大学,选该校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学校有韩礼德先生创立的语言学系.求学期间,虽与先生没有谋面,但读的书几乎都与他的语言学理论和思想有关.第一次与先生见面是1999年在广州.与他交谈中发现,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又在上海和北京多次与先生相见.再相见时,因我是他的高足J R Martin教授的学生,所以我每次对他的称呼都是"师爷",他也都欣然接受,让我很欣慰和自豪.我2007年离开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在J R Martin教授的配合下,创建了"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其宗旨是发展韩礼德先生首倡的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思想.  相似文献   

14.
如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样,文学研究也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近闻国内有些出版社正打算重新出版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旧著,以利于研究的研究,此诚为有识之举。张振珮先生的旧著《李义山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在面世五十余年后重梓,将是很有意义的。所谓研究的研究,就是从文学史以至学术史、文化史的角度来展开论述,为今人的研究提供借鉴。 1933年,安徽省立图书馆主办的《学风》杂志分三期连续发表了张先生约十万余言的《评传》,这是一部最早以现代传记形式来全面评述李商隐生平创作的专著。“五四”  相似文献   

15.
“忠于法律 伸张正义”一文是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先生作为北京银翼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参加霸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银翼公司反诉大高各庄胶木制品厂侵权违约一案中,依法庭程序,当庭发表的一篇演说词。当时,案件的庭审调查和辩论已持续了两天,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就纠纷争执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大量举证和有针对性的质证、认证,法庭辩论阶段双方更是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扣人心弦。参加本案庭审旁听的还有北京邮电大学管理与人文学院97309班法律专业的27名大学生,他们是专程从学校来到法庭旁听学习,进行现场教学观摩的。庭审接近尾声,审判长依法定程序请银翼公司董事长作最后陈述,林校长当庭发表了这篇简短、中肯而又极为精彩的演说。经过作者同意,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法律思想史家的学术贡献。认为张国华、饶鑫贤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法律史研究的组织者、学术活动家和著名法学家;在总结与继承、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骨干、开展学术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引言:韩礼德是"神" 过去的20年里,在很多学术场合,我经常有幸应邀做韩礼德先生学术会议主题报告的主持人.记得2009年7月14-1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3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期间,我在介绍韩礼德做题为"Some thoughts on choice"的大会主旨报告时一开头就说,M.A.K.Halliday does not need any introduction. If there is anyone here who does not know or know of Professor Halliday,then he is in the wrong room.这句话说完后,全场响起了会意的笑声.我接着说 We read Halliday, just as we read Shakespeare(记得1997年10月在澳门大学召开的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期间,会议召集人任绍曾教授在介绍韩礼德教授时说过这句话).我接着还说,Halliday is a great man.He has changed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including mine,and because of him we have changed other people's lives too.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认识或了解一些名人,但配得上这样介绍的人应该是不多的.从这一点看,韩礼德不是普通的人,他是"神"!  相似文献   

18.
孙轶青先生1938年参加革命,是早期的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国家文物局工作,后从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位置上离休。孙老离而不休,热心文化界的社会活动,现在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中华古玩业商会名誉会长等。  相似文献   

19.
蒋楠 《国际公关》2013,(6):45-46
2013年4月28日,中国著名的公共关系研究学者、中山大学原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廖为建先生与世长辞。闻此消息,公共关系学界同仁顿时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大家互相传递信息,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廖先生的深切哀悼。时至今日,已过去半年多时间,每每在课堂说起先生,我都禁不住眼含泪水;凝望先生照片,都话语哽咽,无法成句。先生已驾鹤西去,吾辈不仅要深记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善谦和的为人风格,更要把先生的研究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陈元晖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今年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校教育学部吴玉琦教授通过记录自己与先生相处的点滴表达了对先生的纪念。吴玉琦教授主要从三方面对先生做了介绍:陈元晖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潜心研究,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都有研究,著述甚丰,是学界知名的学者;先生酷爱教育,认为当好大学教师,除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外,还要有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先生一生未离开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有影响的教师;先生为人耿起直、善良、质朴,在工作中敬业乐群,与人交往时平等待人,是后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