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实力逐渐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而我国工业制成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凸显。选取1990—2008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数据以及环境污染数据,把EKC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研究中,通过建立CUBIC模型,验证我国EKC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把出口贸易变量加入CUBIC模型中,运用TKC检验分析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依存度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尤其是生产要素比例相似的产业内贸易占据了国际贸易额的大部分份额。参与产业内贸易,是关系提升国际竞争力重要战略。目前,我国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工业制成品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但正在优化,为了获得动态贸易利益,必须加快外贸工业制成品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某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牛应变能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指标。采用测量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研究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通过计算从1991年到2006年16年间各类工业制成品的G-L指数以及机械及运输设备细分产品的G-L指数分析说明我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四大指标对安徽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有所优化和提升,但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仍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低。安徽省应继续加大对出口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理性的或有限度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从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贸易产生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经历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超贸易保护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理性的有限度的贸易保护主义等五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贸易优惠的一种关税制度。它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提供了方便。对于我国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利用普惠制,是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因此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给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证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技术的扩散;同时通过方差分解得到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利益是衡量一国是否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参考价值指标之一.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增加值贸易依然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较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而言,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测算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真实获利情况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显得更具实际意义.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中关于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的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测算增加值贸易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林产品贸易利益研究存在的缺失,进而对中国林产品贸易获利情况重新进行审视,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与之联系紧密的出口融资保险业务也相应地广泛开展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运用出口融资保险,大力扶植本国的出口贸易,扩大对外出口,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因此,怎样充分运用好出口融资保险这一金融工具为发展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服务,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欧洲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端节点,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的贸易潜力,选取位于西欧、南欧、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区域中的21个典型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分析欧洲各国与中国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2006—2015年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不同层次制成品贸易的互补特性,并给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进一步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般着重于对凯恩斯国内理论及其政策影响的批判研究,但却忽略了对其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分析。而且,将他的贸易思想简单归结为一种超保护贸易理论,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作为凯恩斯贸易思想发展的唯一结果,这些都是不够全面的。我认为,凯恩斯国际贸易理论是其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GL指数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广度和深度。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深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发展较为明显,同时战略性初级产品和政策鼓励的深加工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而单一一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贸易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当善用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扩大产业内贸易,这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从公共物品与囚徒困境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作出解释,并通过对国际贸易体制的公共物品性质分析,进一步提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情况下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工的深入,贸易范围的扩大和技术变革的演进,"技术"日渐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引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研究者对技术因素的考察,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动关系的研究更是推动了新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我国要想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直接投资获取技术外溢效益、进行自主创新是必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十余年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出发,论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原因及其基本观点,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广东各制成品进出口额、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出口制成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面实证分析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现状,提出提升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新加坡是即将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两个重要国家.由于在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中产业内贸易的经济调整成本明显低于产业间贸易,所以本文以制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对双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贸易逐步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主要是产业内垂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层次还比较低;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双方收入水平差异和新加坡对华投资.  相似文献   

19.
从迪克西特和斯蒂格里茨创立D—S模型后,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探索,新贸易理论更加逼近现实,否定了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传统假设,大大扩充了贸易理论以前无法达到的领域,也成功地解释了大量现实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递增的前提下,有些学者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有些学者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引进交易效率概念对国际贸易成因进行了研究等等,为未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理论基础,其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等,对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以贸易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发展之路,加快实现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