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朴学是清代前期学术的主流,倡导客观征实,影响极为深远。探讨其兴起及精良方法与成果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少年时代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深得司马徽赏识,就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那时还没有钟表,计时用目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计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呜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相似文献   

3.
梅朝荣 《社区》2008,(8):43-43
这是一个挺另类的观点,你我未必认同,但不妨一起品品。 诸葛亮一心向往有管仲、乐毅的丰功伟绩。可是看看他后半生的轨迹,他付出百倍的努力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答卷。也许有人怀疑是跟他辅佐的刘备、刘禅父子有关系。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选择的是刘备,而不选择曹操或是孙权。就当时的情况看,曹操实力最强,刘备三顾茅庐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诸葛亮投奔曹操应该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借东风”辨吴金山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放,除了引起文艺工作者、“三国迷”的极大关注之外,也为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所喜爱。观看这部连续剧,想起《中国教育报》1994年5月1日所载塞上客文章:《赤壁之战孔明真的借过东风了吗》,于是重新学习塞文...  相似文献   

5.
试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木牛流马"的性质、制作者、制作地、功效、形制与特点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在伐魏期间,为了适应褒斜道等山地运粮需要,指导工匠蒲元等人设计制造出来的木制四轮运载车.木牛流马投入运粮后,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蜀军的粮食供应问题,但毕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一次伟大而又重要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首建了资产阶级的民国,为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和不可磨灭的历  相似文献   

7.
“哭嫁”俗源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嫁歌是解放前土家族姑娘出嫁时的一种婚姻仪礼歌。哭嫁,是一个十分严肃而隆重的社会生活仪礼。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婚姻习俗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生活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的制约和影响,婚姻所表现的传承事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色。恩格斯指出:婚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婚俗曾几度改革。至‘改土,之前,曾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风俗。”(《土家族简史》282页)所谓几度变革,即土家在婚姻制度上,也经历了人类所共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他的事业的成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心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阳光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身心愉悦,生机勃勃;否则就可能使人处在一种忧郁、  相似文献   

9.
“中庸”作为儒学核心范畴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观念。“中庸”思想虽植根于中国上古社会文化之中,然而作为重要文化观念概念的提出,则应归功于孔子;子思及门人继承发展了“中庸”思想,并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著作《中庸》;宋儒进一步在哲学文化观念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庸”。论文从“中庸”概念内涵出发,对“中庸”作为道德范畴的思想意蕴进行了初步考察。“中庸”作为道德伦理,它源于人所禀赋之天命、天性,然而在现实的人生修养和社会实践中,却和“礼”有密切的关联。如果说天命、天性是“中庸”思想形成的终极根源,那么“礼”则是其真正实现的外在规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没有"规范"专名,但并非没有"规范"观念。我国"规范"观念通过"规矩"、"权衡"等其他一些用语表达出来,而且颇具特色,很早便用于刻画"法"。西方法学引入"规范"观念,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近代。中西"规范"观念,本身差别不大,可以互通互译。近代以来,"规范"译名经由日本传入我国。考察规范语源,有助于挖掘其理论意义,也有助于理解法或法律乃至法学本身。  相似文献   

11.
VP表示动词性词语,“懒得VP”是动词“懒得”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动词短语。无论从内部结构还是从语义表现上来看,这一结构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马子”意义源流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新新人类常用“马子”一词指称女朋友或情人,一些表示追逐、寻觅、玩弄或调戏女性行为的词语也随之而生。本文以“马子”在汉译佛典、唐宋笔记、清人著述及近现代作品中的运用情况,阐释了该词意义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强调儿童诗是诗,那么把握、概括儿童诗的特点,就必须既体现其作为诗的特征,同时又能看出在诗这个家族里,儿童诗又自有与成人诗不同的特色.依据从诗的特征出发寻找儿童诗与成人诗不同之处这一原则,本文认为儿童诗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儿童诗对生活所进行的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要与儿童的生活接近,以唤起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儿童诗的感情必须是孩子的纯真感情,能够激起小读者的强烈共鸣;儿童诗的想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要避免出现成人式的想象;儿童诗要通过新颖巧妙的构思来表现浓郁的儿童情趣,构思要体现动的要求,从而使作品不仅获得生气勃勃的艺术效果,而且容易在行动或动作中写出活生生的孩子形象;儿童诗的语言优美,适于儿童阅读、欣赏和学习,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任务,在儿童诗上正由于诗歌语言的精炼而表现得更为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合音词 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词,且称之为“合音词”。它是由于某种原因,在一定条件下,两个词按音节拼读成一个,书面上合写成一个字,或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而意义不相干的字代替的这样一种词。如,孬、焉等。这一独特语言现象,大概由于在汉语词类总数中所占比例微小的缘故,至今尚未引起广大语言工作者的重视。但这种特殊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离怀别苦,愁思绵绵,这个主题在古代人写的诗词文章里,不知几十几百遍地重复着,可是,当我们吟诵着这些描写愁绪愁思的名句名篇时,非但没有雷同之感,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欣赏描写愁绪愁思的新的形象和新的意境,有时往往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同时还能不断地领会到作者的艺术匠心.诗词里所抒写的离愁别绪,不是概括、抽象的说理,而是具体而细微的形象,它似乎可以捉摸到、感受到.词人对“愁”的运用,可谓颇具“妙”处.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斩马谡"作为《三国演义》的一个看点,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诸葛亮不徇私情、铁面执法的典型形象,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记得上中学时读这个故事,也是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铁面感动不已,随着时间的留  相似文献   

19.
曹薇 《社区》2011,(32):19-19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的头号智者。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总结出的用人之道,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强,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诸葛亮“应权通变”的策略思想梁中实对诸葛亮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的辉煌事业,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卓越才识和高风亮节,古往今来的政论家和治史者均极为关注,进行了大量地发掘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诸葛亮的全部精神财富中,除了能给历代以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