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落英”词义补说晋家泉“落英”一词始见于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新《辞海》该词条的义项(2)释为“初开的花”,引用的例句即屈原的这两句诗,但在例句之后又加了一句话:“一说亦作落花解。”①罗竹风先生主编的《汉语大词典》释...  相似文献   

2.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首绝诗《残菊》,第一二句是:“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据说,当时就有人讥笑他不合事理,说:别的花会凋落,菊花是一直到在枝头枯死以后,也不会凋落的,于是也吟了两句诗:“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于是王安石举出屈原《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王安石可以错,屈原可不能错吧,于是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落英”的“落”解释为“初始”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于是推而广之,又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里的“落英”也应该解为“初开的桃花”.以后还历代有人争辩呢.  相似文献   

3.
“落英”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白描手法虚构了一个幽美而淳朴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章省净,用语自然,是脍灸人口的名篇。故各类文学作品选及中学语文课本等均选录之。但注家对其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的解释,众说纷经。或曰“始英”,即刚开的花;或日“落花”。碑源》与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均释“落英”为“落花”。1991年第7期《语文月刊》何子健的《聚讼纷经话“落英”》(下称“何文”)和1992年第10期的《语文月刊》李国麟的《也说“落英…  相似文献   

4.
读诗偶记     
一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戏之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荆公作色曰:“宁不闻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耶?”菊之为物,枯而不凋,故前人咏菊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之句也。然则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为妄乎?曰,否!落英一般作落花解,在此则异,盖谓花之始放也。落训始,早见《尔雅·释诂》。菊之嫩者可佐餐,老而萎者只宜作药用耳。清人龚景瀚《离骚笺》引吴斗南曰:“落英者,谓始华之时。”义益明确。故荊公终不当援此自解。二往读荆公诗,“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其上更有“野人休诵北山移”之句,窃疑荆公出山,有人横加嘲讽,  相似文献   

5.
1984年冬,笔者协助刘知渐先生撰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水游>的原名和“真义”》,副标题是《评罗尔纲<水浒真义考>》,编入《明清小说研究论丛》第三辑,早已发稿,因印刷迟滞,尚未和读者见面。近一年多来,笔者又看到一些文章,仍说《水浒》这个书名取义于《诗经》的“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有彻底反抗赵宋王朝的意义云云。因此想说几句话。 《水浒传》这一书名的出现,晚于明初的《京本忠义传》,但早于嘉靖之前的正德七年,刘先生已查出它的铁证了。这铁证见于蜀刻本的熊过所著《南沙先生文集》卷七《故相国石斋杨公墓志铭》,墓主杨石斋,即杨慎(升  相似文献   

6.
《庄子.秋水》中“知之濠上”所云,学者少有确论。本文以“知之濠上”一段叙述为例,尝试梳理庄子学说的认识论含义,认为“知之濠上”具有五种可能的解释,其真义是对形式逻辑方法的抛弃和对直觉认识论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小说”名义之歧误,历来发生在《庄子·外物》注解中,而近世又发生在古典小说研究中。“小说”真义实为“小道”。先秦诸子论学大量使用了“小道”一词,而与“大道”形成两极对峙。如果将“小说”转释为“小道”,并将《庄子》“小说”观扩展为诸子“小道”观,就可建构诸子“小说”观同秦汉“小说家”以及后世文体小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是一篇颇有名的文章。据某些译释的资料来看,恐怕有些研究者并不瞭解此文的真义。兹举四个问题讨论之。一、“其他”原文:“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古文观止》注:“其他美处纯乎其为汉氏。”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曰:“大意是,他的诗超过了魏晋时代的诗,有些精妙的诗达到了上古诗歌的水平,其他的诗也接近汉诗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9.
古人生而有“名”,及冠而加“字”,因其名、字,比勘证发,常得真义,亦为训诂研究途径之一。本文将《论语》中出现的数十位人名的“名”与“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训诂,并且指出了各种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郭绍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旧唐书》卷78《二张传》解释为“俱承辟阳之宠”,是“内宠”。这一说法被现代史学家承袭。岑仲勉《隋唐史》上册第161页说是“面首之流。”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册第160页...  相似文献   

11.
“落英”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英”词义之争是楚辞史上的一大公案,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清代乾嘉朴学的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各家之说,并以大量的文献材料为依据,证明“落”训“陨落”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解:“落英”当作“欲落之英”解,是“欲落之英”的省文。  相似文献   

12.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之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正纬》除了指出谶纬“乖道谬典”外,还认为其“有助文章”。事实上谶纬还有一些可取之处,如其中杂有儒经真义,有“补史”、“考地”、“测天”、“考文”、“征礼”等功用,不可全盘否定。刘勰的“酌乎纬”,较典型地体现了“折衷”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僧肇《物不迁论》自唐宋以来即存在诸多误解。事实上,该论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它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不去亦不来的“物不迁”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花与诗歌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历代诗人咏花的作品,简直是数不胜数,或赋、或比、或兴,佳作辈出,各擅胜场,使我国古代文艺园地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瑰丽多姿的气象。从《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楚辞》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唐人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历代诗人面对自然界花开花落,常常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由于自然界花开花落的自然节律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穷通隐显存在某种同构性质,诗人…  相似文献   

16.
《老子》论“道”,常运用“一”和“大”、“无”和“有”两对范畴来表述。“一”和“大”合为“一大”,“无”和“有”合为“无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固有范畴。从“一大”、“无有”可溯求《老子》道论的思想精义及其体系结构,值得探索。 《说文·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是会意字,取“一大”的合义。既是取其含义,则为两个字。那么“一”与“大”分别是什么意义?一大”又是指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第五个史剧。它完稿于1942年9月上旬,发表于翌年4月桂林出版的《文学创作》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2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前后至解放初期,经作者亲自修订,在重庆、上海和北京还出版过多次。1956年7月,作者为次年《沫若文集》的出版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在郭沫若的史剧中,《孔雀胆》是人们争论最大的一部。争论的焦点是:该剧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其内涵的真义何在?现在我们先对第一个问题作一番辨识,第二个问题留待后面再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爆发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它塑造和歌颂了叛卖农民起义军的投降派宋江的艺术形象,是一曲地地道道的投降主义的赞歌。然而,历来有不少《水浒》的评论者,往往援引了一些历史资料,来强调所谓《水浒》对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影响”,例如什么直接采用《水浒》中的“替天行道”为号召啦,什么把《水浒》作为“玉帐秘本”(军事上的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忘却的“梦”,即《呐喊》的“来由”究竟是指什么。二是《呐喊》诞生之前,作者陷入“寂寞”的原因、时间、实质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对《西游记》的主题提出一种看法。《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学人作过种种探讨,提出过种种说法。过去悟一子、悟玄道人者流,把《西游记》看成是阐明理法之书,于是有所谓“劝学”、“谈禅”、“讲道”之类的说法。解放以来,又提出过“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