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山东省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点六,其中约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三分之一居住在城镇。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在农村多系自成村落,在城镇多系自成街道。其聚居点散布于六十多个县(市),六百八十多个自然村落和城镇街道。而多数位于鲁西南、鲁西北和鲁、苏、豫、冀等省交界处。沿黄河故道、运河两岸以及旅行要道,回族聚居的村、镇也比较多。 徙居山东的回族,不论自西往东,或从南向北,多系元朝从西域诸国东来的“回部人”。迁徙的过程大致是:随着元帝国的崛起和复灭,“回部人”中少数贵族后裔因仕宦迁居山东;而多数做为元朝军旅编迁屯垦,后定居业与当地汉族女子通婚、繁衍后代;也有的  相似文献   

2.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3.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一诗之系年,诸说颇不一致.有系于天宝初者,有系于天宝十二载者,亦有系于天宝十四载者.系年出入如此之大,又与各家对此诗中“谬忝燕台召”一句的理解不同有关.有谓其为“待诏金门之时”者,有谓其为“幽州之召”者,亦有“疑其为封常清之召”者.然按诸太白天宝间之行踪,上述各说均有扦格难通之嫌,值得重新商榷.兹先录《江上答崔宣城》诗全文如下并试作疏解,然后针对诸说逐一辨证.  相似文献   

4.
陆西星《方壶外史》“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有三重维度:首先,作为一代道教宗师,陆西星独辟蹊径地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即是修真之要。“存心”是陆西星东派修炼筑基炼己第一层功夫。“养性”之说乃陆西星东派丹法功夫得药归鼎之后,丹法中对火候的掌握,其最关键处在于“自然”。其次,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根由在于“二圣不异”,同于“理一”,且二圣之教皆教人归返复本,皆以“不争”为入道之机。最后,陆西星“以儒诠道”有着自己鲜明的宗派立场,陆氏对传统儒家思想并非一概吸收认同,这集中表现为其对“吾儒”的批判。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具体阐明了儒家道德理性如何走向生命实践的功夫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切韵》承前代韵书,分“东”“冬”为二部,顾炎武《音论》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锺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此后凡属《切韵》一系的韵书,“东”“冬”之分,均相沿不废。参与《切韵》撰作的颜之推说:“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颜氏为审音高手,他以为“攻”字切“古琮”(冬韵),不同于  相似文献   

7.
一“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我以为非《齐物论》本文,乃《庄》书外篇之羼入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这种情况表明庄学家们对于这二节还缺少  相似文献   

8.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刊载的江琦先生的《汉口方言声调问题新探》一文对至今为止仍为方言学界一致肯定的汉口方言四声说(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入声字归入阳平)提出了异议,并进而得出了汉口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入声字自成一类)的结论。如果这一结论符合汉口方言实际,那么对进一步精细地  相似文献   

9.
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古代文学的名篇,其中有一句:“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对于“虎狼之父子”的“之”字各注本多有疑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山狼传》注94说:“虎狼之父子,意谓即使  相似文献   

10.
(一)非十二子: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卢云,此数语又见《大略》篇,彼作“多言无法”。此“少”字似讹。今按,卢说非。《大略》篇当依此作“少”为是。“类”亦“法”义。《方言》卷七及卷十三均训“类”为“法”;《广雅·释诂》亦以“法”训“类”,王氏《疏证》引《荀子·儒效篇》“其言有类,其行有礼”云:“类之言律也,律亦法也。”然则本篇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为政以德”。实行德政,是儒家所主张的基本统治原则。德政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仁”;而加强统治者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儒家学说把实行统治的原则和对个人思想道德规范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以往论者释儒,罕有联系子夏姓氏者,释君子有两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进一步分析可说君子有四种含义.就已然性而言,除了以往所谓两种,还有第三种有德又有位者.第四种是孔子教育弟子君子应当如何如何,尚不具备已然性,就理想标准而言比较接近第三种含义.其实,无论两种还是四种,都是后人结合《论语》具体语境所作的分析,而在孔子心中和《论语》中,君子大概只有一种含义:有德又有位者;小人则是其反义词.儒在孔子时代,还是一种行业,这一行业包括承继了巫、史、祝、卜等王官知识技艺而以教师、治丧、相礼、占卜等为职业的所有术士.君子标准加上儒之职业性,就是所谓“君子儒”.子夏作为卜氏后裔、卜偃后人,出身于由贵族沦为民间术士而世代为人占卦决疑的贫寒之家.“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孔子针对子夏的出身,对其进行入学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闽东疍民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疍民也称“疍户”,是旧时对分布在祖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上群体的称呼。“疍”,又写作“蜑”、“蜒”、“蛋”等。《说文》:“蜑,南方夷也。”《康熙字典》:“蜑……一作蜒,或作疍”。《吴下方言考》:“疍本作但,后世改作蜑,柳宗元乃作疍。”历史上的疍民自成一族,因此有“疍族”之称。后来由于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过深,基本上失去了作为一个单独民族的特色,被称为“连家船民”、“水上居民”,为汉族的一个民系。闽东人一般称疍民为“船民”、“船人”,“曲蹄”(“屈蹄”)是旧时人们对他们的辱称。  相似文献   

14.
儒家诗学发端于孔子。孔子之后,承传关系便不太了然。汉时,四家诗出,《鲁》诗最早(见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序》)。然其传人,据《汉书·楚元王传》称之为“孙卿门人”浮丘伯。丘伯为汉时齐人。《齐》诗在文、景世与《鲁》诗齐名,传人辕固,固以上传者不详。《韩》诗、《毛》诗皆称传于子夏,而子夏论诗,仅《论语》一见,别传无徵。最为确凿有据、对诗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孔子身后,当推孟子。他不仅是最早出来解释诗歌篇义的学者之一,而且对诗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代儒家保守势力代表人物韩愈(公元768—824年),曾写过《伯夷颂》。称伯夷、叔齐是“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的“豪杰志士”,宣扬他们的功德“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并且煞有介事、口气森严地说:“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这样肉麻的吹捧,简直令人作呕! 韩愈对伯夷、叔齐的吹捧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只不过是始于孔老二的历代反动儒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成王分封齐、晋、鲁、卫时分别授以礼器、权杖、典册、官司、人民、土地,这意味着齐、晋、鲁、卫立国时都从周天子那里移植照搬了一套现成的国家机器与国家制度,所以它们都是以周王朝为母国的子国家。子国家基本是母国的翻版与复制,其起源较为简单,而楚、秦、吴、越则不然。春秋时楚灵王曾抱怨说:“齐、鲁、晋、卫其受封皆受宝器、我独否。”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虽然熊绎、襄公、周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方言歧异现象在周秦时代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战国策·秦策》载:“周人谓鼠未腊者朴,郑人谓玉未理者朴。周人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乃死鼠也。因谢不取。”《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由于方言复杂,方言的调查也就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还秦籍之,藏于科室。”这些乘着轻车(“輶轩”)调查方言的使者,其使命是“考八主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至于汉代,朝廷也“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  相似文献   

19.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20.
《国语》书中的《齐语》一篇,历来被认为研究管子事迹思想的主要依据之一。《齐语》内容同《管子》所收《小匡》大体相似,以前人多取以互校,但两篇孰先孰后,其间关系如何,还没有多少论述。罗根泽《管子探源》主张《齐语》早于《小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