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虽然提前把“教材”研究了好几遍,但当走进教室时,心理健康老师张林晓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她要讲解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从哪里来”。台下坐着的,除了一群身穿校服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有从当地各个学校赶来听课的老师和校长。 相似文献
3.
4.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陈昭文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成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50页)...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性教育势在必行。但首先亟需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如对青少年性问题的解构、青少年性教育的价值取向的选择、青少年性教育内容的生成、青少年性教育途径的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教育领域里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目标,加快推进本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必经的学习阶段,在中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是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人作家哈金以一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等待>荣获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及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PEN/Faulkner Awardfor Fiction),从此备受世人瞩目.本文试图通过对<等待>中三位主人公的姓名进行解读,以揭示作品中展现的人生中的无奈. 相似文献
8.
张尧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在《等 待戈多》中,戈多 的缺席使等待成 为可能,但等待 只有进入意识,在 内在时 间流的持续、转换 或共生中才能存 在;而缺席的无 限延宕又恰恰使 过去、现在、将来 的时间区划 凝固成为无差别的 平面场,也就破坏 了对内在 时间意 识( 即“等待 意识”) 的感 知。因 而,“等待 戈多”昭示的是一 种等待等待自身 又颠覆自身、意 识确证自身又遗 弃自身的永恒 游戏或悖论。 相似文献
9.
湘西州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 制约着湘西州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分析落后的原因,重视女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积极对策措施: 把女性教育纳入科教兴州和扶贫攻坚战略;对少数民族特困生尤其是女童实行免收一切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试行教育保险制; 改革教育体制和方法; 用法律保障女性教育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50-152
家庭性教育是中小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和家庭自身的问题以及应试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家庭性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必须在性观念、家庭内部、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教育合力方面加大力度,才能促使家庭性教育得到发展,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作为一种用人制度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破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但是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几个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以期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外对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耀先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6(4):65-67
随着国际社会竞争的增强 ,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把它看作是发展科学、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而发展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人才质量的高低。近几十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水平的需要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 ,对其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106-110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的著名诗篇。女诗人以柔美吐折的方式表达了爱情失意后的无限感伤和领悟真理的欣喜,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象“陌生化”和语言“亲近化”技巧的有机结合、独特的诗歌形式(韵律、破折号等)让读者获得新奇审美体验的同时,也阐释了女诗人自己重要的美学观:美和真理一致并永恒。 相似文献
14.
潘营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众多诗歌中的一桑奇葩,此诗在当时被认为是怪诞,离奇的,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却恰恰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读者能从其诗中体会到新奇、独特的感受,细读此诗,诗人美学观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戴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我没有打算写戏。它就这么出来了。”“一幕嫌少,三幕太多”,②贝克特对记者说。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爱尔兰作家撒姆尔·贝克特(1906~1989)因《等待果多》一剧而驰名于世。《等待果多》作于1948年,1952年发表,在巴黎首演于1953年... 相似文献
16.
李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5)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它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他认为,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的“性”问题及其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新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40-42
在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着性生理成熟提前与性知识缺乏、婚育年龄推后以及两性交往与早恋等一系列“性”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并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 ,改变目前的薄弱环节 ,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
20.
谢冕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1)
彷徨在雨巷江南秀丽的山水,陶冶了诗人的才情。那是孤山,那里有如雪的梅林;那是断桥,那里有生生死死的爱情;长堤的桃花,柳岸的啼莺;登上六和塔,看钱塘江闪闪而去;还有那午夜的社戏,那水乡的菱藕和乌篷船……。这些,装点着诗人的童年。公元一九○五年,戴望舒诞生在这一片锦山绣水之中。如画的景致,并不意味着如花的年华。也许是江南的春雨春花给了他太多的柔情,使他过早地染上了人世的烦优。戴望舒早年的诗作,向我们勾划出一个天生的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当然,由于年青,他免不了也有“为赋新词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