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一) 我上班的第一家公司是民企,老板是个从军队退伍的糙汉子,企业文化叫“勇于承担,突破自我”。公司虽然只有几十个人,却也弄了个食堂。为了节省人力,饭菜都由员工自己打,吃多少盛多少。我每次打莱之前都想着这次一定不能打太多了,但一望见菜台前面贴的“勇于承担,突破自我”,就觉得不多来一勺实在对不起老板。  相似文献   

2.
尚希 《可乐》2010,(7):17-17
巴塔哥尼亚公司创始人乔伊纳德把自己的公司描述为“任性企业”。一年中,他有一半时间不在办公室工作,而是到全球各地攀岩、冲浪或钓鱼,关其名日“测试公司产品”。在这个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的公司,员工似乎个个都得到老板的真传:一个业务经理每天带着三个孩子上班;公司总部的接待人员夏季固定请假三个月,去海边冲浪。  相似文献   

3.
偏见     
《阅读与作文》2007,(7):23-23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老板是一个来华居住10多年的美国人。工作的时候严谨认真,可下班之后也能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因此深受大家喜爱。美国老板有两项引以为傲的优点总是挂在嘴边:一是能喝北京的二锅头,其酒量今一般中国人望“洋”兴叹,更别说外国人了;二是自认是个北京通,认为自己的京片子非常标准。  相似文献   

4.
无忧信箱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老怪:我是因为会“做事”而进入公司的,可悲的是,却因为不会“做人”而不得不离开公司了。老板是个坚持己见的人,听不进我的建议和意见,同事们也常常不配合。遇到无法说服老板、同事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在这家企业我到底有没有尽心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明显,仅凭做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创业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众多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自己的企业.一圆“老板梦”。不少人初次创业都会选择门槛低的项目,从当小老板开始。当个小老板虽说不难,  相似文献   

6.
阮晓皓 《可乐》2010,(4):39-39
我在公司驻美国纽约办事处工作半年多,从美国人的结婚请柬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国人是“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晓篱 《人力资本》2008,(1):36-37
中午接到老板的教育,明确地表示对我的失望,掐指算来,到这家公司也有大半年了,是时候该总结一下了。 这是我出道以来换的第一份工作,公司很小,14个人。老板能力很强,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全力辅助。我的角色包括:采购、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市场策划、商务谈判、法律顾问——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能力原来如此强悍,万金油啊。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锻炼成多面手。  相似文献   

8.
吕斌 《华人时刊》2007,(11):42-45
2007年4月17日,以“中华民族的和谐”为主题的“女性成长国际论坛”在西安隆重开幕,摩托罗拉总公司前副总裁、公司法律部大中华区总监、摩托罗拉中国女性多元化委员会主席刘晓红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全面开发你的潜能,体验一个圆满而丰富的人生》演讲。这位今年38岁的杰出女性深有感触地对与会的青年人说:“你们今天就是20年前的我,我想让你们分享我20年来的体验,分享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应聘     
熊路 《可乐》2011,(9):6-6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走过去,坐在应聘席上。面对周围的人诧异的目光,我微笑着说:“我不是来应聘打字员的,我是来应聘副总的。”听了我的话,周围的人哄堂大笑。笑声将这家公司的老板引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无忧信箱     
老怪:我已经进入职场两年了,良好的人缘和业绩都是有目共睹,老板和同事们也很认可我的努力,可是,我的前任主管离职以后,最有希望升迁的我却依然坐我原来的职住——老板从其他公司挖了一个人接任!我并不是心怀不满.也知道自己做主管还有点差距,但是我想知道:我该如何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机会让他会想到我?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有近100万家庭是“饮食在线”频道的铁杆观众,该节目的晚间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有线新闻频道。在“顶级大厨”第五季角逐结束的数月后,数百万美国人(包括我16岁的儿子)仍然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各个获奖者的名字。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人只热衷于在电视上看别人煎牛排,自己却懒得动手。  相似文献   

12.
在公开的文字中,纳博科夫似乎为自己的美国公民、美国作家身份颇感自豪,但时而又毫不犹豫地表白自己的俄罗斯情结:“我感觉自己是俄罗斯人”①;“俄罗斯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在俄罗斯度过的童年”②;“我的俄文作品,各种小说、诗歌和短篇小说是对俄国表示的一种敬意,我可以把它们说成是失去童年时代俄国所引起的震动的震波。③当“洛丽塔旋风”席卷美国,误解纷起之时,纳博科夫甚至不无感伤地抱怨,我的美国朋友几乎从来没读过我的俄文作品。言外之意无疑在说,如了解他的俄文作品,了解他的创作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误…  相似文献   

13.
张曼娟 《社区》2012,(35):60-60
“老板,我要一片冬瓜。”我已经在菜摊前面站了好久。才扬起声音说。太久没有进菜市场,我变得很生疏,找了许久才找到母亲以前常常光顾的那个菜摊。老板手脚利落地搬起冬瓜。抡起刀子就要切下去,我忙止住他。“太厚了.不用这么厚。”老板的刀子往前挪一些.我又摇头,他再往前挪一些.我还摇头,这时候老板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么薄,我手软切不下去,啊,要不然你来切好了。”我只好无奈地笑着对他说:“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14.
高慧 《北京纪事》2014,(5):75-76
“高学历、高收入、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新三高”人群出现在我们周围。“新三高”群体普遍地存在于繁忙大都市的公司白领、企业老板人群中。而这些“新三高”人群,时间长了,慢慢步入了“老三高”的人群。人们的作息规律、饮食结构以及工作压力逐渐呈现了失衡的状态,以往五六十岁才发病的“三高”症状,现在几乎整整提前了十年,普遍出现了40岁的人,50岁的身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甚至心脏病这些人们印象中的“老年病”,发病人群已经呈现了年轻化趋势,尤其集中于“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这些“新三高”人群中,使这类人群生理早衰了十年。也由此,这些病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富贵病”,严重危害着现代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陵儿 《市民》2006,(5):58-60
有人称廖冰兄为广州的“业余市长”,冰兄则称自己是“公关老爷”。他自1990年75岁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退下来后,一直没有清闲过,他说:“世上还有那么多人未过上好日子,自己就不敢讲享受,我觉得享受就是受罪。”  相似文献   

16.
成熟不能等待——国外中小学性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性教育从家庭开始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家庭,青少年30%的性知识来自父母,那么,家长怎样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这个敏感的话题呢?雷诺兹女士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她的女儿今年已经21岁。她说:“当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我会经常找机会与孩子交谈。比如在一起看成年人电影的时候看到男女主角见了面就上床,我就告诉女儿,这只是故事,真正的男女关系不是这样的。我告诉女儿,婚前性关系是危险的。”黑人管理技师布朗有一个15岁的女儿和一个20岁的儿子。他说:‘我们都是面对面单独交谈,女儿同母亲谈,儿子同我谈。…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小故事,以前流传得很火,说奥巴马老婆米歇尔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就是美国女人的自信。美国女人相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嫁给谁我都幸福!婚姻不是美国女人的全部,她们不会为了家庭和孩子彻底放弃自己,美国女人信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当她们遭遇“小三”时,如果能原谅,就会放下过去,继续新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楔入观察的影响下,形成以“人物——叙述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方式。这一方式又变化为四种形式:(1)“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2)“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是焦点人物,是小说的主角;(3)“人物——叙述者——我”叙述“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4)“人物——叙述者——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事件的参预者,叙述者,暗含的作者,还是焦点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9.
曾进 《社区》2009,(11):22-22
作为中国最赚钱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他的个人财富还排不进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400名。这一位形象极具张力的焦点人物.面对记者,用10秒钟概括自己:“我就是一个企业家。”财务独立.工作自由,一年有100多天在国外.显然,王石比很多中国的有钱人更懂得金钱的魔力和自由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纽约唐人街熙熙攘攘的繁忙的产品市场上,出售各种各样商品。其中有一家金和贸易公司,25年前落户在此,经营1500多味中药。 金和中草药和汤药公司的梁老板说,他是家庭中第四代做中草药生意的人。他认为,把中草药生意带入美国主流社会是他的使命。梁从9岁开始就在这个行当里做事。梁说:“我的目标是使所有人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