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傅抱石与酒     
《老友》2007,(11)
著名的国画大师傅抱石不但国画画得好,而且喝酒的水平也很"高"。他每天都要喝酒,即使三年困难时期,在物资供应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因为当时买酒特别困难,他的一位在南京工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肯定”就是要承认,发现,确定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并给予鼓励,不轻易地进行否定和批评;“肯定”式教学法就是在美术技能课中,教师一要“肯定”画,二要“肯定”人,三要“因材施肯”.“肯定”画,首先要善于鉴赏学生的画,其次发现学生的画有创见应给予“肯定”,再次学生的画很差也应给予“肯定”;“肯定”人一是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二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三是为了唤醒“沉睡的力量”,“因材施肯”就是根据学生性格和气质,兴趣和爱好,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很难把“时尚”和“老人”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而它却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奶奶今年七十有四,也算是高龄了吧;可已步入高龄的奶奶,心态却很年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小着呢。”爷爷去世6年了。刚“走”那会儿,我们做小辈的怕奶奶过于伤心,想把她接来同住,可没想到她却嫌这样不自在,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喜好,她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奶奶独身一人的日子也的确非常充实。早晨起来要进行锻炼,去公园舞剑、打拳,上午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国画;下午就更忙了,奶奶在干休所里组建了…  相似文献   

4.
《华人时刊》2007,(11):88-90
买菜的时候多买会比少买便宜,同时买10辆汽车,单价会比买一辆便宜……吴亚芳正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组织大家“团购”,将零散的购买行为变成集体团购,以降低购买价格。她的团购事业,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利了大家,利了商家,也利了她自己,如今她每月收入达到两万元。  相似文献   

5.
讨论怪诞以前,先让我们读两段名作的段落。“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了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14,(11):40-40
郑板桥,本名郑燮,宇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画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竹子是历代文人雅士歌颂赞美的对象,它有独特的挺拔之美。国画竹子的画法很简单,由竹竿和竹叶组成,但要画得洒脱自如,着实要下一番苦功夫。  相似文献   

7.
商晓娜 《新少年》2011,(7):42-44
马太太说:“商场里的秋装正在打折。”所以,她要带马一左和马一右到商场转转。本来,马太太也打算邀请马先生一起去的,可马先生是个很不喜欢逛商场的人,而且也不喜欢在打折区里挑便宜货。 马先生说:“这样的事情别找我。”马太太只好就不找他,她觉得带双胞胎去商扬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8.
小华中专毕业后在陆家嘴商圈内的一家外企做“前台”,渐渐她发现,同事经常要为午餐及加班餐而烦恼:商务圈周边的餐馆普遍价格昂贵,一些稍稍便宜的“洋快餐”在午餐高峰时段要排队才能买到;到稍远一些的地方就餐,路上来回要花去半个多小时……小华想,要是有“外卖”多好啊。瞄准这一商机,小华辞了职,做起了陆家嘴地区的“商务盒饭外卖”生意。  相似文献   

9.
风筝     
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小时候,姐姐上小学了,她最惧怕的是毛毛虫和图画课.她画出的人全有着一副极可怕的嘴脸,图画老师只能摇头,叹息也叹息不出了.有一次,她有点不舒服,可是有一项家庭作业却没有完成.那是一幅画,要画一个苹果.她好为难,哭了.妈妈说:“我来帮你画.”吃过晚饭,妈妈拿来姐姐的蜡笔和画纸,在灯下铺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阿谁 《北京纪事》2009,(10):95-96
画作背后的家国情怀 幼时的王志鸿是个冰雪聪明、多才多艺的孩子,但她最爱的还是站在桌旁仰着下巴颏看父亲作画。父亲画工笔画时,“勾、填、晕染下多彩多姿的画面”,给她插上了奇幻旅行的翅膀。父亲画写意画时,“工笔、没骨的功力又使那一点、一画、一皴、一擦,仿佛是跳跃的音符”,  相似文献   

11.
高觉惠和鸣凤是现代作家巴金的著名个说《家》中的一对主仆,两人间的爱情如昙花一现终落得悲剧结局.高公馆的三少爷高觉惠,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逐渐觉醒,他向来不怕别人嘲笑他是个人道主义者,不管在什么地力.从不摆“三少爷”的架子.从不怒斥,打骂下人,出门从不坐轿子.认为“人抬人太残酷”。鸣凤是侍候觉惠兄弟的侍女,年龄与觉惠相仿.八年间她侍候他起居生活,在一处玩要.长大。由于家奴的身份决定她胞受压迫.折磨.在她那张美丽的少女的脸庞上和眼神里总带着“顺受的,毫不抱怨的,毫不诉苦的神情”。这“神情”给觉…  相似文献   

12.
照夜白     
刘墉 《社区》2012,(32):30-30
十五年前.她丈夫遽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别人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他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国画变革思潮中,广东和北京、上海一同成为最为重要的地区,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于1917年手书《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拉开了现代中国画变革思潮的序幕,产生了深远影响。20年代,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在广东提倡新国画,宣扬国画革命,形成较大声势的国画变革思潮,他们试图借鉴西洋画与日本画来改造中国画,寻求发展中国画的新途径。与此同时,“新国画”遭到1925年在广州成立的国画研究会激烈反对。黄般若、李凤廷、张谷雏等人主张弘扬国画传统,并指出中国画的写意特征符合世界艺坛正在兴起的表现主义艺术趋向。20年代的这场争论,在40年代广州再一次兴起。广州的国画变革思潮及弘扬传统国画精神的观点,有力促进了中国画的现代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的青春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复员结婚那年,已二十七八了。当时妻子正在上学。婚后她便弃学务农,伴我生活。当她的同班同学一个个都参加了工作时,她却在陪我“修理地球”。那个时候,在城里工作和在农村劳动,是“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分水岭,自然在她心中产生了不平衡。于是,她开始终日唉声叹气,暗自落泪。我打定了主意,要有所出息,不能让她跟我一辈子受苦。29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而她由于心中积郁,加之繁重的体力劳动,经常出现腰背疼痛,多方求医均无效。两年后我大专毕业,分配到县城教书。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家里粮…  相似文献   

15.
经典对白:蚂蚁对知了说:“冬天,你干吗不去跳舞呢!”热情的太阳才给城市披上轻薄的红纱,花朵便收拢了那娇艳的瓣儿,树枝也无精打采地伸起了懒腰。这时候,精力充沛的要属树上的知了。调皮的知了小姐,亮起了她那婉转动听的嗓音。“知了,知了……”她的歌音在炙热的天空中回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知了,知了……”她的歌音在夏季的舞台上疯狂,嗓音嘶哑了也不愿休息。快乐而又敬岗的知了,不知疲劳地唱着,她要把夏天的热情推向高潮,她要用自己的“演唱会”,为这个短暂而美丽的季节画个完美的句号。忙碌的蚂蚁秋姑娘踏着轻盈的步履刚刚来到人间,…  相似文献   

16.
走进浙江省杭州西子湖畔的沈虎根、徐美霞老夫妇的家里,你会感受到一种书卷气。进门就会看见墙上挂着的两幅画,其中一幅便是徐美霞创作的国画《枇杷》;年届72岁的儿童文学作家沈虎根的作品,以及各种书籍与奖杯,陈列在右侧的大书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学习型家庭”的奖牌和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这些成果和荣誉,展现了一个平凡家庭值得赞颂的进取精神。应当说,一个家庭能够成为“学习型家庭”不容易,被评上“全国学习型家庭”更不简单。然而,这种“不容易”和“更不简单”的事情,沈虎根、徐美霞老夫妇带动全家做到了,而…  相似文献   

17.
星闻速递     
赵丽蓉走了,她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当她生命画上句号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百姓艺术家真实平凡又无限辉煌的人生。她参加过6届春节晚会,曾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中国电影政府奖,该是当之无愧的大腕儿了。但她从未把自己当作名人,更不  相似文献   

18.
小溪 《百姓生活》2014,(2):42-43
20年前,河南洛阳的徐灵霞患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头疼不已,眼前一片漆黑。两年间,她3次发病昏迷住院治疗。雪上加霜的是,她又下岗了。为了帮妻子战胜疾病,丈夫鼓励徐灵霞学画画,通过画牡丹来重拾生活勇气,抗击病魔。奇迹果然出现了,徐灵霞的病情逐渐好转,她画的牡丹也越来越出名。现在,她不但开了两家“牡丹画廊”,画作还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人们赞誉她是“洛阳牡丹王”……  相似文献   

19.
杨吉生 《社区》2011,(29):1-1
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艺精湛,与张大千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说。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两绝。  相似文献   

20.
鞠荣显 《老友》2011,(11):44-44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老百姓喜欢的收藏品种。国画收藏门槛并不高,去书画市场二三十元就可以买一件。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画就不值钱,一样能为厅堂添色增光。但是要真正用来投资收藏,还是要讲究一些窍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