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旧诗、新诗都是汉语诗歌,尽管汉语有古代、现代之区别,但其差异不足以让古典诗歌传统和古代文化传统发生断裂。时至今日,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流淌在新诗之中,新诗也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回归与重塑文化传统,在螺旋上升式的循环中促使传统文化发生现代转换。这种转换的形态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精神追求上对普遍和谐观念的回望与超越,思维方式上直觉与理性的互渗和交融,美学品格上抒情性与叙事化的辩证统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从来不会主动流传到个人手中,如何进入并弘扬传统,是对包括诗人在内的每个人的严峻考验,新诗作者必须自觉接受从语言、诗学到文化层面的多重考验。 相似文献
2.
文化养老是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评价标准下的,囊括养老思想、养老规范、养老措施等内容的复杂整体。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养老文化的内容,对这一复杂整体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辩证分析这一影响,吸收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养老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转换的结果。这种转换代相沿传 ,中国文学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就古代文学而言 ,形成了文以明道、忧患意识和话语蕴藉的独特传统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的脱胎换骨般的彻底转换 ,作为一次伟大的文学实验 ,它使得中国文学在转型中获得了时代性、经典性、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张利痒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在学术界热了起来。观点不外乎三种:一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宗法”的社会土壤,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应彻底否定;另一种认为,世界性的精神文明的失落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勃...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在选择传统,传统也在选择现代出路。 每一个民族都要借助传统走入现代社会,割断传统是徒劳的。千年更替,社会转型,中国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接受传统文化。 人必须承受传统,又要转换它,解析、评价、选择、转换,最终是要为它找到现代的生长点:传统文化“是重实践力行的学问”,“应当透过现代化方式的解析和教化,使儒家成为大众的儒家,活现在大众之中。”①——出路在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实用化。 一、传统文化的科学选择——面临的挑战和价值转换 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就永远不会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希望听到两位前辈的发言.其实我不应该首先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在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有幸教了一门价值学的课,那时候黄枬森教授是系主任.我特意拜访过他,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次机会能向他请教,所以感到非常荣幸.另外张世英教授慕名已久.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形神物三相遇”的审美感知、“陶冶性情”的审美育人、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趣味和“美善真”相结合的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审美标准,丰富审美知识,开拓审美途径,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它的当代价值,必须从它的作用方面有所区别地具体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包括: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中,作者对文化冲突论、文化本土化、文化保守主义等观点作了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极为丰富,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极为推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要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意义,积极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自然万物等美德。面对当前社会感恩文化的断层,要主动、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感恩文化,以更好地推进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感恩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获知它在血缘的小团体性、宗法性之外 ,在传统社会以其忠孝的文化观念 ,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忠诚于民族国家 ,传承至今日 ,适应时代要求 ,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促成要素 ,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探索因素 ,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 ,我们应当珍视它 ,需要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20世纪五四运动之后,迷失了方向.虽有当代新儒家的"接着说",说来说去还是不离"仁义",再也不能如"五四"以前那样,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究其因,时代已变,正如唐诗所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实用理性,”还是近代为救亡服务的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实用主义文化是和以生存或救亡为主题的时代相适应的。在以建设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这需要使文化与现实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价值观蕴含着家国天下、以和为贵、义利兼顾、尚荣知耻、追求至善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批判地继承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完善人格、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其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优越感,也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资源和财富,而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传统并不总是意味着过时和腐朽,相反更多的是意味着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知识、经验、思想的凝结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在继承先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为后世创造着文化传统.因此,在民族复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下,如何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又如何结合时代需要实现发展和超越,都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视域中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使传统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域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毫无疑问,是以马列主义为思想导向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中的文化。这个主流文化,主要由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日益繁荣的社会文化、体系建构中的高雅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最重要课题是彻底清除传统社会主义的种种文化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封建残余的现代寓所。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实质确切地说是由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型。而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根本价值尺度只应该是工业文明的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既来自于文艺学与美学学科知识更新的要求,更源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本土社会与文化现实的挑战,无疑是文化批评历史性出场的根本性原因。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内部成员,它与审美批评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旨趣。它们可以相互补偿,却没有高下之别。文化批评不是审美批评,也不同于庸俗社会学批评。就文化批评与文学自主性的关系而言,文学的自主性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上来加以理解:一个是制度建构的层面,一个是观念与方法的层面。作为现代性制度建构的文学场的自主性和作为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方法的自主性理论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